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遵循《孟子》原典本意基础上,破除顾名思义式解读所铸就的——《孟子》言“人性本善”不重视“学”或无需“学”的——思维定势,悉心探寻其中“学”的意涵不仅急迫而且必要.“求其放心”是“人性本善”的逻辑使然,是《孟子》中“学”之论说语境,《孟子》中“学”唯有在此语境中才能被准确地理解.《孟子》中“学”以“深造自得”为其本意,包括先立其大、反诸求己、博而约之、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反思质疑等内容.它给予我们两方面启示:一方面,学当致用,亦即学习应该为改善社会总体状况,为公义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我私利;另一方面,学应该讲求方法.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人的为恶是由于后天环境影响和主观不努力造成的。性善论是一种不错的"道德理论假设",其中"教人向善"的思想,"寡欲"、"存心养性和求其放心"的道德修养方法以及"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信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批判地继承孟子的性善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代注家对《孟子》“乃若其情”章之释意不尽相同,其关键在于对其中“情”字之解释.文章通过疏证孟学注释史上最有影响力之三家——汉代之赵岐、南宋之朱熹和清代之焦循——对“乃若其情”章之解释,在支持蒙培元将此处之“情”释为“感情”意之基础上,对学界在此章研究中遗留下的“情”与“性”为何可以等意替换之问题,作一发微.孟子思想体系中的“情”不单纯是感性情感,也具有理智的客观.  相似文献   

4.
5.
其字是古代汉语里用法最复杂且使用最广泛的虚词之一。文章通过对《孟子》中的其字进行逐一分析,梳理总结其字在文言文中的各种用法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6.
《孟子》中的“其”字总共出现571次,其中,用作代词的频率最高,为534次。用作语气词为32次。用作连词为5次。其中用作代词的情况最为复杂,包括用作人称代词、用作指示代词、用作兼语、用作作为造句成分的主谓结构的主语、用在数词前,表示“其中之……”或用在表示顺序的词前,表示顺序.“其”用作语气词,我们可以将它分为“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其”字用作连词,有时表示假设关系,有时表示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许多论者将孟子的王道政治理解为以民为政治主体的民本论,指出孟子没有民本思想,其思想的真义是将民当做君王立国的本钱、资本,而不是将民当做立国的目的、看做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之旨归与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弘扬责任担当精神、理性精神和反思批判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爱融入学生生活,把爱注入自身工作,以增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孟子主要在内圣学的维度上,发展了儒家思想,可以说是第一个关切安身立命之道的儒家先师.他提出性善论,使儒家人道学理论更加完备;提出天道诚,确立了内在超越的形上指向;提出"求放心"的修养论或工夫论,构成孟子安身立命之道的最后一个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孟子的思想论体系中,"求诸己"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正是通过"求诸己"的多层理论意蕴,才凸显了孟子伦理倾向的典型性特征.孟子内倾型的伦理思想得失兼存,之于当今的道德建设是有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孟子不乏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世道的狂想,但由于人欲及天命的阻隔,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无法实现。于是,孟子便将对自由的追求由向外转为向内。他通过践行仁义礼智,转化人的求富贵利达之欲,他将道德人格的完善作为奋斗的目标,从而使天命无法左右该目标的达成,孟子由是获得了意志的自由。这种意志自由是道德意志的自作主宰,人既以道德良知战胜横流的人欲.又以道德良知抗拒泛滥的流俗。  相似文献   

12.
"草桥惊梦"与"游园惊梦"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写张生的思念莺莺之情,一个写杜丽娘的怀春之情,"草桥惊梦"是全剧的高潮,是剧中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游园惊梦"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是杜丽娘"情"的解放的开始。运用梦境的艺术手段带给读者无穷的韵味与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3.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4.
铁人精神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凝聚与突出表现,应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给予弘扬。根据铁人精神的形成、丰富和延伸、传承和创新了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阐述,说明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相似文献   

15.
在表现诗人于外部世界建立功业的热望之时,孟浩然不乏激烈昂扬之作.然孟诗的主要风貌乃为平淡,这是诗人的个性与生命历程交融作用的结果.无论激烈之作抑或平淡之篇,其中都贯注了诗人"拙"的精神与个性,前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守与追求,后者表现了诗人生命的放达与超脱.  相似文献   

16.
青海精神是激励青海各族人民不断奋进的伟大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新形势下,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弘扬培育青海精神过程中,必须坚持统一与多样的统一、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使之成为感召和激励青海各族人民的不竭动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漳州 110"是全国公安战线的一面红旗和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漳州 110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漳州 110精神的由来及其基本内涵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青海"花儿"的整体作品结构入手,对"花儿"的比兴、抒情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研究与分类。文章认为情是"花儿"的核心,是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花儿"首句多比兴,兴为主,常见的有记载神话传说、记录民俗民情、铭记历史人文和描写山川胜景四种。尾句多抒情,情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表达男女爱情婚姻的,有表达男女爱情、描述男女情爱、抒发生活情志和传递生活情趣四种;另一类是描写社会情感内容的,有揭发黑暗丑恶、歌颂快乐升平和感悟人生哲理三种。  相似文献   

19.
蔡子谔 《邯郸学院学报》2009,19(1):20-24,37
荀子通过服饰审美文化现象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礼",与孔子所提倡的"礼",已有了质的不同.他所倡言的,显然带有"国家强制力"的突出特征和鲜明色彩.这便使"礼"乃至"隆礼"具有了十分确定的"法"或曰"至法"的内涵和属性及"礼"与"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此,荀子还对墨子的"非乐"亦即"非审美"的服饰文化观念,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诘和鞭辟入里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带着遗憾离世的钱学森老人六问总理“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遗言使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再次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国人关注的重点。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打造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