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补墙中,“我”与邻居因补墙而相互了解,但两人却有不同的观点。“墙高出睦邻”这句谚语是理解本诗的关键。墙固然可使人安全,但也易使人孤立。本文以《补墙》和上述谚语为切入点,剖析了“我”同邻居交往时的矛盾和困惑心理,指出了现代人之间交流的困境,并由此引发对人生哲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的《雨中的猫》以有限的言语形式营造了无限的意义空间,文本渲染了一个美国女子的情感世界,没有冗言赘语和主观评述,但却处处流露着一种情感无所归依的疏离感和期待的挫败感.在认知语境下对《雨中的猫》的指称进行解读,会发现其“冰山”理论与Fauconnier的语义空间理论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3.
郭三德 《培训与研究》2010,(7):22-23,39
张承志的长篇小说《心灵史》熔历史、文学和宗教于一炉,通过主人公"哲合忍耶"百年孤独的信仰之路、殉教之路惊天地泣鬼神的描绘,感知暗淡历史背后的教门、民族、信仰与皇权之间可怕的隔阂与冲突,以及人类走向文明和谐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关于《祝福》的主旨,历来至少存在三种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5.
丰云博士的专著《新移民文学:融合与疏离》,不仅分析了新移民文学多向融合的特质,还解析了该文学所隐含的双重疏离的特征。这种疏离具有丰富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疏离既是一种有效的远观,也是一种新的身份定位,更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6.
丰瞻深奥的<红楼梦>塑造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然而并不能为现实主义所涵盖.小说形成了一种诗的意境,具有了鲜明的诗化风格.林黛玉所作的那些诗词,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与个性-疏离与逃遁的塑造上所起到的作用表现得尤其典型.  相似文献   

7.
约翰·高尔斯华绥是英国20世纪初继承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戏剧家以及诺贝尔文学获得者,他的小说以象征、心理分析以及社会讽刺等手法刻画英国有产阶级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而著名。尤其在其短篇小说《日本榅桲》中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人物生活中对人性和自然的疏离  相似文献   

8.
爱.摩.福斯特《印度之行》中对东西方文化融合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分析了英印之间建立友谊的可能性与沟通的艰难性。福斯特希望以"唯有沟通"的方式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然而由于英印双方在种族、社会和宗教上所体现出来的文化隔阂以及双方在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性,最终导致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失败,证明福斯特"唯有沟通"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当时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9.
《日出》常与《雷雨》、《原野》一起被看作是曹禺的悲剧三部曲,此看法失于表面。从对曹禺的悲剧观念、《日出》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具体解读并细加分析,会发现《日出》并未延续《雷雨》的悲剧追求,而是发生了从个体到社会的现实转向,转向并非偶然,而是艺术创新、情绪驱动和舆论导向等多重因素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态视角解读张承志草原生态小说《黑骏马》。通过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对蒙古草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疏离与多年之后的回归和感悟,反映出蒙古草原文化崇尚的生态整体主义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折射出作者对蒙古族生态文明的深沉怀念。  相似文献   

11.
从词源学考证,异化是一个含义丰富且有争议的概念。而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时期,异化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外化、异化和对象化。从异化观中引申出来的美学观点在异化与对象化关系、人的本质和审美层面等问题上表现出不足,因此可以从历史和唯物的、自由和实践的角度提出:美是具体的肯定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最自由的显现,其显现过程就是自由的实践,显现方式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疏导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工作环节.本文首先引介了心理语言学家Pennebaker基于功能词和心理词汇词频统计的写作分析理论,接着利用LIWC软件对《武汉抗疫日记》中医生、患者的语料以及记者的抗疫日记体新闻做了计量话语分析,以期了解2020年2月21日至3月17日期间这三类抗疫前线人员的真实心理状态.通过对三个思维维度及其13项指标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虽然这三类群体在日记中均流露出一定的抑郁情绪,且都注重社会关联感的构建,并以实际行动来缓解疫情所带来的极端压力,但他们在疫情下的心理状态和释放压力的方式却有所不同.本文不仅展示了Pennebaker的写作分析理论及相关计量软件的应用价值,也为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下,如何对不同群体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和提供有区分度的心理疏导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既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异化”理论的重要一环。从“异化”理论发展史来看,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承前启后,是“异化”理论这条历史长河中最深厚的一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现时代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劳动异化是和私有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样存在有别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辩证地分析劳动导化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劳动异化和道德异化没有必然的共时性,但我国现阶段明显存在道德异化现象这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坚持社会公正,是解决道德异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是在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自我异化批判基础上形成的.人的本质异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法权化了的世界,正是由异化劳动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总体异化.它表现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同时,又表现为那些体现着所谓"正义"的《林木法》《谷物法》《工厂法》等法律条文,都不过是工业资产阶级、贵族和不法商人为了攫取一切可能利益的庇护伞.于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异化,决定了在市民社会的日常交往活动中出现的交往异化,而这一切又都是由商品和货币这些异化存在物决定的.因而,从"异化劳动"到"交往异化"的转变,实际上,正是马克思从带有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鉴于近年来旅游研究开始着手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现代旅游业的形成,主张其起源应可上溯到"前现代时期",因而有必要以"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为文本分析对象,就具体涉及到沿途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的考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2006)的参照框架下进行详细的解读;并对犹如"浊流中的一股清流"的徐霞客的嘉言善行作比对阐发,以期将关注与探求的触角适时延伸到晚明这部奇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爱米丽是一位与外部世界和他人格格不入,内心充满冲突,生活在自我世界的囚徒.她是社会和历史的殉葬品,她在两种来自男性的定义中顺从,反叛,失去自我,从最初的"屋中天使"异化成了"魔鬼".试图从社会,他人和自我三个方面入手,揭示爱米丽的异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教育异化:概念及表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异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包括两个相互制约的方面,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同时,教育异化也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课程的间离效果与课程改革:基于隐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和戏剧无论在构成要素还是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叙事剧表演中的间离效果,在师生之间的课程活动中同样存在.基于这种隐喻性假设,当代课程观可归纳为"摹仿型"与"间离型"两种基本类型.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应在实现课程观转型的基础上,重新确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文本、课程与知识、课程与考试以及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课程改革走向人本化的课程哲学路向及其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20.
对高中英语教师反思日记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6所学校的24位不同职称的高中英语教师78篇教学反思日记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高中英语教师的反思意识不强,反思内容多样、反思水平主要在第一层次‘回顾’和第二层次理性水平上。针对教师在反思日记中进行反思所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提高反思意识、营造反思氛围、丰富反思内容、加强反思实践等方面提高英语教师反思能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