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安定有序、秩序良好.一个社会要保持良好的秩序,除了具备健全的法律外,良好的道德秩序特别是公德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德作为公共领域的道德原则,是社会秩序所蕴涵的道德理性,是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意愿,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源于对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的扬弃,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政权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实现阶级利益的活动,其实质是统治阶级运用公共权力调控社会群体冲突,实现其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活动。以德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社会治理主体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克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构建良性伦理秩序。以德治国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有必要从以德治国的实现方式、国家治理题中之义和国家治理中的以德治国向度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方雄辩家教育强调的培养社会精英的伦理思想、道德规范和统治秩序,由于其能够充分满足维系社会君主统治秩序的现实需要,因而被国家政权用来作为稳定社会秩序的基本工具。雄辩家教育实际上成为了西方历史上具有国家意识形态性质的观念体系。以社会精英统治和构建道德秩序为手段,从而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法治建设过程中道德的缺失,即要平衡德与法的关系。仅依靠国家立法主导建设法治社会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亟须我们追本溯源,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发现适合当代法治建设的德治理念。因此,从法治建设的道德困境、儒家文化中"德治"治理结构、法治的道德维度、儒家文化在现代治理中的借鉴意义四个方面,具体研究儒家"德"观念对当今社会的价值,进而探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平衡点,从儒学思想中"德治"出发,发现适合当今社会的治理方式,以期构建良好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道德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国家联结人民为一体之主要机制是宗教和政府,宗教作为“铺轨车”所塑造的两者关系,决定国家形态的深层结构。在中国,郡县制政府吸纳孔子文教,形成了文教国家。文教支持政治权力,故政府拥有道德正当性和政治自主性,实现直接统治,构建民众的国民身份认同。沿此历史路径展开的现代国家构建进程,定型于强化版文教国家。在西方,神教贬抑世俗政府,政府缺乏道德正当性与政治自主性,也就缺乏必要的覆盖和穿透力量,故其在古代无法抗衡教会,形成神教统治秩序;进入现代,仍不得不借助神教构建国民,结果形成了自我神圣化的民族和民族国家;教会转化为社会,社会自我神圣化、抗衡政府权力,结果形成了自由主义国家。以直接统治、国民认同两个尺度衡量,中国式文教国家形态优于西方式民族国家和自由主义国家形态。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加强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地位,坚持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区分道德建设的两个层面:党员干部在道德方面应体现执政为民,先公后私;广大公民应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整顿与道德建设有关的社会秩序:整顿市场秩序;整顿法制秩序;整顿文化秩序;整顿行政秩序。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中止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权统治.如何重建已被破坏的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有"文化怪才"之称的辜鸿铭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道德立国思想,主张以道德秩序、良民宗教、忠孝观念等重建社会秩序.这一观点对于今天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和世界和平的理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我们生活在一个传统被逐渐消解,社会秩序被不断重新描述的现代性世界。我国的乡村社会秩序经历了由乡村内生权威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家权力主导时期和多元权威秩序共同发挥治理作用的当前时期。随着现代性的到来,乡村社会秩序突显出国家供给制度公正性的缺失、传统公共权威的退场以及现代性所带有的个体化特征导致乡村传统道德文化的迷失。乡村社会治理秩序的重构可以通过国家制度供给的公平性和合法性,新乡贤在乡村社会秩序中的助力作用以及发挥文化在乡村社会秩序的柔性治理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自发秩序理论认为社会秩序由自生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组成。高等教育秩序也是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的统一,自发秩序表现为"学术自由、高校自治"的传统,计划秩序表现为学校行政权力的强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加大。  相似文献   

10.
孔德:社会秩序视野中的情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关于情感与社会秩序的研究抓住了情感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他认为,社会秩序立足于由情感、行为和理智构成的人性统一性,其中情感起决定作用;利他主义这种"仁慈之爱"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积极力量.孔德遵循整体性和社会性的基本原则来解决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感的矛盾,从而找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情感实证主义路径.孔德的实证主义被赋予了人性色彩.孔德对情感的研究同样具有社会学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新课程与新高考形势下的化学平衡教学,笔者深入分析了近三年以来高考试题中关于化学平衡问题的考查维度,深入分析化学平衡问题的内在逻辑架构,提出:要在"适度"前提下,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内在逻辑进行逐层递进的问题设置,使学生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农业税的取消已经成为乡村治理研究的一个转折点.在三农问题研究渐趋沉寂的今天,农村治理研究需要向理性的思考转化--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取向需要向更深层次的理论分析转化.从与"结构"视角相区分的"功能"视角出发,当前中国农村治理的功能首先在于秩序的获得.在当前中国农村现实条件的制约下,农村治理研究更需要关注的是"善秩"的获得,"善秩"的实质就在于发展型秩序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订单班"的学生经过学校的教育后,会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但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水平、技能素质以及行为准则的要求和学校有很大的差异,如何能让学生顺利的渡过,成为企业满意的员工,对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的"订单班"实践办学经验为依据,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将企业文化引入到"订单班"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14.
《理想国》是西方哲学史上一座丰碑,是柏拉图的治国计划,其内涵十分丰富。柏拉图认为美就是世界秩序,美要成就的是世间最伟大的事业,即创造一个真的世界。《理想国》中的观点虽然在一些方面比较偏颇,但都是源于哲人建设合理国家和社会的强烈意愿,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思想结晶,非常值得借鉴,而美和秩序的内涵也确实如其所愿愈加完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后人对于如何建设一个国家显然会更有把握,但其中一些关于个人与城邦关系的观点值得商榷,尤其是“哲人治国”是否可行,尚须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订单班"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发展中出现了离职率高、成功率低等问题。本文从校、企、学生三方角度出发,提出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升订单班合作效果,实现"三赢"目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着手,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安全员订单班"的具体操作模式为例,探索以集团公司牵头多企业(子公司)组建联合订单班,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与设置、订单班学生选拔、课程选择、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监控及学生入职验收等进行了详细解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现今高职院校订单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订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订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在订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求更好的推动订单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调研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职教育的发展状况,总结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校企合作"、及"订单培养"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的教育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本文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关于幼儿"秩序感"、"专注力"的相关理论及实践,并结合实际探索了我国幼儿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培养"的困难与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全面落实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实现以"三个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订单培养"作为高职教育新的培养模式被正式提出并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清醒认识到转轨中的困难与问题,正视现实,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确保转变更加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