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察哈尔右翼四旗,包括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是清朝设置的察哈尔八旗之四旗。自1914年民国政府将其划归察哈尔特别区以后,又曾划归过察哈尔省、绥远省、察哈尔盟、巴彦特拉盟、乌兰察布盟等许多行政机构,但一些二次文献在表述其划归时间时,出现了许多的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本文对其沿革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清代文献考证后指出,自崇德元年额哲受封爵后建立了一个察哈尔扎萨克旗,与此同时,清廷把分散归附的察哈尔人编入八旗,形成了八旗察哈尔。康熙十四年布尔尼之乱后扎萨克旗被削,部众被分散编入八旗满洲、蒙古内,八旗察哈尔仍存。清廷为加强管理,在八旗察哈尔设置总管,由在京八旗蒙古都统兼辖。乾隆年间设立察哈尔都统,使八旗察哈尔相对独立。因此作者强调指出,八旗察哈尔早在布尔尼之乱前就已存在,也不是以布尔尼余众编设的。此外,还论及一部分厄鲁特人编入八旗察哈尔及一部分察哈尔人远戍新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2012年第34卷第1期《集宁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察哈尔右翼四旗沿革详考》一文,对“绥东四旗办事处”的成立时间进行过考证,但限于手头资料有限,当时未找到明确答案,现对其作如下补证。  相似文献   

4.
清廷移察哈尔部游牧于宣府、大同边外地,壩内壩外分置农田牧厂,呈民族杂居之局面。作为控制西北的重镇,察哈尔布有重兵,台站林立,非高官无以治之。清乾隆二十六年,政府设察哈尔都统,统率八旗驻防官兵,管理察哈尔游牧,同时署理张家口理事同知。都统之设立,既可发挥震慑要塞之功,又达到维稳地方之效,是察地设省前的重要一步。对察哈尔都统的考察,是分析地方省治建设轨迹的一把钥匙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6,(4):31-34
察哈尔部(万户)是由成吉思汗时代的怯薛军演变而来的,形成于北元初期,兴盛于北元中期,衰落于北元末期。其作为蒙古黄金家族的护卫者,在跟随历任蒙古大汗走南闯北的征战中,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地域迁徙和时空变化,足迹几乎遍及如今的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内蒙古)、西北(青海、甘肃)和蒙古国的广大地区,清代还被派往新疆、河南、江苏等地驻防。其驻牧时间相对较长、迁移往复次数较多的则是宣(化)大(同)边外的现察哈尔蒙古人聚居区。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9,(1):31-34
藏传佛教进入蒙古后,以佛教信仰为内容的节日也开始大兴。藏传佛教各寺院的宗教节庆,是宗教法事活动之一种,是为了形象地传播佛教教义,吸引教民而创立的。察哈尔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今的察哈尔蒙古族仍然保留着祖先留下来的传统。该文主要以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为例,介绍察哈尔蒙古族节日和习俗的宗教影响,探究传统习俗的变迁与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7.
清初以来,察哈尔地区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而受到清政府的特别重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届政府都十分注重对察哈尔地区加强控制,具体措施即是开垦一设治模式的推广和行政机构的逐步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3,(3):31-34
察哈尔林丹汗联明反后金失败后,其子孔果尔额哲携玉玺降清,被封为亲王,安置于辽东义州边外。康熙十四年(1675)林丹汗之孙、孔果尔额哲之侄乘"三藩之乱",举兵叛清亦失败身亡,清收回其牧地,余众被迁宣化、大同边外,并将厄鲁特、巴尔虎等归顺清朝之官兵充实到察哈尔,编为察哈尔八旗,分左、右两翼各四旗。民国二十五年(1936)初,右翼四旗由察哈尔省划归绥远省管辖,始称绥东四旗。绥东四旗牧民的牧业生产遭到破坏,牧民生活变得穷困潦倒。  相似文献   

9.
台州远古为扬州之域,荒服之地;秦属闽中郡;汉初属东海王国,嗣后置回浦乡,属会稽郡鄞县,汉昭帝始元二年置回浦县,为台州设县之始;东汉章帝章和元年改名章安县。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分会稽郡东部设临海郡,为台州设郡之始。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郡南部置永嘉郡。隋文帝开皇九年撤并为临海县,开皇十一年徙治今临海城关,从此临海成为台州政治中心。唐高祖武德四年置台州,以境内天台山而得名。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行政中心移驻椒江。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7,(5):39-42
蒙古察哈尔部于16世纪中叶举部东迁,最初的博迪阿拉克汗率察哈尔等部众从现大同北部的乌兰察布市中部地区,东迁到了现锡林郭勒盟的南部沙漠和赤峰市的北部一带。后来达赉逊库登汗率领蒙古左翼万户再次东迁到兴安岭以东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袤草原地带,使蒙古的政治中心东移。察哈尔等部众大规模东迁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躲避强盛的右翼蒙古之侵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选择优良的牧场,还有辽东兀良合、泰宁、福余三卫封建主的欢迎等,既有被动因素也有主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集宁师专学报》2018,(1):36-42
察哈尔蒙古服饰是随着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在保留其基本形制、穿着风格的同时,吸纳其他民族的服饰风格而形成演变的。本文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为研究对象,依据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地区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现状,阐述了蒙元以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变迁以及其体现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33年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一役,当时众说纷纭,真相遂变得扑朔迷离。其实,当时侵入察北的部队没有日本正规军,全部都是伪军,但伪军中设有日军顾问和“特设队”等;收复多伦前,同盟军与伪军李守信部确实有过接洽;虽有接洽,但亦有过激烈战事,两者都是事实。’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18,(4):31-34
蒙古族传统音乐"阿斯尔"的发祥地——察哈尔,是蒙古的政治文化中心。因察哈尔历史上曾是蒙古族的宗主部,决定了"阿斯尔"音乐在蒙古族音乐中的独特地位。由于社会变革与历史变迁,使"阿斯尔"兼具了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特色。"阿斯尔"音乐曲调庄重典雅,节奏生动活泼,深受蒙古族以及现今察哈尔地区人们的喜爱,成为察哈尔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天籁之音。笔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对察哈尔蒙古族传统音乐"阿斯尔"的流变与传承进行梳理,并期望对"阿斯尔"的保护与创新同广大学者一起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7,(4):30-34
清代乾隆年间西迁新疆驻防的察哈尔八旗官兵有2000人,于1763、1764年分两批携眷迁入。统率他们踏上西迁征途的有4名领队总管,可以说是4名头领。关于他们是如何统率察哈尔兵西迁新疆的史实及其4名领队总管这段生平,由于史料缺乏,鲜为人知。本文仅以这些年整理并翻译出版的清代满文档案史料内的零星记载对其做一简论。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地理实体的标志和符号,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实体的反映。当察哈尔蒙古族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后,在游牧生活中,逐渐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其聪明的才智和辛勤的劳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由于生活和交往的需要,为他们所生存和活动的地方起了各有特色的名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地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巩固统治,清廷在入关后即确立了对八旗的"恩养"政策,但随着八旗人丁的大量繁衍以及物价上涨、奢靡日甚等原因,八旗生计日益恶化。迫不得已,八旗中的汉军在乾隆初年率先奉旨出旗为民。在出旗过程中,清廷并不是漫无目的地草率裁撤,而是有选择地按地域和军种批次出旗,并尽力加以安置。综合起来,限定汉军出旗的标准包括:禁旅还是驻防的八旗汉军,降清时间先后及归降后的功绩多寡,出身地位及日常表现情况,出旗后的生存能力及适应性。"汉军出旗"是清代八旗制度的重大调整,它所引发的旗民之间身份变化是清廷调整社会内部矛盾和对各势力集团利益重新分配的必然结果,也与清朝统治者对待汉军的一贯态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境内有乌兰哈达和黄花沟两处火山群,统称察哈尔火山。两地相距80多公里,它们是内蒙古高原南端所发现的全新世有过喷发的唯一火山群,这意味着"这些火山很年轻,火山形态遭受风化、剥蚀的时间不长,‘体型’保持较好,是一片尚未被大肆炒作、得以保持清净的火山群。"加大对火山的开发利用,必然会推进乌兰察布市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国期间,位于绥远省东部的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和镶蓝旗统称绥东四旗。绥东四旗于1948年秋末冬初相继解放后,在集宁曾设绥东四旗蒙旗办事处。1950年1月,撤销办事处,改设中心旗制。  相似文献   

19.
姓氏的发展源远流长,姓氏文化蕴籍丰厚,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姓氏的发端一是表明身份、地位;二是区别婚姻.自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形式多样的赐姓制度,使中国的姓氏不断增加.秦汉之际,姓与氏开始混为一谈,以氏代姓普遍出现,姓氏逐步稳定成现有的体制.中国姓氏多达6362个,但大姓比较集中,<百家姓>收录468个姓氏可以涵盖全国人口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