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葛兰西是20世纪初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主要代表,他在总结东西方革命不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市民社会理论是文化领导权中的核心概念,是探求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一把钥匙。在继承黑格尔、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思想的基础上,葛兰西把市民社会划分到上层建筑领域之中,发展了市民社会理论。今天深入探究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挖掘葛兰西市民社会中的真正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是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结构和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过程中展开对市民社会论述的,并从上层建筑角度定义市民社会,提出了国家=政治社会 市民社会的理论,成为其哲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对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内容、历史地位及其意义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他认为市民社会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和载体,在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关键也是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现代国家”具有两个方面的职能,即“领导权”方面和专政方面的职能。国家消亡就是政治社会重新被吸纳到市民社会之中的过程。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他对意大利等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的结果,对今天的中国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理论,源于古希腊,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蓬勃发展,西方对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变化,研究更趋向于实际。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吸收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列宁政党学说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直至今日对于我国和世界的市民社会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正确理解葛兰西的市民社会,可以促进市民社会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从现实意义和学术方面,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都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5.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一词和黑格尔以及马克思所说的"市民社会"含义完全不同,应该翻译为"公民社会".它介于私人生活领域(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社会)之间.他所提出的国家是一种广义的国家即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的结合体.这种广义的国家概念把文化公共领域作为国家行政控制的一个领域.按照这种国家观,文化领域仅仅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而与理性共识无关.他对于国家和公民社会的这种理解适用于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而不适用于民主地管理国家.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实践哲学中的市民社会思想最终指向现实的政治与经济斗争,但他认为社会不仅是通过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关系而再生。现实社会更多是通过文化形式、社会交往以及法律结构等融入市民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分子的合力作用而再生。葛兰西对待市民社会的问题,更多地不再是停留于政治与经济领域,而是将其置于意识形态范畴进行思考。市民社会在葛兰西实践哲学里属于上层建筑的领域,是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批判与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资本主义的现实对市民社会理论进行历史考察和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路之一;而“市民社会”也是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市民社会理论构成了葛兰西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相比较,葛兰西的对市民社会的考察呈现出两个重要的差异:一是研究视角的转移,即从经济哲学的视角转移到文化哲学的视角;二是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转移,即从政治革命转换到文化革命:文化领导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意大利国内斗争形势相互交织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以党员深刻把握党的性质、职能,在实践中不断宣传、发展和完善党的理论,最终形成党的"集体意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这种思路设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启示我国党员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坚持"四个自信",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本体论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思想与其市民社会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思想的自然基础层次、经济基础层次和文化基础层次,内在地决定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种构建逻辑及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内蕴着丰富的社会本体论思想,这种社会本体论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思想的自然基础层次、经济基础层次和文化基础层次,内在地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种构建逻辑及其相应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年马克思解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常用术语。近年来关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已演变成一个世界性课题,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人们越加重视通过"市民社会"来表达各自的利益和价值诉求,形成了所谓的市民社会的话语系统。笔者在仔细阅读近年来有关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内涵、逻辑发展以及现实意义做了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架构模式的形成,经历了古典时期,共同体社会高度政治化的浸润;中世纪教会与国家的分立;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领域"的划分。使得市民社会与国家二者之间的关系愈加迷离。马克思在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后,阐明了"市民社会"决定着"国家"的变化与发展。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对立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那里才能找到理想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教育领域公民社会是教育取得独立自主性的组织依托。建构教育领域公民社会是我国社会深化改革的取向。作为建构公民社会重要内容的教育社团组织建设需遵循务实与开拓创新、自治性与责任性、信仰性与权益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建构公民社会需要全社会突破思想的束缚,需要教育工作者挣脱体制上的心理依赖。  相似文献   

14.
国家的发展一直都是我们学界中关注的重点,因为我们身处于国家之中并深受国家政策,方针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与社会治理却是最近。所以我在这要阐述的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理论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指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其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配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而文化领导权的占有,主要是通过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阶层来实现的。因此,教育和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备条件之一,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使知识分子自觉地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是葛兰西理论的核心思想。本文简析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的“市民社会”、“知识分子”等概念以及它们与“文化霸权”的关系,进而简述了文化霸权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强调主体意识,网络舆情平等、自由、公开和实时的特征与之相适应,并在公民社会构建中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监督公共行为、表达矛盾诉求和培育道德意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网民素质参差不齐,数字鸿沟的存在以及利益驱使导致不实言论传播等消极因素也使网络舆情在公民社会构建过程中产生了反作用.通过改革加强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倡导公平正义等促进网络舆情发挥积极作用的做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葛兰西在同各种歪曲和背离马克思主义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思想来源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独创性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