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立德树人与辅导员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积极推进工作创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着力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阐述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义,然后提出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新解读,最后论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建议,包括加强理论学习,初心再觉醒;凝聚主责主业,使命再升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4.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其师德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本文通过界定、阐述高校辅导员师德概念与内涵,从高校与辅导员两个维度提出立德树人在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心理育人是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理论研究方向和实践研究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存在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工作任务有待明确、育人成效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完善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机制,应坚持系统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全面增强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实现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科学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是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引领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培育者、是大学生身心安全的守护者。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政治理论学习不足、职业能力不足、与时俱进的意识缺乏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设路径: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筑立体平台,加强专业化发展;以人才管理为思路,营造发展环境,加强规范化培育。  相似文献   

7.
康凯 《文教资料》2014,(20):115-116
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构成。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也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怎样使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发展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创新,阐述了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辅导员的责任和重要性,并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思考,以期为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9.
高校辅导员应合理把控立德树人的核心关键点、关键人群、关键阵营,基于此,规划和形成有效的立德树人实现路径。为学生创建更优良的学习氛围,使其在专业技能、文化知识、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向我们描绘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也揭示了高校辅导员应担当的时代重任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培养新时代人才,应牢记的育人初心是"立德树人".为了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素养的时代新青年,高校辅导员必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成为青年大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运用匠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大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先变革大学德育观念。而变革大学德育观念的关键首先应是大学德育理念的变革。在当前,大学德育理念变革首要而紧迫的任务应当是大学校园人必须尽快确立以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和爱国精神为共同价值信仰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欢迎,有效的品德教育必先理清其涵义及课程设计理念,在民主、自由、多元与开放的新世纪,品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当前品德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应该包括课程观、学校观与社会观等九个理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检测,以免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是高校实施班级德育教育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尊师重教已经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然而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冷漠现象,值得我们引起重视。作为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班主任老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应是新形势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耐人深思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形成的前提。现实道德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对此,必须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开展道德实践,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的实际效果相对于高校德育的重视程度而言仍有很大距离,大学生群体道德状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德育“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合理性需要与现实性需要的统一,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高校德育失效的实际状况,提高高校德育效果应从关注学生个体需要开始。  相似文献   

16.
远程教育条件下德育的主体性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程教育德育的主体性是由“四个统一”构成的复杂系统:能动性和受动性、自主性与依赖性、创造性与保守性、价值系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这个特性决定了德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基于此,德育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和评价都必须优化,以实现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导农业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社会化的一种尝试,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尝试中提倡容纳所有学习者,反对歧视排斥,体现教育培训的公平、公正。农业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应深入理解、融入扩展了的全纳教育理念,用全纳教育的原则指导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为助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院校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全纳教育理念,推进职业教育社会化,实现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整体提高,为我国建设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位一体发展的社会主义强国出力。  相似文献   

18.
德育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通过德育教育,可以使21世纪的年轻一代不仅要有宽阔的胸怀,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要有较高的素质。德育教育除了结合人文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外,还要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教育活动要帮助学生成就幸福的追求,就必须帮助学生发展关怀能力。深圳市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确立了基于关怀的学校文化内核,把师生关系作为落实关怀教育的核心和突破口,实施关怀视角下的班级导师制。班级导师制的实施,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关怀力,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以及大学责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有必要,同时也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综合考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思想道德素养现状,影响师范生道德发展的因素有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专业认同、高校思想品德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班级文化以及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需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已有的课程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有效的思想品德评价方式,多方举措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为入职后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