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是通过自己熟悉的事物来认识相对陌生的对象,而身体是人们最为亲密和熟悉的,所以在命名或描述事物时用到了很多关于身体的名词。成语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之一,其中隐喻、转喻特别丰富。本文主要对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四字成语的隐喻和转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和其他词的搭配产生新的词汇的过程中,隐喻和转喻广泛渗透到语言使用当中。进一步说明它们是成语的认知机制,也是人们创造新范畴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2.
“春”的本义是“春季”、“春天”,在漫长的语言演变过程中,“春”的语义发生了转移,衍生出了许多其它含义,语义转移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但其内在根本原因是人类的认知思维在起作用。作为基本认知手段的隐喻和转喻是语义构建的主要手段,“春”的语义发展变化过程中,隐喻和转喻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词“1”作为数量系统的发端,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认知语义是对比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从几部常用的英汉词典中摘取语料,梳理数词“one”和“一”认知语义发展的脉络,可以发现,“one”和“一”的数概念经隐喻或转喻的方式不断被扩充,语义范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了丰富的认知语义。其认知语义的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各自的语法特征有很强的个性,并显示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林聪 《文教资料》2010,(34):24-26
本文选取汉语中带“虎”字的成语.详述了这些成语的认知方式,并且从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入手.分析了人们对虎发生褒贬两种极端感情的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英汉成语隐喻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密不可分;英汉成语在设喻上存在着许多差别。因此。在进行英汉成语互译时要注意对隐喻进行对应处理。  相似文献   

6.
熟语本身的文化特质中就显示出它表层义和深层义的特性,运用语言认知学中的隐喻和转喻方法对熟语语义双层性的文化特质进行研究,即在不同的举例分析中,阐述熟语表层义和深层义的不同义在一个认知域的概念含义如何在另一认知域投射其另外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形成和使用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汉民族的思维.本文从空间认知和转喻认知的角度对成语中的"东"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成语中"东"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8.
李田 《考试周刊》2008,(50):224-225
在汉语和英语中,隐喻的习语同中有异。由于中英思维认知模式的差异,汉语中的隐喻习语常使用双源域来映射同一个目标域,而英语的隐喻习语则常使用单源域来映射一个目标域。本文以Lakoff(1987)的"理想化认知模型"为视点,阐释汉英两种语言隐喻习语构建存在的同与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量词“条”的语义认知研究会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就是量词“条”是什么,以及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语义、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三个角度对量词“条”的语义认知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英语成对词的内在语义关系及其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英语成对词的构型,以及其两个构成因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概念合成理论为指导,解读了英语成对词的意义,并根据对其解读所需经历的概念合成次数的多少,将其分为三类:一次合成型、二次合成型和三次合成型成对词.文章还揭示了成对词意义背后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发现了一些隐喻型或转喻型成对词以及先转喻后隐喻型成对词.  相似文献   

11.
习语的本质是可分解的还是不可分解的,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认为习语可以被视为任意性和可分解性的连续体,位于连续体中绝大部分成语的意义是有理据的,可以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认知机制来识解。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普遍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来表达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概念转喻是用突现、重要、易感知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部分。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在以往学者对手的习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重新对英汉中手习语进行认知分析,帮助我们构建手习语的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12.
隐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本文试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隐喻中的语义转移及其特点,以进一步揭示隐喻的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13.
华庆 《海外英语》2012,(1):92-93
为了进一步认识多义词形成的原因和认知手段,讨论了认知语义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观与英语多义词的关系以及为英语多义词教学带来的重要启示,旨在提高多义词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四字并列结构成语进行研究,探讨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语音、语义、语序等方面的特点,并试图寻找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历史发展和使用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线索,能够探寻出汉语成语所体现的文化蕴含,以及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手」不仅是表示身体部位的概念,而且还表示许多从原义上派生而来的语义。本文以日语身体部位多义词「手」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研究隐喻、提喻和转喻在「手」的语义扩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通过分析归纳出「手」的认知性语义扩展类型。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构成方式和语义特点,分析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内部差异,并从认知角度对其中的某些语言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山西方言四字格在语义上具有“描述性”“形象性”和“贬义性”。在认知上集中体现了“万物是人”和“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同时转喻认知在四字格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成语作为词汇中的一类,其显著特征就是用固定的结构形式表达固定的意义。但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使成语的语义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试图从成语语义变化概况、变化原因以及怎样看待对成语语义变化的规范几个角度来对成语的语义变化作一个阐释。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外”类词如“出国”“留学”“国外”“海外”等在日常交流中被大量使用。通过分析语料发现,“国外”的转喻义主要有:指代某个具体国家、指代部分国家、指代一个国家的机构和某个领域、指代欧美发达国家。“国外”的转喻投射遵循以下规律:语义缩小、语义的选择性和行业、领域的差异性。在“国外”这一认知模型中,经济发达、文明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国家是转喻投射中常见的源范畴。  相似文献   

19.
五字成语     
一百二十行一去不复返人穷志不穷三人成市虎小巫见大巫无毒不丈夫不能赞一辞文章憎命达可望不可即他乡遇故知疾风知劲草后浪推前浪私仇不及公雨过地皮湿版版六十四学而优则仕临时抱佛脚病急乱投医盘古开天地瞒上不瞒下一报还一报一退六二五人生面不熟大旱望云霓习惯成自然无官一身轻日近长安远心去最难留平地一声雷饥者易为食岁寒知松柏杀人不见血乱点鸳鸯谱郁郁不得志贫贱不能移弩马恋栈豆侯门深似海家丑不外扬祭神如神在攫金不见人一鼻孔出气一问三不知人生如朝露大节不可夺天高皇帝远无缚鸡之力中看不中吃水火不相容旧瓶装新酒礼轻情意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