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题的提出品行规范是指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日常行为表现合乎一定社会道德准则要求的程度。它实质上是一个人内隐的道德意识、观念在外部行为特征上的表现 ,集中反映了一个人品德心理发展的水平。小学生的品行规范是对小学生在基本道德准则和文明礼貌行为方面的具体要求。它既是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 ,又是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养成良好的品行规范 ,不仅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重要方面 ,也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 ,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迫切要求 ,更是小学阶段实施德育整体改革的突破口。〔1〕已有的研究表明 ,由于受应…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良好健康的个性是一个人健全人格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对人的一生具有影响。而良好个性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品行辅导、各科教学、环境熏陶、游戏、日常生活规范和家园配合等活动,培养幼儿良好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良好健康的个性是一个人健全人格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对人的一生具有影响。而良好个性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品行辅导、各科教学、环境熏陶、游戏、日常生活规范和家园配合等活动,培养幼儿良好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许步芸 《考试周刊》2014,(86):45-45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写作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驾驭文字能力的体现,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思想熏陶有重要作用,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同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对于作文主题的感触和把握能力不足,从而给小学生带来极大困扰,导致小学生对作文产生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以及接受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拓展小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发展智力都有很好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世界观、道德品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莫言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蛙》,第四部第五章写"我"与夫人小狮子在中美合资家宝妇婴医院参观,其中有这样一句:"有一个扎着黑色蝴蝶结的英俊少年,在那儿煮咖啡。高级咖啡的香味儿,与鲜花的清香交融在一起飘过来,让我们受到熏陶。"句中用了"熏陶"语。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舞蹈教育属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舞蹈教育能使小学生在接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中逐渐具备较好的人体美的基本素质.获得协调动作的基本能力,领悟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完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对培养良好品行、意志及良好的舞蹈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语言。著名教改专家洪镇涛先生为语文教学提出了八字经,即“感受一领悟一积累一运用”。可见,语文教学中感悟与熏陶是很重要的,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感悟与熏陶呢?  相似文献   

9.
孙吴县第二中学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践行学校"打造向善教育,培养善秀少年"的办学理念,拓展课堂教学模式,组建"善秀社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培养人。教会学生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己,使"善"成为学生一种突出的主体品质。一、完善体制,规范善秀社团学校非常重视对善秀社团的管理和引导,要求社团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努力使善秀社团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学记》强调“人不学不知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出和阐发了很多教学方面的规律和方法。“善问”与“善待问”思想需加强研究。“善问”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对教育价值追寻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万物各有其理,必然产生怎样问的问题,“善问”是教学策略和方法。《学记》的“善问”策略有三条:一是先其易者,循序渐进;二是后其节目,突破难点;三是及其久也,环环相扣。“善待问”本质上属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的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以极其宽容的态度等待学生的学问进阶。一是过程性的关怀,即“和易以思”;二是发展性的关怀,即“举一反三”。“善待问”是关注闻道,在“善待问”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状态;树立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信任和追随教师;严格要求,“师严然后道尊”。  相似文献   

11.
周燕娟 《小学生》2013,(3):38-38
所谓语感,它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一、深入情境,熏陶语感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素质的优劣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既有先天性的遗传基因,又有后天的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熏陶和个人修养。因为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生长环境及氛围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及品行的完成。同样道理,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及其教育单纯地依靠学校、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生活的空间不仅仅是在学校,他们跟社会、跟家长、跟亲朋仍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家里一旦有了什么变化,在学生的行动、情绪上都会有相应的反映和体现。从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中我感到,要提高学生素质,只抓课堂纪律,抓作业的完成,抓考试成绩等等是远远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实际运用。因此,引领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外优秀文化的科目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5.
非智力因素是人心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品格、情感,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素质。要培养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需要从基础抓起,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小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学生每天的进步是要靠教育环境的熏陶得到  相似文献   

16.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善问”与“善待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而教学中的“善问”和“善待问”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来对此进行探讨。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善问”;另一方面,教师要改革教学也应擅长“善问”和“善待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善问”和“善待问”正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华章》2007,(Z1)
爱心,即关爱他人之心,它有许多外在表现形式,更蕴涵着深广、丰富的内涵。在西方,孩子从小就会受到各种“爱心”教育,如敬爱父母、尊重他人、热爱祖国、善待自然、保护弱小等,并且落实在非常具体的细节上,比如观看演出时不能吃东西,不可喧哗,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等。毋庸置疑,这些包含着爱心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人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同他人和善相处。  相似文献   

18.
德育中的人关怀,主要指在进行德育工作中要重视人的主体,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和尊重。本根据我国德育内涵,从“政治教育与爱国情感的培养,思想教育与行为调节器的形成,道德教育与道德需要的培养,心理问题与不良品行的产生”等方面,从理论上阐明对学校德育工作中“人关怀”的认识,并提出对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品,指事物的品类或等级,也指人的品质、品行,还可以指对人、物或事件的品评或辨别。品,体现出人们对周围生活的积极关注,也包含着人们对自己内心的潜在诉求。请以“说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生活需求、社会发展等方面,任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品行偏差是指人的品德行为偏离或违反社会品行规范、对社会他人或自身有负面影响的非常态表现。本文粗浅探讨中职生品行偏差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