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家伦理最基本的特征是一种道德性规范,也有学者把它概括为一种角色性伦理,其旨在以理想的人伦标准,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具有其自身的角色定位,让人们在家族中实践和训练自身角色与他人的关系,以期达到天伦亲和,义务明确,利益分层的和谐生活,继而将此成果推广应用于国家、社会体系中,以期达到整个社会的协调运行。这种角色伦理的架构不是一个僵死的教条式的规范,而是一个动态的、递进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安乐哲的《孝经》译本需要一分为二来对待。一方面,他完成了高质量的新译本,对于原文的理解更加准确,译文的表达更加通顺,也淡化了旧译本中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他倡导的角色伦理学其实是用西方哲学的理念来重新诠释儒家思想,并不能代表《孝经》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代际关系的发展、家庭美德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儒家角色伦理学视域下的父慈子孝,是一种动态而持续、广阔而包容、具体且与特定情境相关的关系性行为。该行为存在于父母与子女和谐生活的道德环境中,存在于父母与子女有机整合的关系场域中,存在于父母与子女友好相处的共同经验中,以促进角色关系的生长、追求多种角色关系中最佳合宜的境界、增进角色的领悟与认同为目的。因此,构建父慈子孝,就要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培养合理的道德想象力,创设有效的沟通情境。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思想中,对诚信伦理高度重视,强调由诚生信,由信显诚。诚信不但是个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也是统治者立身行政的政治要求。在现代社会倡导信用系统建立建设的同时,弘扬儒家自明自律的诚信伦理思想,两者相得益彰。这对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新亚书院的成立及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励、唐君毅四人联名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发表,象征着当代新儒家开始崛起,在很长一段时间为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牟宗三为核心,简要介绍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理论,从而了解当代新儒家是如何将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高度融合,以及他们对中国儒家提出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5,(5):34-40
关怀伦理以知识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以关切为核心,以责任为准绳,体现为一种广泛的"爱"。这种"爱"关照个体、家庭、国家,表现为修身之德、齐家之德和治国之德,而"修身、齐家、治国"正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内核。离开了关怀伦理,难以养成伦理的德性,"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关怀路径,"平天下"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政治理想和终极德性关怀,因此,关怀伦理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有效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对于西方现代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路径,生态伦理无法从西方文化内部突破传统观念的禁忌,而开始借助于"东方转向",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中寻找精神资源。与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无我"主题不同,儒家的"仁民爱物"由血缘亲疏的人际伦理关系扩大到整个自然界,在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同存的"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走向"制天命而用之"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相辅相成的生态伦理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8.
反观历史,每当物欲横流之世,即是礼崩乐坏之时。重新树立起儒家礼义的道德价值标准,教化世人使之对礼义有正确的认识,并以之指导现实生活的实践,无疑对当今社会有着防微杜渐、补偏救弊的功效。儒家礼义伦理,起于传统社会,兴于传统社会,对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今天的中国人无法割断历史,同时面临着应该如何重建儒家礼义,使之应对现实需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儒家礼义伦理精神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并揭示其现实性,为当代社会伦理道德建设提供理论资源与智慧。  相似文献   

9.
韦伯曾断言,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格格不入,然而随着东亚经济的崛起,韦伯的推断遇到的挑战,当代四位旅差新儒家余英时,成中英,杜维明,傅伟勋都对专俾理论及韦伯式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都对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持肯定态度,并致力于儒家化理现代化的研究,使之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都为人类的发展前途提供了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10.
韦伯曾断言: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格极不入。然而随着东亚经济的崛起,韦伯的推断遇到了挑战。当代四位旅美新儒家余英时、成中英、杜维明、傅伟勋都对韦伯理论及韦伯式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都对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持肯定态度,并致力于儒家伦理现代化的研究,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都为人类的发展前途提供了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的伦理之知有其狭隘性:一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人群划分,使先儒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了下等人的自觉道德认识可能性;二是对道德认识的政治领域扩展,导致了王权的不可制约;三是认识对象的道德限定,制约了更合理性的调节机制的产生与发挥作用,以及对外在自然的科学理性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儒家伦理是世俗伦理,它与世俗的结合或者它的世俗化进程有着合乎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和自身特点的机制,这一机制是由政治、教育、民间信仰等共同组成的。传统儒家伦理的世俗化不是儒家理想的实现,这其中有着儒家伦理思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包含着对自身否定的因素。传统儒家伦理世俗化对我们当代的道德建设能够提供一些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易灿  郭琨 《文学教育(上)》2014,(17):138-141
儒家伦理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具有独特的生态观。本文重点挖掘和梳理了儒家中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取之有度、参赞化育”等生态伦理智慧,对于进一步增强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提高人们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性,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生态意识和理论支撑,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伦理是儒学文化的最大特征,因此从儒家伦理与科技的互动角度,并与西方科技伦理加以对照,求解"儒学伦理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作用"这一"李约瑟难题",这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事实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他们拥有一定的权利,也担负巨大的责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新闻工作者的角色伦理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如专业与商业之间利益唯上冲突所引发的角色异化,职业角色与非职业角色要求冲突所出现的角色混淆,新闻工作者基本功能与外在条件冲突所引发角色退化等.对此,应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对其角色职权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7,(5):71-78
孔子在为解决社会失序问题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中始终将社会正义问题作为关注的重心。其"仁"说是他构建儒家制度伦理的重要一环,体现了他从人与制度的现实互动中探讨社会治理问题的基本理路。儒家礼治制度的安排遵循着一个总体的"义"的原则,也就是儒家制度所遵循的正义原则,它包括亲亲之仁与尊贤之义两方面内容。普遍理性的公义制度与现实差等的人的联结点就在于"仁"中,包括"亲亲之仁"与具有公共意识的贤人两方面。与其说孔子重德性轻制度,不如说他旨在构建一个具有社会适宜性和内在革新动力的人的道德共同体而非仅仅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的伦理之知有其狭隘性:一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人群划分,使先儒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了下等人的自觉道德认识可能性;二是对道德认识的政治领域扩展,导致了王权的不可制约;三是认识对象的道德限定,制约了更合理性的调节机制的产生与发挥作用,以及对外在自然的科学理性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儒家群体本位的伦理精神一方面形成了诸多传统美德;但另一方面,它却又忽视了个人的存在,消弥了国人的自主精神和个体意识,助成了一种臣民文化,这成为中国走向民主社会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在近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而且还急需要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伦理支持,在这方面,儒家伦理思想将会发挥其积极作用。近年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事实,无可辩驳的说明了儒学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无情地批判了韦伯关于儒学是现代经济发展阻力的错误论断。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伦理的现代化不能回避而要尊重现代学理中的理性精神。儒家经典中,作为恻隐之心发展成熟的"仁"和作为是非之心发展成熟的"知(智)"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只因儒家伦理更关注道德实践或行为,导致其更重人格和情感,而非知识理性的进路。然只有涵养和理性,才能使主体真正到达天人之际的真际;主体之间,在内与外、主与客乃至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都是相对的可以转换的情况下,儒家伦理的实践乃至研究方法都应注重理性精神。涵养和客观的理性研究都是保证实现研究的真切性与学术性不可或缺的方式。理性自识和理性原则对于学术研究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