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禅与文人画     
在描绘禅宗意境说之形成史的基础上,探讨禅宗意境说对文人画的三大影响:重意轻形的画法;心物合一的创作追求;含蓄朦胧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为基础,通过对文人画的内容、意境和画家心境的分析,对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探讨和讨论,从而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意境蕴含心境,心境影响意境的创造.弄清文人画意境与画家心境之间的联系,对文人画艺术的赏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倪瓒是元代晚期的画家,他的作品借枯索之物寄情寓意,画风以疏远萧散、荒寒静寂为主,表现出一种极其萧疏空灵、天真淡雅的意境,形成了独有的"美"。倪瓒清逸和向往自然的美学思想,把简疏空灵的意境发展到了极致,拓展了文人画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中国文学中审美的高层境界。中国小说讲求意境 ,影视改编也应重视意境的化用。“画是无声诗 ,戏是有声诗”。以画面与声音为叙事语言的影视艺术虽重写实 ,但也要有“诗情画意” ,要求有画面美、形象美、意境美 ,以精粹的艺术手段使人产生更多联想 ,给人以更多意境 ,更多的美。本文从意境的产生及特点入手 ,结合实例 ,论述意境的化用在改编作品中是传达小说艺术精髓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文人画借物抒情,造形于心,它的出现及其理论的提出正是中国人文主义传统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文人画不求形近,重意似,追求笔墨的意蕴,注重以心拟理,发臆抒情,讲究诗书画印合璧,学养深厚才能言之有物,画面格调才能高雅。文章介绍了文人画的源流,又从画与诗的关系;诗书画印的契合之美;文人画家的品德和修养以及文人画家的情怀这四方面具体阐述了文人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歌汉译英的美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学角度探讨了中国古诗汉译英的一些体会,指出音美、形美、意境美乃是译文成功的关键,并就此给出一些例子。接着,作者对古诗翻译中不可译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说明绝对的音美、形美和意境美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最后,当在表现诗歌内在美与外在美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舍弃后者而重前者。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 ,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 ,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 ,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 ,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之所以流芳百世,不仅在于它形式与内容的独特性,更在于它深藏于文人画形式与内容之中深厚的精神内涵,这即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基的儒道释思想。文人画的"悲壮之美"、"静逸之美"、"空灵之美"都是与儒道释的主体性影响分不开的。所以儒道释思想也就成为了内含于文人画灵魂之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目前钢琴教学中“重技轻艺”、“重艺轻美”的问题较为突出,片面追求钢琴弹奏技能而忽视音乐本体美和意境美已经成为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已经成为推动钢琴教学改革、提高钢琴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文人学者的绘画作品。它有别于民间工匠和专业画家的作品,要求作品有“士气”、“书卷气”,强调作品的“象外之旨”,追求作品“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的“意境”。“意境”所指的不是单纯客观的有限之境,而是一种包含有诸多主观因素———画家理想中的有意味的境界、观者对作品联想中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往往会因创作者和鉴赏者个体的审美经验和主观感受的不同而各异,从而也多少使“意境”这一概念包含了一些无限之境的意味。诗意是文人画意境的灵魂,画无诗意,即无“意境”可言。所以诗歌创作中“含蓄简练…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古典格律诗词,具有一种特具的美学风范,如画的意境美,精辟典雅的语言美,声韵和诣的音乐美,蕴藉风流的神韵美。其中最突出的最鲜明的美学特征则是崇高美。它磅礴的气势,壮阔的意境,崇高的形象,在《沁园春雪》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占今诗词百花园中无以婉美,堪称诗词的高峰。1945年秋天,毛泽东赴重  相似文献   

13.
王维、李白、杜甫山水诗与中国文人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首开诗画结合先河,李白和杜甫在山水诗上的独特贡献对文人画的情调、意境乃至表现手法上也多有启示与开拓。儒、道、佛共同作用于中国文人思想,其中儒为轴心,而道、佛为辅。文人画和山水诗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共同体现文人的精神内质上取得了更深层次的沟通与结合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有无意境已成为评价诗歌艺术水准的一个主要标准,意境表现为多重的美:朦胧美、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和自然美。创设意境有移情、烘托和象征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儿童进行美育,首先必须让学生感受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利用活语言揭示艺术美,创设情境领会语言美,用插图感受形象美,重朗读领略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诗词有意境书法亦有意境。书法意境的美感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情韵浓郁的诗意美、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字如其人的人格美、虚实相生的韵味美和妙手偶得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7.
冯彩晴 《学周刊C版》2019,(23):112-112
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也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还是历史的见证者。它的美主要是在于意境与内涵。为了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将古诗文的精粹引入到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但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重翻译与背诵轻意境、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教师要通过重视古诗文朗诵、深入剖析古诗文、开展课外活动等形式,感受古诗文的形式美、内容美,提高其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人画的墨色和声乐音色是两个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从不同的色度、情感的调控、构置意境的空间几方面的比对,进一步提炼出他们共有的特质,以新的艺术构思表达艺术个性,以绝妙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思维,构置出有着深切感受的意境,直达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文人画的墨色和声乐音色是两个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从不同的色度、情感的调控、构置意境的空间几方面的比对,进一步提炼出他们共有的特质,以新的艺术构思表达艺术个性,以绝妙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思维,构置出有着深切感受的意境,直达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诗歌《江雪》《渔翁》开启了寒江独钓、江天暮雪等荒寒画境。其诗歌的荒寒意境与文人画的荒寒意境有相通处,都表达了孤绝荒寒的生命意识,体现古代知识分子的孤独心态。柳宗元对荒寒画境影响是中晚唐诗歌意境与文人心态对文人画影响之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