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修订的刑诉法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内容,该内容是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不得强迫自证有罪”原则在我国刑诉法中的体现,其对防止刑讯逼供会起到很大作用.“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不等于就沉默权的规定,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与这一原则在有罪无罪的落脚点、沉默权、疑罪从无的规定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无罪推定原则”和“沉默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给我国刑事诉讼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保险告知义务是诚信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保险告知义务承担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将所了解的有关保险标的的一切重要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不得有任何隐瞒、遗漏、错误或欺诈.对此,我国<保险法>第17条有相应的规定,但该规定仍有不足.本文从国外保险立法的相关规定入手,对保险告知义务的主体、告知义务的内容及告知义务产生的依据等方面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保险法>第17条作了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4.
1996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该条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因素,是刑事司法改革的重大进步,然而在本质上更着重于强调人民法院的统一定罪权,并在本法中相应废除了免予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5.
沉默的自由     
“任何人都不得被强迫提供反对他自己的证据” ,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沉默权。今天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刑事诉讼法中普遍对沉默权作了规定 ,有的国家甚至直接规定在宪法中。例如 ,美国宪法第 5条修正案规定 :任何人不论在警察局、法庭还是在国会听证会上 ,任何人都有权保持沉默 ,拒绝提供可能被用来控告自己的证据。在德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仅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而且有权说谎 ,而无须被追究伪证罪的刑事责任。作为一项权利 ,是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的。沉默权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在刑事诉讼法中 ,…  相似文献   

6.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自引入我国以来,渐渐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公认,并为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所吸纳.但是,对于其在非刑事领域的适用,尤其是破产程序中债务人如实陈述、提供文件义务与此原则的冲突,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鉴于此,以实务为思路,借鉴美国法、德国法的解决模式,提出中国法对此问题在解释论上的解决方案,及其在非刑事法领域扩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诉法第12条规定“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种否定式表述只是禁止了有罪推定。而无罪推定的关键是在禁止有罪推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无罪的法律状态。我国刑诉法的修改应与国际通行表述接轨,采用“推定为无罪”或“视为无罪”等字眼准确表述、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为人权保障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199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是我国在法律规范中首次对无罪推定原则的明确承认和正式引用.实行无罪推定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刑事诉讼内容上的丰富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刑事诉讼理论及其实践的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制定于1979年。这期间,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法治理念上产生重大变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入宪,这对有"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提出了与时俱进的修改要求。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尽管未就沉默权明确立法,但已向沉默权制度的推进迈出关键的一步,许多规定充分体现了保障人权这一原则,补充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不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就我国的司法改革的日臻完善,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已是大势所趋,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无罪推定的合理内核,体现了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性与民主性;但是,该法又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如实回答的义务。本文试图说明,如实回答义务与无罪推定在根本上是矛盾的,我们有必要全面确立无罪推定,废除如实回答义务,使刑事诉讼制度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权,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