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2007年版)第一册(必修)中的课文《鸿门宴》里有一句:“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对这一句子中的“王之”,课文注释为:“王之,做关中王。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A1):19-20
咸阳,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布局中的"一核"地位之一,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咸阳地区的旅游业是该经济区的精品旅游区域的一部分,其作用举足轻重。但是,由于大众的基本概念、媒体的宣传角度及开发旅游的程度不同,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景点没有开发好、利用好,以至于几被忽略。本文结合咸阳实际,提出了咸阳旅游的新思路: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契机,转变旅游观念,以文化宣传为导向,以高校科研为媒介,运用现代化媒体宣传设备,将境内200多处的基本景点不同层次地开发起来,带动咸阳旅游业,以此促进咸阳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秦人有重视交通的传统。而蜀道的经营,尤其显著地表现出秦人以交通建设促成政治军事进取条件的成功。蜀道连接了关中和蜀地两处"天府",为秦的统一准备了条件。西部地区因蜀道的沟通,以经济文化区域的突出优势,长期成为统一帝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秦建都咸阳的地理基础,历史背景及其在古代“关中大都市区”中的地位的基础上,讨论了秦都咸阳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城市功能,总体布局,探讨秦都咸阳“象天”为主导的建筑设计思想,揭示出秦都咸阳在中国古都嬗变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市场机制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依据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分析探索咸阳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推进模式,指出咸阳应选择"点线面"相结合模式,在"点—轴"开发的基础上实行网络开发,以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析唐代以幽州为中心地区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蓟城(或称幽州城)为中心的幽州地区,处于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接的特殊地理区位,在社会与民族变迁剧烈、人口流动频繁的唐代,幽州地区在中古时期历史格局变迁的大势中,从政治重心边缘次中心逐渐向政治重心中心区转移,成为对中国历史大局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地区。本文试图通过归纳唐代以幽州为中心人口流动的种种表现和特点,探讨这一地区社会变迁中的人口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知识梳理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 ,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 ,人口集中 ,经济文化发达 ,成为最早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 ,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表现。历史 :(一)南方经济的发展过程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南方得到重点开发。2.东晋和南朝时期 ,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南朝  相似文献   

8.
试论唐代建都关中的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秦川平原的关中地区,不仅是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也曾是中国古代前期诸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素有帝王之都的美称.或因为此,唐代的统治者在当时经济重心已完全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带、关中业已失去原有经济优势地位的情况下,仍坚持将帝国的政治中心安置于此。然而,建都关中却使唐中央朝廷的物质供应陷入了极度的窘迫之中,并促成了军事布局上“外重内轻”的不平衡局面,中央集权也随之大为衰弱。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尚不见专门论述,愿笔者之浅见,有益于这一方面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的地理界定和历史地位入手,着重结合冀州地区人口流动的由外徙内和由内迁出两种类型的史料,分析人口流动的特点.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中南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且在精神层面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依据咸阳地区出露的地层、不整合界面、变质变形、成矿作用、岩相古地理及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等资料,以构造活动为纲,分析探讨了咸阳地区地质发展史,为该区进行乡土地理、环境变迁、地质打矿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1.
咸阳塔儿坡秦墓墓主身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儿坡秦人墓地形成时间与秦孝公迁都咸阳及秦人在咸阳的统治时间相吻合。从秦国人口迁徙的历史记载与该墓地的规模、墓葬形制、葬式、葬俗、出土器物及同任家咀秦墓地进行比较分析,塔儿坡墓地的墓主应是秦孝公迁都咸阳后的外来平民。  相似文献   

12.
西安、咸阳两地的经济发展,对于陕西以及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然而,自2003年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提出以来,这一进程发展缓慢,要加快这一进程,应当进一步认识西咸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及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秦人在关中将东方商人的上帝崇拜与西方周人的天神崇拜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祭祀文化。秦人在关陇地区快速崛起之时,既受西部西戎游牧部族神权观念的影响,又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天神观念,随着向东方的不断开放,拿来东方的人才和文化制度的同时,在不断兼融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祭祀文化作为观念文化的核心在关中大地上日臻进步和完善。秦的祭祀文化体系贯通秦汉,在关中大地上绵延八百余年,波及全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秦直道起点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始后修筑直道,主要是防御北方异族入侵,直道自云阳甘泉至九原郡,是一条专用交通干线,云阳甘泉至秦都咸阳为驰道,秦直道“自咸阳通九原”和自泾阳至九原说,是宏观和泛指,意在表明直道是连接都城咸阳与北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秦其所以建都咸阳,与当时成阳的生态环境不无关系。研究秦都咸阳生态环境的变迁,对秦文化的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咸阳城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咸阳城遗址在汉长安城西北五里渭河北岸,不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一带;唐宋咸阳城遗址在今咸阳市东郊任家嘴东南二三里的渭河滩中,不在市东北咸阳原下的摆旗寨一带。古代咸阳城两次西迁,都与渭水北移、驿道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秦都咸阳自汉高祖元年改称新城后,原名已不存在。在宁夏固原、陕西神木曾出土咸阳鼎,澳门珍秦斋藏有咸阳方壶,均系西汉器,其咸阳乃云中郡县名,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30公里的托克托县一带。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师院校参与下的"三位一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以地方高师院校为核心,与地方政府、各中小学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进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这种模式的有效运行对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都成阳可区分为秦国都城成阳、秦朝都城成阳和包括内史部分地区的“大成阳”三个地理范围,秦都成阳人口也可分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实际人口三个人口范畴。将这两结合起来考察,得知秦国都城成阳的实际人口约25万,秦朝都城成阳实际人口的峰值为65万,“大成阳”实际人口的峰值为14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