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为什么能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对于正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全国人民来说,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原来比较流行的答案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在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救国之道的过程中,尝试过各种办法(当然都是资本主义),但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于是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对此,我们不禁产生一个疑问:哪一种西方文化和西方制度在中国真正实行过?没有!所以不是历史已经证明它们在中国遭到了失败,而是它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传入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日本的茶文化是伴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进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大陆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出的茶的制作工艺及饮用方式等都逐次波及日本,至"茶道"最终确立之前的日本茶文化,总体上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种移植和模仿。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大致经过了中唐、南宋和明清三个时期。中日茶文化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主要根植于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性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并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从文化因素来看,一是中国面临的文化危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广泛的传播提供了历史契机;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价值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某种暗合和融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创造性传承和转换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生根壮大并于实践中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内在原因。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 朝鲜移民与古风和食 在朝日两国长期频繁的往来中,经常有朝鲜人移居日本,他们不仅将朝鲜的宗教、哲学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日本,而且同时将朝鲜古代饮食文化传入日本,并对日本古代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须须许里与日本酒文化 日本人素以豪饮著称于世。毫无疑问,酒文化自然也是日本饮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迄今尚存于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东亚世界中,朝鲜古代文化对日本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认为,自百济儒生始传儒学后,姜沆再传具有朝鲜持色的朱学——退溪学,使日本儒学走上了独立的发展之路。同时,古代朝鲜在佛学、饮食等文化东传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永靖炳灵寺第169窟西秦遗迹,系中国早期佛教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其中学界没有确定的图像尊格和若干造型因素的由来,认为北壁12号壁画说法图为梵天劝请内容,北壁3号龛泥塑二胁侍应分别为菩萨、执金刚力士像,进而指明其犍陀罗和西域文化渊源,以及在汉文化地区的后续影响情况;继而分析了本窟西秦壁画鲜花、花鬘供养图像及花树庄严图像与犍陀罗和西域文化因素的关联。炳灵寺第169窟西秦遗迹,具体、真实地反映了犍陀罗文化因素东传和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首先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王玥 《考试周刊》2011,(53):40-4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的会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有着很大的相似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文化意涵,主要体现在它始终坚持文化自信,深刻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充分彰显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从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可以成功中国化,在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界枝繁叶茂,除了它适应了改造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因兼容性,并因而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质,主要表现为二者在革命精神、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通与相融.在调动一切积极文化因素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以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当下,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相融应该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和文化发展的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许多地方可以进行类比,虽然侧重思想传统、情感倾向和心理结构的认同,但还是一种朴素、直观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的高级阶段便是同化,而毛泽东同志在许多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的学说。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化有着许多可以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地方,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传入中国后就受到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工人阶级和贫苦人民的欢迎,并在革命、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化,指导着中国人民结束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今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仍将一如既往地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首次蕴涵了冲突和交融的关系,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自觉扬弃和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创新不断发展深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5.
詹学德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9):20-24,31
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文化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偏低,不能满足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成为制约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因素;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无力领导农民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农村思想文化教育基础设施整体薄弱,农民思想文化教育方式和途径单一,影响了农民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正确运用。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克服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李大钊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从“中国的出路是什么”这个现实之问出发,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火种,成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以“第一”为视角,围绕李大钊帮助中国人解决“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救中国”“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什么”等三大基本问题,评述他在中国首传马克思主义的十大历史功绩,缅怀他为中国革命举旗定向和开天辟地建党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搬来了西方的全部思想库,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这得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适应了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受益于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亲和力,中国传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天然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全人类的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离不开几千年中华文明丰厚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互动中形成了中国新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国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诸多相同之处也为其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而毛泽东思想正是这两种文化结合的典范。同时,两种文化的结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姚敏 《时代教育》2012,(21):157-158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也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友人来学习汉语。作为中国文化传播者的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文化学习,提高自己的跨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元文化间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将语言同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进行对比,得出语言的三个特征:半物质性、无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继而论述了决定着语言这三种特征的背后的决定因素,即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