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一、引言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是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出现在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影响内容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演示实验效果,草酸要过量,使高锰酸钾完全反应。  相似文献   

2.
通常认为铜离子呈蓝色,铜盐溶液也呈蓝色,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不同的铜盐溶液,在不同的浓度时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下面就铜盐溶液的颜色作简单介绍。一、硫酸铜溶液颜色通常,铜离子在水溶液中实际是以水合离子[Cu(H2O)4]2+的形式存在,水合铜离子呈蓝色,所以我们常见的铜盐溶液大多呈蓝色。如,在胆矾CuSO4·5H2O中,Cu2+的配位数为4,因此,CuSO4·5H2O的化学式也可以写成[Cu(H2O)4]SO4·H2O。胆矾呈蓝色是因为[Cu(H2O)4]2+呈蓝色。CuSO4·5H2O溶于水后,  相似文献   

3.
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结合生物学知识,设计了制备Fe(OH)2的新实验:采用简易的套管装置,利用酵母菌呼吸作用去除管内的氧气,综合生物和物理知识,跨学科创造性地在无氧环境中制备Fe(OH)2。结果表明调控酵母菌量可有效避免制备的Fe(OH)2被氧化。另外通过改变反应物滴加方式和浓度的试验,解释了Fe(OH)2沉淀过程中呈浅绿色的原因。新设计的装置能成功制备白色的Fe(OH)2沉淀,现象清晰,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1.(福建南安)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  相似文献   

5.
例1 已知 Si+2NaOH+H2O=Na2SiO3+2H2↑2Al+2NaOH+2H2O=2NaAlO2+3H2↑,硅不与盐酸反应.将含铁铝硅的合金样品分为等质量的两份,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烧碱溶液充分反应,测得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该合  相似文献   

6.
【知识结构】【重难点精析】1.常见化学肥料及用途(1)氮肥:如NH4NO3、CO(NH22、NH4HNO3、NH3·H2O等,氮肥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2)磷肥:如Ca3(PO42、Ca(H2PO42等,磷肥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旱抗寒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3)钾肥:如K2SO4、KCl等,钾肥能促使作  相似文献   

7.
"热化学"问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但考点题型相对固定,学好"热化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典型例题加深概念的理解,注重易错问题归类,反思出错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审题不细心出错例1已知:CH4(g)+2O2(g)=CO2(g)+2H2O(1)  相似文献   

8.
以2-甲基吡嗪-5-羧酸铜单核配合物为配合物配体,合成了一个Cu-Er异核配合物Cu(2-mpac)2Er2(NO36(H2O)8·6H2O(1)(2-mpac:2-甲基吡嗪-5-羧酸),并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单晶X-射线衍射仪对配合物(1)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质表征。晶体学数据: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35 10(10)nm,b=1.006 62(14)nm,c=1.240 14(15)nm,α=111.662(3)°,β=99.057(2)°,γ=100.472(2)°,V=92.35(2)nm,Z=1,μ=5.209 mm-1,F(000)=633,S=1.070,最终偏离因子为[I>2σ(I)]R1=0.058 5,w R2=0.163 2,对于全部数据R1=0.067 8,w R2=0.175 4。  相似文献   

9.
<正>氢氧化铁制备中出现的灰绿色物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一线教师。笔者对比分析了相关的文献,并进行了整理筛选发现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观点:观点1:是Fe(OH)2吸附溶液中多余的Fe2+后形成的[1]。观点2:是Fe(OH)2、Fe(OH)3和Fe3O4的混合物[2]。观点3:是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观点4:是Fe(OH)2的水合物[3]。  相似文献   

10.
题目.过氧化尿素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白色粉末,是一种新型的漂白剂与消毒剂。它的合成方式如下:原理:CO(NH22+H2O2(?)CO(NH22·H2O2流程(见图1):图1过氧化尿素的合成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反应原理,CO(NH22·H2O2分子内存在的作用力是<sub><sub><sub>。  相似文献   

11.
酸碱的中和反应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命题的常青树.现将有关中和反应知识要点和考点分析梳理如下,供参考.【知识梳理】1.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uO+H2SO4=CuSO4+H2O;CO2+2NaOH=Na2CO3+H2O等就不属于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12.
酯化反应是高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但是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存在危险性高、副产物多、环境污染性强等缺点,将常见、便宜、低毒性、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Al2(SO4)3·18H2O作为催化剂,利用无水乙醇和冰醋酸合成乙酸乙酯,反应结束后,Al2(SO4)3·18H2O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回收利用,适合应用于中学课堂实验中。  相似文献   

13.
常见含钙化合物有CaO、Ca(OH)2、CaCO3,其中, CaO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CO3;CaCO3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掌握上述三种含钙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可以探究露置在空气中的CaO、Ca(OH)2是否变质,检验Ca(OH)2、CaCO3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题目.(2011年浙江理综化学26题)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IO3->Fe3+>I2;还原性:S2O32+>I-,3I2+6OH-=IO3-+5I-+3H2O;KI+I2=KI3……(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ub><sub><sub>。解析:依题意知,K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介质不能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的提出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化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定性地认识氢氧化铝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并通过电离平衡[H++H2O+AlO2-■Al(OH)3■Al3++3OH-],将氢氧化铝反应过程中的宏观现象与微观辨析相结合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反应类型,其有关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同学们应高度重视该知识点的学习与复习。下面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考类型归类分析如下,供参考。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常考内容有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分析时应抓好元素化合价。例1 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2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S2O32-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S2O32-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C.由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Cl2>SO42-  相似文献   

17.
Na2O2是一类重要的过氧化物,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现将与Na2O2有关的考点总结如下.一、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Na2O2中氧为-1价,既可以升高为0价(表现还原性),又可以降低为-2价(表现氧化性).故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例1在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A)2Na2O2+2CO2=2Na2O3+O2  相似文献   

18.
氯水是氯气溶解于水后的溶液,且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O+HCl,HCl=H++Cl-,HClOH++ClO-,H2OH++OH-。所以,新制的氯水中含有分子H2O、Cl2、HClO和离子H+、Cl-、ClO-、OH-。由于氯水含有多种成分,从而决定了氯水具有多种性质,氯水中的Cl2、HClO、ClO-均具有氧化性,且HClO  相似文献   

19.
董顺 《化学教学》2023,(2):75-79
由两道高考试题引出对Fe2+与H2O2反应的探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亚铁盐与H2O2作用的结果与实验条件有关:在无外加酸碱时FeSO4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碱式硫酸铁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FeCl2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聚合氯化铁胶体。在酸性较强时Fe2+与H2O2作用主要生成Fe3+;在酸性不太强时主要得到胶体,往往得不到沉淀。亚铁盐与H2O2混合除了发生Fe2+与H2O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外,同时含铁物质会催化H2O2的分解,H2O2分解放热还会促进Fe  相似文献   

20.
以Cd(OAc)2·2H2O和2,3-吡嗪二甲酸、1,3-双(咪唑基-1-甲基)苯(mbix)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d(mbix)Cl2]n,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I空间群,a=7.887(3),b=8.856(3),c=11.080(3)(?),α=106.753(5)°,β=91.002(5)°,γ=107.161(5)°,V=703.6(4)(?)3,Z=1,Dc=1.557g/cm3,μ=0.999mm-1,F(000)=334,R1=0.0457,wR2=0.12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