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唐传奇中人鬼之恋题材的开发有一个从模仿六朝志怪到独立创造的过程;将志怪的荒诞审美情趣与传奇的细腻笔法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的刻画,从而使唐代人鬼之恋小说具有了新的艺术品质;而这种小说艺术的成长,又与道教精神的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化传统出发,分析中国鬼狐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论述蒲松林鬼狐小说的特征及《聊斋志异》在写鬼、狐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5.
古人先有“鬼”的概念,后有“神”的概念。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至今神鬼不分,统称“鬼”。“鬼话”为“神话”的一个分支。徐华龙致力于中国鬼文化研究。本文探索他的《中国鬼话》《中国鬼文化大辞典》《鬼学》等学术成果之成就。赏析其“解剖、分析中国人传统的鬼文化现象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6.
古人先有“鬼”的概念,后有“神”的概念。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至今神鬼不分,统称“鬼”。“鬼话”为“神话”的一个分支。徐华龙致力于中国鬼文化研究。本文探索他的《中国鬼话》《中国鬼文化大辞典》《鬼学》等学术成果之成就。赏析其“解剖、分析中国人传统的鬼文化现象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7.
魂"与"魄"都可以表达灵魂之义。"魄"字出现得比较早,但却表示月亮出生和月落时的微光,与"霸"通用,后来才在北方文化系统中表示灵魂的意思。而"魂"字表达灵魂,则多见于南方文化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李姝姝 《现代语文》2009,(10):146-148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为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包含了深厚的古代文化信息,其中“鬼”部字就很好地向后人呈现了上古汉民族鬼文化的内容。本文以《说文解字》为蓝本,从《说文》“鬼”部所收录的一系列汉字入手来探索在上古汉族先民中流行的鬼文化,以期通过探讨鬼文化的观念和行为事象,使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地认识和对待鬼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考察“魂”与“魄”及其相关的复合词在李白诗歌中的用法,可以看出,李白诗歌中“魂”与“魄’’作为对义词而决不混用,李白对“魂”与“魄”的使用既严格遵循上古汉语的用法,又体现出他的道教信仰,由此诠释了道家用“精魄”一词表达构成生命物质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韩婷 《文教资料》2006,(35):88-90
鬼崇拜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在魏晋南北朝这一中国历史上特定的历史时期,鬼作为志怪小说中的一种意象,有着丰富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1.
“鬼”的原型——兼论“鬼”与原始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古今学者对“鬼”字的来源主要有五种解释:①死人说;②异族丑人说;③类人动物说;④骷髅说;⑤头神像说。本文在第五种说法基础上提出,“头”应该涵化①③④三说,“鬼头”跟类人动物的形象有某种象征性联系。远古人类对人和神奇动物(如熊、猴等)的头骨有虔诚的崇拜心理,他们认为“生命力”或作为生存条件的“灵魂”是寓居在头骨之中的。从“猎头”、“吸食脑髓”到“活吃猴头”,都包含着膜拜或汲取、移植这种“生命力”的企图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鬼的故事可谓源远流长。其中有部分鬼还能够作诗,出现了大量的“鬼诗”故事。这些所谓的“鬼诗”典雅隽永,在后人裒集诗歌、编订诗歌总集的时候,它们也堂而皇之地列入其中,名日“鬼诗”。甚至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还有“鬼诗”的诗歌批评。于是,无形中,它们成为雅俗文化互动的一座桥梁。本文分析“鬼诗”由俗入雅、以雅融俗的文本功能,同时分析其审美特色,以展现“鬼诗”现象中雅俗文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喜欢"谈鬼",他用"流氓鬼"和"绅士鬼"为自己矛盾的灵魂画像;因推重民俗文化、喜欢"俗趣"而对民俗鬼"情有独钟".周作人"谈鬼",既为自娱和娱人,也为探究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渊源,其中,"以人为本"既是对管子思想的直接继承,也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批判地继承了"中正之道"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思想,汲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在各自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鬼"文化和各自对"鬼"的认识见解。反映在语言上,"鬼"形象在汉日谚语中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旨在整理和分析汉日谚语中"鬼"形象的异同,并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内涵作阐述。  相似文献   

17.
高仔和矮娃两人在村里门对门住着,同在镇上的中学上学,同在初二3班。高仔高高大大,虎背熊腰,下巴上过早地长出了胡茬儿;矮娃瘦弱,个头也矮,爱欺侮人的大孩子见了他总爱踹上一脚。不过有高仔在旁边保驾,顽皮的孩子们也不敢轻易对矮娃放肆。  相似文献   

18.
泉腔梨园戏残抄本《朱文走鬼》,乃宋元南戏佚篇。其作品艺术风貌的形成深受闽南鬼神观念的影响。闽南鬼神观念不仅决定了《朱文走鬼》的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还左右着情节关目的设置与发展,同时促成了作品诙谐娱乐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9.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学者,其作品以充满浪漫传奇色彩和娴熟运用西方文艺理论而著称。徐訏曾赴法留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在法期间,他创作了成名作《鬼恋》。徐訏的作品中既浸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又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独特技法,最终形成了他创作上中西方和谐共生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20.
鬼道是流行于巴蜀地区的民间信仰,张陵在鬼道的基础上创立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的虽是巴蜀鬼道的一支,但有着不同于鬼道的发展方向。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是五斗米道向统治阶层靠拢的一次尝试,拉大了与鬼道的差异。之后葛洪总结和完善了道教理论,加上寇谦之清整道教和积极向统治阶层靠拢的努力,使五斗米道成为官方宗教,最终使五斗米道同鬼道彻底决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