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教研组”为本,以“磨课”活动为主要形式,构建学校基层教研的活动模式,促使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由外控被动式走向自主主动式。磨课的具体操作过程由六个环节组成:选“题”(抛出问题);学“题”;计“题”;教师自主打磨;组内打磨;成果呈现。最后对磨课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市要举行阅读教学赛课活动。市教研室经过层层筛选,市实小的卢老师脱颖而出,将代表我市参加赛课。为提高参赛课的质量,教研室组织了市小语中心教研组部分成员与卢老师一起“磨”课。  相似文献   

3.
磨即研磨,磨课就是在个人或集体的努力下,对一堂课反复设计、斟酌、探讨、修改.磨课的目的并不是打造出完美的一课,它的意义在于反复打磨、反思,不断否定、超越,这样才能赋予课堂教学第二次生命.本文从“磨”课标与考纲、“磨”教学设计、“磨”思维创新、“磨”学生几个角度,阐述了磨课的实践与感悟.  相似文献   

4.
罗凡 《学苑教育》2019,(10):75-75
每次赛课不仅是一场教师教学技能的大历练,也是一次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回顾之前的准备过程,备课、做课、磨课到赛课的点滴。我觉得无比充实和欣慰。当初日夜的煎熬,一次次的否定重建,不断地修改打磨……而如今已成为最宝贵的经验和财富。过程艰辛而痛苦,换来的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一次可贵的成长。这就是赛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院校“课赛一体”横向技赛体系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高职院校“课赛一体”横向技赛体系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围绕技赛育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出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赛一体”横向技赛体系构建方法,在实践中充分考虑企业与高职院校双主体的优势与供需条件,探索校企携手推动“课赛一体”育人模式的常态化运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会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及会计专业工作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岗证赛课”四位一体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即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过“岗课融合、证课融合、赛课融合”实现“岗证赛课”四位一体,从而提高会计专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率,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7.
“磨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通过对赛课视域下的磨课策略进行探索,教师总结出“磨课前,做好准备”“磨课时,集聚合力”“磨课后,及时提炼”的策略。磨课策略提升了磨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刻性,使教师队伍更团结,更专业,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的研课磨课活动中,存在着参训学员“重专家指导、轻同伴互助”“重接受式学习、轻内省式学习”“重问题解决过程、轻问题分析过程”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创新性地开展了“体验式”研课磨课实践探索,其流程包括聚焦研磨课题、设计研磨课题、实施研磨课题、改进研磨课题等四个环节,实践中重点采取了打磨四段式“体验式”研课磨课模式、打造“三人行”研课磨课培训团队以及练就一支“双线驱动”的学习共同体等重要措施。实践探索成效显著:研磨课题来源由关注领域活动到关注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课题设计由单一方案开始转向多元方案;课题实施由“重实践轻反思”到“边实践边反思”;课题改进方案由理想化到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背景下,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不断攀升,对高职院校光伏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出发,阐述了“岗课对接”“课赛融通”“课证融合”的“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本专业的具体内涵,分析当前专业中“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静 《教师》2011,(31):79-79
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不久前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我经历了一次艰辛的磨课之旅,虽然费尽心思设计的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地被推翻,重新打磨反思,但是这都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反思磨课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重点,促能力,切忌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1.
心理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会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磨课”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琢磨及改进。通过回顾两节心理公开课的磨课历程提出反思:上好一节心理课,应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汲取整合及创新;心理课的“磨课”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辅导理念的实现,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活动设计,关注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技能大赛是推动“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以“赛”为纽带推动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新模式的改革,其核心是引领学习者职业能力成长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从育人模式、课赛标准、工程教育、分级赛制、教师团队、转换成果等方面探索实践“课赛”深度融合,提高参赛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岗课赛证”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1+X”证书制度衍生出来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明确高职英语“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目标,探寻“岗课赛证“融通机理,即突出应用、课程体系与内容与时俱进,聚焦职场、教学与实践运用互通衔接,驱动发展、育人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模式上可从坚持以课为本,优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坚持课岗融合,强化英语实践实训项目建设,坚持以证导学,促进专业类岗证互通,坚持课赛融合,推动循环性课赛互促,坚持教研结合,确保立体式教学相长等方面实现高职英语“岗课赛证”有效融通。  相似文献   

14.
艾晋成 《教师》2019,(7):126-127
研课磨课是送教下乡的重点和难点,其指向是帮助乡村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提升校本研修能力。校本研磨—小组研磨—班级研磨等“一课三磨”流程,让教师亲历自身教学和教研水平提高的过程。传统的评课议课活动,多数成员被迫接受集体既定的思考模式,限制了个人和团队的配合度,不能有效解决真问题。作者在研课磨课中利用“六顶思考帽”工具,既解决学员参与度低、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又提高研课磨课效率,促使研课磨课成为真正常态化的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15.
磨课狭义上指教师在公开课前对上课内容进行反复推敲、试讲的过程;广义t指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合作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磨课不仅是对“课”进行打磨,更是人的磨练-执教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历练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小学中盛行一种说法叫做“磨课”,而且关于一些精品课“打磨记”的报道,时常见诸报刊。但是,“磨”的意思是双重的。一方面,“磨”意味着一种工夫、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磨”也极有可能花费过多的工夫,消耗过多的时间。“摩”,似乎与“灵性”“效率”“领悟”等的距离较远,它强调的是“苦功”,而忽视的似乎是“巧劲”。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不少地区或学校相继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课赛,力求通过课赛形式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佳途径,培养学科带头人,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种“以赛促研”的方式确实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涌现出一批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教坛新人和可资借鉴的好课。然而少部分教师在课赛中似乎忽略了一些细节,因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留下一些不应有的缺憾。这里笔者冒昧提出来和各位同仁商榷。1 课前准备应细致入微,做到知己知彼。借班上课前和同学见面的机会非常重要,但一些老师却不甚珍惜。有的随便布置一下预习内容,便草草…  相似文献   

18.
思品学科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强的特征,为避免磨课流于形式,我们概括了小学思品课磨课“八步法”,即磨课过程“八步”:“备课-说课-议课-改课-上课-评课-再改课-再上课”。  相似文献   

19.
“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常事。但凡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竞赛,教师都少不了一番辛苦的磨课。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修改,执教教师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常态课精彩得多的课。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落幕之后,就为磨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浪费。笔者认为,“磨课”不仅“磨”出了好课,也“磨”出了写文章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20.
刘弦 《科教导刊》2023,(4):125-127
“出纳业务操作”课程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文章首先指出高职“出纳业务操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本课程教学改革采取的措施:课岗融合,依据出纳岗位要求,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基于岗课赛证融合、实施“教、学、训、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岗课赛证融合的考核标准和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最后,总结了近年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