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浩鹏 《中国德育》2006,1(8):21-22,36
“善”的教育,即道德教育,是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学生之“自我”为中心,认为道德基础是自我的良知,道德教育应帮助学生实现道德自律;道德的起点是个体内心的纠葛,教育者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道德的形成是个体自我修养的过程,道德教育应该为学生道德思考与道德实践等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教育》2013,(13):36
<正>目前,班队会课已经被教育部正式列为活动课程,排入课表,其地位已与学科课程同等重要。班队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落实"以学生为主题"的理念,在与学生的研讨交流中向学生传播、渗透、澄清、鉴别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塑造的教育。呼和浩特市苏虎街实验小学一直以来尝试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代替传统刻板的灌输,每学期的班队会课主题活动都精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培养学生自信心理的四种做法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让学生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让学生在不断总结中完善自我培养自信.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培养学生自信心理的四种做法: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让学生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让学生在不断总结中完善自我培养自信。  相似文献   

5.
思想教育的核心应立足于以人为本这基点,努力使学生具有自我完善的意识,提高其自我完善的能力,使其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在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是使学生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更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6.
思想教育的核心应立足于以人为本这基点,努力使学生具有自我完善的意识,提高其自我完善的能力,使其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在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是使学生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更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7.
研究借鉴Shavelson等人的自我概念框架,将"理想自我"分为学业、社会、品格和身体四个基本维度。通过对北京市某中学179名学生的"理想自我"的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被调查学生倾向于从"品格"和"学业"两个角度来定位"理想自我"。其中,"品格自我"中最受学生关注的是"自信"、"勤奋"等品质,"学业自我"则往往以"学习结果"的方式来定位。  相似文献   

8.
杨秋红 《海南教育》2014,(22):13-14
柏拉图说:“只有科学地认识自我,严格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历史的潮头去开拓崭新的人生。”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直是以老师的评价为主、学生的互评交流为辅,忽略了学生自我评价这一重要的环节;即使存在这一环节,也发展不够完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自我学习过程,促进其巩固已有知识,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总结学习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我评价基本上是单一的、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促学生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成长比成绩重要"的学生观,以"江苏省人文学科特色课程基地"为平台,以"共享成长"育人模式为支撑,着重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我兴趣、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  相似文献   

10.
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通过对操心、他人、沉沦、畏、死亡以及良知等概念的分析,表现出了他对生活世界中自我与他人问题的关注,其关注这一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世界中探讨走向本真的存在的道路,为人类从沉沦中返真,超越沉沦状态寻找出路,以实现生活世界中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自由、和谐。  相似文献   

11.
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通过对操心、他人、沉沦、畏、死亡以及良知等概念的分析,表现出了他对生活世界中自我与他人问题的关注,其关注这一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世界中探讨走向本真的存在的道路,为人类从沉沦中返真,超越沉沦状态寻找出路,以实现生活世界中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自由、和谐。  相似文献   

12.
学生心理健康的话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在群体意识中也愈加重要。以课堂情境的"此时此地"为契机,以元认知策略为有效"杠杆解",提出可操作的干预方案,促进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促进其元认知理解,敦促学生自己制订具体计划并实施自我监控与评估,最终独立解决问题,推动学生的人格结构系统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变迁背景下走出德育困境,需要研究作为价值主体的学生的发展规律,藉个体的"为我性"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超越"与主体性两个向度的统一。学生的自我取向是价值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成长以自我同一性探索为基调,在变化的学校环境中不断选择和表现其自我定位。学生的发展具有年级特点,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引导学生组织起来,开发潜能创造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顺势催化学生的人格发展。这是学校价值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创建于1945年,多年来,学校提出"做有责任心的迈小人",引领学生以"责任"意识促自我成长。倡导学生对自己负责。学校借助"五星班级"评比,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对自我品行负责;学校凭借"前置学习单",倡导学生自主质疑,以"问学"对自我学习负责;学校成立各类社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特色课程,对自我特长成长负责;学校利用绳、球两操等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体育中活跃身心,对自我健康负责。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纵横结合设计对925名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大一上至大二上、大四年级是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水平下降较明显的时期;男女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女生在"过去的危机"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的投入程度先降低再上升,而男生则是一直降低,且女生对"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普遍高于男生;达到自我同一性形成地位并不意味着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完成,仍然有可能倒退至其他状态.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上,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习题开放化、操作自由化、数学生活化,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和空间,可以使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主探究中创新,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自我是教师在作为学生和作为教师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起来的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同。漠视教师内在自我的激发与建构的校本改革或者区域教育政策,会误导教师进行外部自我认同。内在自我是教师发展的发起者、维持者和加速者。教育改革需要个体从内部入手,从改变自己的内在经验入手开始。在当前的教育情境中,认识和重构自我需要在关系中进行:改变教师与自我的关系;确立师生之间的"帮学"关系;重建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重塑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个体与领域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以及其隐居之谜,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学评论的焦点。文章试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解读艾米莉·狄金森遭遇的身份危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其谜一般的隐居生活及其自我拯救。诗人于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在表现自我的层面上,转移了其自卑心理,从而获得了对现实的超越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一直是阅读教学的追求。虽然我们做了各种尝试,但学生的"主人"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让孩子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进行素读,真正实现了学生"自我阅读",落实了学生的"主人"地位。阅读课堂中的"素读"符合陈琴的"素读理论"等普适性理论。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从"自由诵读"到"边读边想"、从"圈圈点点"到"批批注注"、从"自我传达"到"交流互动"、从"审视质疑"到"个性张扬"等阅读实践中走一个来回。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英语口语成败自我归因问卷和英语自我概念问卷,以48名本科二年级大学生为被试,对英语口语成败自我归因和学业自我概念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能在"努力"与否等"内部/可控"因素上找寻英语口语成败的原因;越是有这种归因倾向的学生,其学业自我概念越良好、对自己的英语口语越满意、其英语口语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