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机器人研究的不断进步,医疗正在迈向机器人时代。专家预测,在未来10年内,大多数手术都将无需从皮肤上划开大切口,而会通过微型机器人在人体内“漫游”,观察异常情况,从而在更合适的部位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刊布了作者在清档及未刊稿本中,搜集整理的康有为于甲午战争后至戊戌变法之前,代御史王鹏运、杨深秀、陈其璋草拟的七个重要条陈,并考证条陈内容以及呈递过程。在清代历史上,为他人捉刀草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如何转变为封建制,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认为这种转变是通过新兴地主阶级的武装夺取政权来完成的春秋末年的“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鲁国的“三分公室”和楚国的“白公之乱”,就是新兴地主武装夺权的典型事件。这种意见的科学性如何?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本文拟对此作一番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儒家化的仁、义、礼、智、信五大范畴中,康有为把“智”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提出“智学复兴”的现代化变革思想;他着眼于人,进一步将“智”推衍为人的生存境界:“识见”,人只有改变自己的化识见,才能成为现代“新民”。由此康有为开启了以国民思想改造为根基的现代化变革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5.
维新教育家康有为在审判旧教育重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中西兼的教育主张,体现了中国近代资产阶段的“素质教育”观,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1891年康有为于广州创建了“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和主张。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万木草堂培养了诸多颇有影响的维新派人士。原因何在?本文通过康有为的政治抱负与万木草堂的培养目标,康有为的知识构成与万木草堂的教学内容,康有为的治学态度与万木草堂的教学方式三个视角,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应试不酬,三叩紫禁城大门受挫,非常气愤。一八八九年十月,他怀着兴办学校,培养维新人才,以实现自己变法维新的政治理想,毅然离开北京,回到了家乡——广东。 次年,三十三岁的康有为在广州云衢书屋聚徒讲学,第二年在长兴里开堂收徒,讲堂起名叫“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是一所崭新的学校,在这里,康有为一反当时的传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万木草堂”里所有的学科分为四类:义理之学,包括孔学、佛学、宋明理学、西方哲学,在批判宋明理学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书中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痛悼“六君子”⊙吕俊昌⊙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写了一副挽联,沉痛悼念为变法而牺牲的“戊戌六君子”。这副挽联是: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如斯,于今为烈,恰如...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衣带诏”问题是戊戌维新运动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衣带诏”也是理解戊戌后中国政治变动的一个重要文件.百余年来,学者们就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认同的以为“衣带诏”确有其事,否定的以为所谓“衣带诏”纯粹是康有为的编造.由此展开,一些学者渐渐从人格上否定康有为.其实,排比梳理新旧文献史料,应该承认“衣带诏”确实存在,只是康有为并没有亲眼见过,也不是写给康有为的.康有为在戊戌后顺势利用了这份文件寻求其合法性,但由于戊戌之后杨锐、林旭等当事人或不在了,或根本不愿说,就连康有为本人也难以弄清“衣带诏”真正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在其代表作《大同书》中首次提出了系统的儿童公育思想,设想了从胎教到幼教的完整的学前公共教育体系。该思想主张消灭家庭,由公立政府公养儿童。这一思想虽具有空想性,幼教主张也欠缺科学儿童观的指导,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但却具有深刻的启蒙价值,对我国近代儿童公育思想的发展以及公共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都起到了奠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维志士康有为认为,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是欧美诸国富强的重要原因,在近代国际环境下,我国欲摆脱民族危机,就须变法维新,尤须以兴教、“开民智”为当务之急;他主张废科举,实施近代国民教育,强调要造成有利于兴学和科技创新的机制与氛围,其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教材所选的优秀作品中,以态度和表情特点获得永生的人物形象不多,刘和珍是最突出的一个。她的“温和”与“微笑”是如此地鲜明,如此地动人,以至于每一个读过《记念刘和珍君》的人,都会像她的亲人们一样在头脑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纪念“三一八”惨案的文章很多,而只有本文成为名篇广为传诵,其所以如此,主要由于作者采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的压轴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较强的选拔性,设计新颖,富有创意,重在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而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同时数形结合的精髓是函数,函数的核心是运动变化,这样运动型的函数问题是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压轴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变法图强,康有为曾经研究了一些国家兴亡盛衰的历史,编成几部书稿。据《万木草堂丛书目录》所载,计有《俄大彼得变法考》(二卷)、《日本明治变政考》(十六卷)、《突厥削弱记》(六卷)、《法国革命记》(四卷)、《波兰分灭记》(四卷)等五部。其中用力最深、篇幅最大、在变法中影响也最大的,当为《日本明治变政考》。《康南海自编年谱》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条说:“时上频命枢臣催所著各国变政书。  相似文献   

15.
《两考》与戊戌变法相始终,但时人多指责“伪经改制”的负面影响。百年行过,再看《两考》与变法成败的关系,如果真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话,我个人认为“成”大于“败”,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考驾照"的直接目的是获得驾驶执照,最终目的是能够具有驾车的资质与能力。很少有人专门是为了考取驾照去学车的(个别情况也有),都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光明正大从容不迫安全平稳地驾驶汽车。写作也是如此。平时的训练是为了获得写作的能力,考试只是对能力水平的检验,终极目的还是获得走向社会必需的写作能力。通过考试是短期利益,满足人的生活与工作的需求才是长远目标。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不少老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乎没有一个问题象认识中西文化那样引起众多和长期的关注,人们对此表明这样或那样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洋洋大观,其中又以康有为“尊孔”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引人注目,震撼人心,影响深远。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人们贬斥前者而颂扬后者,这从当时反对封建帝制复辟的现实目标来说,固有其合理和正确的一面,然而,从如何正确看待中西文化的优劣,特别是看待中华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构建中国近代社会的新文化来说,这种观点却是大可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正>优秀的叙事写人的文学作品,往往借着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而获得永恒的艺术魅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最突出的莫过于鲁迅先生描写的刘和珍君。她的"微笑"与"温和",是如此地鲜明,如此地动人,以至于每一个读过《记念刘和珍君》的人,都会像她的亲人们一样在头脑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然而,语文教学参考书却简单地以"作者反复写她的‘微笑’与‘和蔼’,侧面写明请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康有为组织和领导了反侵略爱国的政治活动"公车上书",他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出发,为救亡图存提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维新主张以促进中国社会的改革和进步,从而企图实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和经济纲领,达到他的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20.
“微笑”与“温和”是鲁迅笔下刘和珍唯一的情态特征。文中前后出现五次,两次实写,三次虚写。不过稍易数字。或作定语修饰,或作谓语描写。每次出现都强烈震撼着人们心灵。刘和珍"微笑"与"温和"中透露出的那种"百折不回"的刚烈和"殒身不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