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暂时搁一搁     
新生入园,一段时间后与老师在情感上已逐渐融洽,大多数孩子来去都亲亲热热地喊老师。但也有例外。如,班里有个叫黄河的小朋友,家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入园第一天起,无论父母、外公外婆怎样启发,她都不喊老师。为此,家长还在家里进行了幼儿园  相似文献   

2.
让孩子感到“我行”文/方明王申蕾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她性格内向,胆小、怯懦,在幼儿园不敢主动与老师说话,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显得十分拘谨、放不开,不能自由玩耍。她的父母很着急,一致认为要改变她的性格弱点,但在具体做法上产生了分歧:父亲认为要锻炼她...  相似文献   

3.
妍妍是小班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她很少说话,无论老师怎么引导、鼓励,她都不愿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多只是点头或摇头。做操或游戏时,妍妍也总是兴趣索然,动作迟缓。老师和家长交换意见,妍妍的妈妈说":妍妍在家里爱说爱唱,挺活泼的,但她有点儿怕陌生人。"是什么原因造成妍妍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呢?如何让妍妍在幼儿园里和在家里一样开心、活泼呢?  相似文献   

4.
女儿7岁,聪明伶俐,凡事爱动脑筋。她能自编童话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给小朋友听,深受老师、小朋友的喜爱。在家里,她也常常自编“好爸爸与好妈妈”的故事,目的是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很多时候还真的让我们做父母的受益匪浅。丈夫事业心较强,为了工作,忘了...  相似文献   

5.
从幼儿在园的表现来看,有孤独感幼儿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幼儿的孤独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能力差。幼儿入园以后,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适应缓慢,对生活、学习常常表现出心神不定,不知所措。二是胆小,心理比较脆弱。如因怕出错误或怕老师批评,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经不起失败等。三是智力不如其他小朋友。四是不合群,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经过对孤独感较严重的幼儿进行家访,父母普遍反映孩子在家里不爱说话,经常独自一人发呆,对家里来的客人不理睬,甚至对爷爷奶奶也不好好说话等等。幼儿孤独感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父母和教师…  相似文献   

6.
妞妞在家里有说有笑,非常活泼,可一来了个客人,她就变得扭扭捏捏,不敢和客人说话,有时干脆躲到自己的小屋里不敢出来;园园在幼儿园里总是喜欢一个人玩,老师一提问,他就赶紧低下头;田田和小朋友一起玩时,总是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小朋友拿了他的玩具,他也不敢要回来,因为他怕“说不好”。  相似文献   

7.
5岁的棋棋越来越令父母担忧了,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一有客人来访,马上躲进自己的房间。即使在幼儿园里,棋棋也是一个人坐在某个角落,老师让他去做游戏,他也不肯动一动。像棋棋这样的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退缩行为,多发生在5 ̄7岁的孩子身上。这类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社交场合因感到陌生、害怕而极力逃避。他们像棋棋那样,性格孤僻,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尤其怕见陌生人,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与父母等熟悉的人在一起时,还是能高高兴兴地谈笑与玩耍的。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正常的孩子如果突然到了一…  相似文献   

8.
问:我是一个5岁孩子的父亲。我的女儿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极差.上幼儿园两年了,只叫过老师一次,平时也很少和同学说话。她在班上只有一个好朋友,两人整天形影不离。我们带她外出时,她从不愿和陌生人说话,买东西时甚至都不敢递钱给售货员。但她自尊心很强,在班上总想得第一,得不到时会很伤心,背着老师和同学小声地哭泣。老师说她太乖了,乖得让人心疼,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可是,女儿在家里能唱能跳,能说会道,像只可爱的小百灵。我们也经常鼓励她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培养她的自  相似文献   

9.
讨论的话题:小班的思思小朋友,自理能力较差,尽管老师经常提醒并帮助她,但她还是常常尿裤和尿床。一天离园时,妈妈来接思思,发现她的裤子是湿的,就大声责问。老师赶忙过来解释:“思思今天没尿床。白天我们也一直提醒她,这次肯定是刚尿湿的。”思思妈妈听后还是责问思思:“你为什么不对老师说,你是不是怕老师?下次再尿裤,你就待在幼儿园里不要回家了。”说完气呼呼地带着思思走了。老师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您是思思的老师或父母,您会怎么做? (江苏许妙红)  相似文献   

10.
姜玲 《教育导刊》2004,(5):51-51
从幼儿在园的表现来看,有孤独感幼儿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幼儿的孤独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能力差。幼儿入园以后,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适应缓慢,对生活、学习常常表现出心神不定,不知所措。二是胆小,心理比较脆弱。如因怕出错误或怕老师批评,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经不起失败等。三是智力不如其他小朋友。四是不合群,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经过对孤独感较严重的幼儿进行家访,父母普遍反映孩子在家里不爱说话,经常独自一人发呆,对家里来的客人不理睬,甚至对爷爷奶奶也不好好说话等等。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惨痛的悲剧是让人难以忘记的。 2005年7月10日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在给父母的遗书中写道:“我是个差生戒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在给班主任老师的的信中,秀秀写道,班里的一个同学在跟她闹矛盾时总会不屑地说:“考六七十分的差生。”“差生”让秀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她最终选择自杀。  相似文献   

12.
玲玲在班上从不主动和同学说话,也不和他们一道玩.上课时,她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像个蚊子哼,课间一个人缩在课桌前不出声,郁郁寡欢,与同学格格不入.玲玲的爸爸常年出差在外,很少照顾家里,玲玲的妈妈长年病休在家,使得玲玲很少有机会同小朋友玩,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玲玲在家虽不苟言笑,但行为举止正常,只是一见陌生人就很害羞,躲在一旁,不敢说话.  相似文献   

13.
可可是寄宿班年龄较小的孩子,她不爱说,不爱笑,见到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就把脸扭过去,低着头。平时不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交往,不愿意和大家一起玩。可可在家中是独生女,父母很重视对她的教育,但做法很偏激。在可可很小的时候,如果做错了事,父母就逼她承认错误,不然就不理睬她,让她站在一边,直到认错为止。对她背不下来的诗,做不出来的手工,父母不是干预式的帮助就是指责式的批评。当父母向老师询问情况时,也总是问:“还行吗?跟得上吗?”从父母那里,就对她没有信心,可可自然缺乏自信心。来到寄宿班后,因年龄小,在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4.
刘华清 《父母必读》2013,(8):110-111
Q 女儿快6岁了,平时私下里与家人和小朋友的交流能力还不错,可到课堂上就不行了,不太敢举手回答问题,哪怕老师讲的她都会,也不敢举手。该怎样让她胆子大点呢? A 每个孩子性格都不一样。内向害羞的孩子,只要能在生活中正常地与人交流和沟通,并无大碍。在引导害羞的孩子时,父母不要总想着完全改变他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梦宝原是个笑靥如花、开朗明媚的女孩,可是9月份开学后,她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早上来园时,面对老师的问候显得呆滞、茫然;集体活动时,对老师的提问没有反应,一副放空的模样;户外游戏时,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上学期一起玩得很好的小伙伴来邀请她加入游戏,她也一副兴趣索然的样子……  相似文献   

16.
蓉蓉在班上从不主动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道玩。上课时,他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课间一个人缩在旁边不出声,郁郁寡欢,与同伴格格不入。蓉蓉的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很少照顾家里;妈妈长年病休在家,使得蓉蓉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2005,(10)
1.在朋友面前说请他们周日来家里玩,开聚会,但回家之后父母不允许,我怕在朋友面前丢面子,可是父母又死活不同意,好无奈啊。——吉祥2.上课时,我努力回答问题。劳动时,我积极卖力……但我觉得老师总不关注我,我好想让老师多看我一眼啊。——宇清  相似文献   

18.
青岛一位母亲来信说:我的女儿今年三年级了,各方面都不错,人也长得漂亮,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孩。但她就是比较内向,很害羞。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老师叫她站起来念课文也会小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的;家里来了客人,要她主动打个招呼她也不干;带她出去玩,她却老黏着父母,一点也放不开。这样内向的孩子,有什么办法能改变她吗?  相似文献   

19.
小明和小强是同住在一幢楼里的小伙伴,也是同一所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常在一起捉迷藏、打球、做游戏,也常为了一件新玩具,一个游戏规则而争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甘示弱。可是,很快他们就又“握手言和”,在一起玩了。独生子女由于缺少兄弟姐妹,在家里失去了与人争执、辩理的机会,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邻里间与人争吵,怕伤了大人的和气。孩子们之间的争吵减少了,这就造成了孩子不懂得如何争论,如何协调矛盾,更不懂得如何去和好。一旦遇到争吵,就不知道如何停止下来,当矛盾进一步激化时,也许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父母经常在…  相似文献   

20.
当妈妈     
武晓阳小朋友特别爱哭,每天早晨入园,都要哭,哭的样子很特别,声音大、紧闭眼。不理她,她能哭上一个多小时。据了解,武晓阳入园时才2岁半,她们班就她年龄最小,老师对她也特别照顾,每天早晨妈妈抱她入园,老师接过来抱一会才把她放下,久而久之,她已养成了早晨让人抱的习惯。到我们班后,由于其他孩子都是新生,而她已是老生了,所以老师顾及不到抱她了,可是不抱她就哭,一哭就没完没了,怎么办?正巧下午我上欣赏课《布娃娃》,每个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漂亮的布娃娃,武晓阳也带来了。上课时,我发现她很会抱娃娃,特别是哄娃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