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恢复帝制,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弃,这是他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但袁世凯政府财政枯竭、经济困难,也是其迅速败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萧绎的思想与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萧绎思想、人格、身后评价等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萧绎的思想结构是儒、道、佛杂糅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干;人格兼政客、学者、艺术家于一身;萧绎败亡的直接原因并非定都江陵;萧绎是一个过渡历史时期的过渡人物,他留给历史的罪责主要的当然应由他来承担,但历史也应担负一份。  相似文献   

3.
朱书是清初杰出的学者。目前,学界大多关注朱书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对于他的史学成就则鲜有研究。实际上,朱书在史学上,尤其是在晚明史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癸壬录》是其代表作。他的晚明史撰述重视史料的收集,着力表彰忠节,学术旨趣在探讨明朝败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分析了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在明朝、后金之间广宁之战中所推行的先内后外的错误方针,指出林丹汗对此役的敷衍态度及拙劣表现,是他最后导致败亡悲剧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悲剧是诗艺的高峰。词作为诗歌的一员,最适合表现主体的悲剧审美体验。半塘词正是王鹏运悲剧人生的写照,是其国忧家难的悲歌。他生活在"天地日流血"的晚清时期,亘古未有的变乱,国家的败亡形成了浓烈的时代悲剧氛围;命乖运蹇的遭际更增添了人生的悲剧性。悲剧性时代和人生化育了他的审美心态,形成了观照世事人生的悲剧情感积淀,释放在词中,主要体现为睠怀君国,失志不遇、感逝伤离、羁旅怀乡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晋代陶侃来自败亡的吴国,出身寒门,在政治上"始愿有限";他长期受儒学沾溉,看重士大夫名节,毕生谨慎自律;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于壮岁投笔从戎,勤劳国事,坚持不懈地同叛臣逆将作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始终"自抑","不与朝权",固辞荣爵,来去明白,具有足以感人的君子风范。考其一生行迹,找不出任何怀有"窥窬之志"的证据。《晋书》凭术士对一梦境的解释,推论他"潜有窥窬之志",是极其荒诞且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7.
颜之推(约公元539—591年),北齐时期的伦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两教(儒、佛)一体思想和家庭伦理教育思想在当时影响深刻并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考察和研究他的思想,对于我们了解该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思潮及其交汇、演变具有重要意义c一颜之推,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起初在南朝当官,梁元帝江陵败亡后,由南朝辗转奔往北齐,为平原太守。后又在北周和隋朝当过官。据《北齐书·文苑传》载,他“初仕梁元帝,为散骑常侍;梁灭,人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灭,人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  相似文献   

8.
“家事消亡首罪宁”,贾府的败亡,贾珍要担负重大责任。他的荒淫无耻由焦大揭露出来,由于情之所至,他的言行难以掩饰自己和秦氏之间的罪恶勾当,他毁掉了大观园第一美人.糟蹋了曹雪芹心目中的“兼美”形象,必然地被钉在耻辱之柱上。  相似文献   

9.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诗人.他忠于祖国、关心人民、眷恋故土的爱国情感,坚持进步思想、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嫉恶如仇、修身洁行的高尚品格.对后世的影响极其巨大而深远。他心系国家安危,哀叹民生多艰,多次遭佞臣的谗毁而被流放.他痛感国家的败亡,而自己又无力挽救,悲愤地投入汩罗江殉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石镇吉所部太平军在桂西败亡的主要原因:①未能团结联合桂西地区各少数民族反清武装力量,反令其成敌,孤立自己。②未能利用统治者内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反中敌人离间之计,为敌所乘。③不谙敌情,劳师袭远,只争一城一池之得失,用兵失策。败亡的总根源是流寇主义,这是农民革命领袖共同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各诸侯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展开了挟持汉献帝的角逐.董卓等人挟持天子败亡以后,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地位,曹操的这一举措尽管给他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但也使他获得较多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12.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人物传记之一,司马迁以其前所未有的才力与千钧笔力,生动地塑造了项羽这一充满传奇色彩、有着复杂性格、具有高贵人格的悲剧英雄形象。项羽二十四岁起兵,三十一岁败亡,八年征战,骤起骤灭,是性格决定了命运。作为失败了的英雄,千百年来,却被反复吟唱,深切怀念,赢得了人们无限的敬仰,是他顶天立地高贵的人格使然。  相似文献   

13.
历来的《红楼梦》研究者多把贾府败亡的原因归于贾赦贾政的为政贪酷不作为,王熙风居家枉法索贿引出命案而导致朝廷的抄家。还有的研究者大而化之把贾府败亡归于封建官僚政治的腐败的结果。从贾府的收入来源的单一性、有限性与支出消费的多渠道的关系来看,贾家上下几百口人,男女主人,从老到少无一个运筹谋划之人,不事生产、只知浪费奢靡、享乐不已,教育无法,子孙成才者无有,这该是贾府没落败亡的根本原图。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探求一个家族败亡的根源应是《红楼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的父亲曹是二房曹宣的儿子。长房曹早夭无子,曹便入嗣长房并继任了江宁织造。五年后,曹家被抄,圣旨是针对曹而来,表面上看,曹家是直接败亡在曹手中,这使曹氏族人,尤其是长房族人对二房怨恨不已。“漫言不肖皆荣出”,使曹有口难辩。曹雪芹为了“细辨败家的根本”,他才采用了“石言”的形式,用《石头记》为题,他那一腔难于明言的隐怨──—为二房正名,便是他创作《红楼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5.
郭之奇于南明永历朝败亡之际,临危受命,最后被清兵俘获,死于桂林。关于他的死,以往曾有不同说法,使他蒙受不白之冤。从戴笠《行在阳秋》、罗万杰《瞻六堂集》等书的记载可以看出,郭之奇不是贪生怕死之荤,而是明末慷慨赴义的节义之士。此外,他还有很高的文才与武略。  相似文献   

16.
悲剧是诗艺的高峰。词作为诗歌的一员,最适合表现主体的悲剧审美体验。半塘词正是王鹏运悲剧人生的写照,是其国忧家难的悲歌。他生活在“天地日流血”的晚清时期,亘古未有的变乱,国家的败亡形成了浓烈的时代悲剧氛围;命乖运蹇的遭际更增添了人生的悲剧性。悲剧性时代和人生化育了他的审美心态,形成了观照世事人生的悲剧情感积淀,释放在词中,主要体现为曝怀君国,失志不遇、感逝伤离、羁旅怀乡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穷尽人间一切褒誉之词塑造的完美形象。他无所不知,战无不胜,令人钦佩赞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肃然起敬。但是,这样一个忠智两全、近乎神人的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没能实现匡复汉室的理想,而且蜀汉政权还是三国中最先败亡的一个,这个事实真让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8.
一个明显的,有目共睹的事实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在他的天才作品《红楼梦》中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大观园“女儿国”为核心的青年女子们的悲惨命运,一方面是以贾府为主的封建大家庭的败亡,虽然这二者是有主有次的,与此同时,另一个明显的,难以否认的事实是,不管我们如何认识和评价,在作者看来,二者都是悲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既是一篇美的毁灭的诔文,又是一曲丑的毁灭的挽歌。  相似文献   

19.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影响。苏联剧变与苏共党内长期缺乏完善的民主制度密切相关。党内民主制度的缺失对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破坏了人民民主制度。苏共党内民主制度的长期缺失是影响苏联剧变的综合因素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苏联剧变标志着苏联式社会主义的败亡。党内长期缺乏健全的民主制既是苏联式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又是导致苏联式社会主义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出生于衡阳回雁峰下,年轻时避乱曾匿于南岳双髻峰,中年有一段相当长时间隐居南岳莲花峰续梦庵(以上据《年谱》),对南岳是深有感情的。他写的南岳题材的诗甚多,词亦有四首,现录三首即《念奴娇·南岳怀古》、《摸鱼儿·雁峰烟雨》、《蝶恋花·岳峰远碧》予以探讨。其中《南岳怀古》一词未标写作年代,就其内容看,有可能是南明败亡时或以后之作。三首词对南岳景观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其中隐含深厚的民族思想意识,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兹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