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小时以外》2010,(7):8-8
因广电总局下发相亲节目整改通知,加上被《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点名批评,收视率异军突起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其停播或续播之争论已超出了节目本身的热度,而该节目主持人的请辞传言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一档普通的电视征婚节目居然在社会上引起如此的关注度,这在国内电视节目中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2.
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因为在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时间内的暂时停播,而引来观众与网友的诸多猜测。“被广电总局叫停”——有人愤愤不平地担心着,也有人暗地里如此地诅咒或者在心里隐隐地期待着。幸运或者不幸的是,“五一”期间,它又恢复播出了,而且是三期联播。  相似文献   

3.
随着"剩男剩女"队伍的壮大,荧屏上掀起一股电视相亲热。通过分析国内如《非诚勿扰》之类的电视相亲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探究此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并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媒体不仅是传播的物质载体,而且构成了巨大的文化场。电视节目作为媒体的一部分,显然也承载着文化场作用,而以《非诚勿扰》为首的相亲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各大电视台也开始效仿,类似于麦当劳奇观、体育文化奇观那样,形成了一种电视相亲节目奇观。本文结合媒体奇观,从电视节目的场景建构、收视、造星奇观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董扣艳 《语文天地》2010,(10):36-37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曾一起,却走失在路口……” 连日来,江苏卫视热播的《非诚勿扰》收视率一路飙升。女嘉宾大都貌美如花,但不少人寻爱之路却极其漫长,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6.
江苏卫视推出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曾一度掀起了国内相亲节目的收视狂潮。这样的婚恋相亲节目在美国也是非常流行的,例如《单身汉》、《单身女郎》、《恋爱达人》等。这些婚恋交友类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在中西方社会中美女性的思想状态、价值体系以及社会地位等等。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相亲类节目层出不穷,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类节目被推向高峰!《非诚勿扰》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走火.它以出位、大胆、毒辣的语言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倍受观众的亲睐.当然其中的“坐宝马里哭”、“嫁有钱人、富二代”等言辞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取向.收视率飙升的同时出现了拜金主义风气和恶意炒作的嫌疑,同时引起对其价值观导向的争议!由此,当今媒体坚持健康的价值观导向、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变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8.
《非诚勿扰》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很火,喜欢看的人特别多。于是,我在周同人群中做了个调查: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爱看这个节目呢?结果有65%的人说因为盂非的幽默机智。是啊,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气氛和谐,心情愉快。我想如果我们的教师也能让课堂“幽默满屋”,那么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当下,电视相亲节目的卷土重来既有其对时代变革的反映,也体现着电视人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但面对时下这种新的电视潮流,我们还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反思潮流背后隐藏的同质化竞争、导向的误区、嘉宾身份不真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非诚勿扰》是一档大型婚恋交友节目,自开播以来,节目收视率一路飙升,获得众多的电视观众粉丝.那么,《非诚勿扰》栏目何以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本文试从该栏目对电视受众心理的准确揣摩,对心理效应的成功运用的角度来分析其成功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对《非诚勿扰》相亲节目2010年3月14日第10期进行分析,特别是对男嘉宾富二代刘云超挑战极具争议拜金女马诺一节进行分析。主要从节目对话内容进行语步分析。《非诚勿扰》整部作品的电视类型是相亲节目,同时具有相亲功能性和娱乐性,风格是犀利、幽默风趣。《非诚勿扰》凸现了当代男女双放方择偶意识形态的碰撞。  相似文献   

12.
卜正华 《班主任》2014,(10):43-43
对班主任来说,排座位是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脑力活,身高、视力、性格、学习情况等都是排座位需要考虑的因素。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无论我怎么安排座位,总有学生不满意,毕竟众口难调!受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启发,我决定把排座位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同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究了电影<非诚勿扰>中的两个问题,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以诚相待、非诚不扰,也许,一切就皆可解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江苏卫视著名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大受成功的原因出发,以实例讲解了《非诚勿扰》栏目主持人孟非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认为主持人的风趣睿智是这一档栏目在全国范围内广受好评的一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憨瑞祥 《文教资料》2011,(22):81-83
各省级卫视频道相继推出了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质量参差不齐的相亲类栏目。从其市场经济因素上,它是成功的范例或典型,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特征和对收视率的偏激追求特征;从其栏目实质上看,它明显具有后现代主义特性,包括反理性、狂欢特征,以及视觉文化的凸显;从社会效果上,它凸显了非主流价值观,体现了主流媒体责任的缺失,深刻反映了多元社会喧闹浮躁的文化现象。前二者皆是"就现象谈现象"的做法,本文主要从第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冯小刚的贺岁片成为我国影坛上不可多得的奇葩。它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永不更改的明星——葛优,广告不断植入在影片中等特点,使他的电影烙上了深深的冯氏印。但是需要关注的是他的社会性别观,在他的影片中一再呈现陈腐、落后的观念,其毒素不可小觑。特别是他新贺岁片《非诚勿扰》更成为贬斥女性的,散发着男尊女卑毒素的电影。它让观众在娱乐消费中不知不觉地吸收这种封建文化毒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我们应该高度警惕,并积极批判,以免观众中毒太深,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语言交际之中,并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基本原则.中国早在古代就很注重礼貌在人们交际中的作用,而在西方基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利奇在1983年提出了礼貌原则.本文将以礼貌原则这一理论为基础对《非诚勿扰》节目中的主持人与男女嘉宾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目的使阅读者能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更好地运用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8.
爸爸妈妈带我去日本参加为期一周的“《非诚勿扰》主题游”,北海道的自然风光让我尤为喜欢。 坐在车窗边我可以看到迷人的田野风光,金色的麦子、绿色的山峦,还有那牛和羊,错落有致,像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相似文献   

19.
如今,人们对各种各样的广告信息已经感到厌烦,硬性的商业广告在很大程度上达不到广告主的预期效果.在这个受众注意力已成重要稀缺资源的时代,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广告主们探索出了新的广告模式——植入式广告.本文以《非诚勿扰Ⅱ》为研究对象,在介绍了植入式广告的定义之后,着重分析了植入式广告在《非诚勿扰Ⅱ》中的表现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全民情感 本来,相亲这个热潮属于走入了大龄阶层的“80后”们,与咱们“90后”无关。不过,最近,各大电视台居然也开始炒作这类情感,公然在观众面前演绎相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