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地方,也是最寒冷的地区。但南北两极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动物种群,例如,北极没有企鹅,南极没有熊,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南极没有熊吧。在距今2.5亿年前,地球上南方的几块大陆本来连在一起,被称为冈瓦纳大陆。它自侏罗纪开始分裂,到了距今6000万年前,南极大陆便与周边的大陆完全分离,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大陆。现代熊的祖先出现在距今2400万年—500万年的中新世晚期。可见,早在熊类祖先出现之前,南极就已经是被海洋环绕的大陆了。由于海洋的阻隔,熊不能往南极这个“孤岛”上迁移。难怪南极不见北极…  相似文献   

2.
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在纬度上是对称的,也都是终年严寒,半年处于黑暗之中。但是,在南极地区生活着企鹅,而北极地区却没有;反过来,在北极地区生活着肉食动物北极熊,南极地区却没有“南极熊”。什么原因呢?最近,德国生物学家普罗茨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南极和北极在地理上并不相同。南  相似文献   

3.
长城站     
一座桔红色的建筑物屹立在南极白雪皑皑的冰天雪地里,分外鲜艳夺目,这就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为什么要在那么寒冷、不见人烟的遥远的地方建造“长城站”呢?为什么要到远离祖国的南极去考察研究呢?这是因为南极是块没有开发的宝地,那里有丰富的磷虾、企鹅、鲸鱼等生物资源,蕴藏着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煤矿以及金、锰、石油等220余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南极,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个银白色的冰雪世界。但是事实总是与我们的想像有些出入,随着人类在南极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发现了南极还存在着一些面积不小的无雪地区。无雪干谷就是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除了没有冰雪,这里还被称为“死亡之谷”。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3月底,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开始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由13人组成的“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将向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海拔4030米)发起世界首次挑战。下面,就让我们跟随“雪花”走进神秘的南极吧!  相似文献   

6.
在地理教学中,极地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读,是初中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的。 首先,要求学生弄清两点。 第一点:确定是南极还是北极。如果极点标有“S”则表示南极,标有“N”则表示北极;如果没有标“S”或“N”,只标有地球自转方向的,则根据自转方向来确定: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为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为北极地区,但要强调地球本身总是朗着  相似文献   

7.
南极洲面积约 14 0 0万平方千米 ,是世界上惟一没有明确归属的国际区域。环绕南极大陆的海域部分被称为南大洋 ,面积为 3 6× 10 6平方千米。南大洋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如鲸、企鹅、海豹等。虽然企鹅被称为“南极的主人” ,但实际上南大洋最丰富的动物资源是南极磷虾。磷虾属于甲壳动物 ,世界上共有 85种 ,生活在南大洋的磷虾有七八种 ,通称南极磷虾。而人们通常所说的“南极磷虾”特指南极大磷虾 ,体长一般为 5厘米~ 6厘米。南极磷虾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须鲸、海豹、企鹅等高层捕食者的种群 ,同时也形成巨大的潜在渔业资源 ,现存量估计…  相似文献   

8.
高一地理新教材上册第63页“南极臭氧空洞”插图说明部分提到:“南极臭氧空洞只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至11月)出现,持续一个月左右”。为何只出现在春季?笔者在与许多任课教师交谈中发现,他们对这一问题知之甚少。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时问及,让许多教师感到尴尬。教学参考书对此问题也没有解释。为此,笔者就此作一补遗,供同行教学之需。  相似文献   

9.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特色,就没有一流。”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诞生了。一年级下册“数与代数”部分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本文就此作简要说明。一、教材解读(一)内容与目标1郾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教学目标是:认识100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和“百”,认识十位和百位,知道10个十是1个百,能正确地…  相似文献   

10.
段煦 《学习之友》2014,(6):62-63
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这“亘古一问”激发了人们五花八门的“瞎想”:“因为没有从北极到南极的航班”、“动物园不舍得拿企鹅喂北极熊”、“北极熊嘴不够长”、“它们相爱了”……  相似文献   

11.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冬季的最低气温曾达-88.3℃。南极洲冰层最厚地区已超过3500米,最薄地带也不下数百米,平均厚度大约为1600米。南极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使高等生物被迫退出了它的“门庭”。植物中除菌、藻、地衣等外,种子植物还没有被发现过。那么企鹅为什么能在南极安家呢?  相似文献   

12.
星期日,我在网上欣赏南极风光,带着老花眼镜的爷爷也来凑热闹。我说:“爷爷,南极的风光真是太美了!”“长大了想不想参加科考队去南极?”“做梦也想!”“好!我现在就让你到南极与企鹅合影。”爷爷指着我的玩具数码照相机说。……爷爷看出我在发呆,接着说:“别发呆,我用Photoshop图像制作软件和电脑数码技术帮你圆这个梦。”在爷爷的指导下,我完成“梦游南极”照片的制作,并记录下每个操作步骤,请看:29少年电脑世界29少年电脑世界Photoshop帮你“梦游南极”@颜博扬  相似文献   

13.
一、情况分析 根据我们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船的科学人员进行的一次闻名全国的南极地质考察实况;本班有些幼儿的父亲亲自去过南极考察,幼儿对“海洋四号”船有极大的兴趣,但对叔叔阿姨在南极的具体工作以及南极是一个什么地方?去南极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不甚了解,甚至是模糊不清,只知道去南极好玩。针对幼儿的求知欲望,为了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地质事业,学习老一辈的地质创业精神,我们设计了“我是南极小小考察员”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南极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保存着“自然真面貌”的大陆。那里的环境基本上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那里的空气和冰雪,也没有受到大工业的污染。南极是一个了解自然界的本来面目,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理想的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几亿年以前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在1.6亿年以前,现在地球上一块块分散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一块超级大陆,称“冈瓦纳大陆”。后来由于板块运动,使这个大陆最终分离、解体。首先分裂出来的是  相似文献   

15.
贵刊 2 0 0 3年第 6期发表了李功爱老师关于“地磁北极、南极与地理北极、南极相反吗 ?”一文 .该文作者为了搞清楚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关系 ,查阅了《大英百科全书》、《大美百科全书》等资料 ,并且请教了有关专家 ,最后得出结论 :(1)地磁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2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中由潘孝硕先生撰写定名的“磁南极”和“磁北极”不是国际公认的“磁南极”和“磁北极”,也即我国现行中学物理课本中标注的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的方位不是国际公认的 .对于上述结论笔者不敢苟同 ,说明如下 :一、…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科学家近日在南极冰下发现巨大湖泊。对湖水的研究有助于揭开地球早期生命形成的秘密。这一冰下湖泊是在俄罗斯南极“东方”号站附近发现的。对冰层钻探到3623米时触及到湖水。进一步的勘测发现,冰下湖非常大,其面积相当于美国的安大略湖或俄罗斯的拉多加湖。俄罗斯地质地理及冰川学家初步研究后认为,该湖形成于南极冰冻之前。在长达40多万年的时间里,它与地球大气完全隔绝。因此,这一冰下湖泊应是没有混入外部物质的最纯洁的“圣水”。对其深入研究有可能发现形成地球生命的微生物南极冰下发现巨大湖泊 有助于揭开早期生命形成秘密@…  相似文献   

17.
南极十问     
南极大陆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这是对南极气候环境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它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它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已有  相似文献   

18.
【背景材料】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了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站名和站址位置。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位置确定为:南纬80°25’01”,东经77°06’58”。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南极昆仑站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学习》2005,(5):52-54
1.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2004年12月12日从南极中山站正式启程,向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珠穹A”进军,于2005年1月9日22时15分登上了卫星遥测标识的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北高点,并升起了五星红旗。  相似文献   

20.
南极的死光     
一架澳大利亚直升飞机在南极地区上空执行考察任务时,没有任何预兆就突然坠地!幸运的是,除了直升飞机的尾翼严重损伤以外,没有发生更大的不幸。惊魂未定的飞行员对前来营救的同事们说:“太可怕了!起飞后我向上爬升,突然发现飞机周围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似云非云,似雾非雾,能见度几乎等于零……”原来,这位飞行员遇上了南极大陆的白色恐怖———南极死光。自从人类踏上南极这块神秘的大陆之后,有关死光及其可怕后果的消息就时有所闻。早在1918年1月,澳大利亚科学家大卫·刘易斯率领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