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信的别称     
一、函(hán),原指信封。如吴质《答东阿王书》:“发函伸纸。”(打开信封,拿出信纸。)《三国志·魏书·刘晔传》注引《傅子》,有“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每次碰上疑难的事情,总是通过信件来请教刘晔)句。这里的“函”则是指信件。现在,我们把函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常被广泛使用。便信可称“便函”,密信则称“密函”,公文就是“公函”,等等。  相似文献   

2.
尺素寸心     
接读朋友的来信,尤其是远自海外犹带着异国风云的航空信,确是人生一大快事,如果无须回信的话。回信,是读信之乐的一大代价。久不回信,屡不回信,接信之乐必然就相对减少,以致于无,这时,友情便暂告中断了,直到有一天在赎罪的心情下,你毅然回起信来。蹉跎了这么久.接信之乐早变成欠信之苦,我便是这么一位累犯的罪人.交游千百,几乎每一位朋友都数得出我的前科来的。  相似文献   

3.
八日信悉.所示疑问,奉答如下:(一)文字改革,鄙意宜注重在统计、整理、简化、限制字数等项.根本改变(如拉丁化之类)一时不可能.(二)简化求其便,只要约定俗成,无须求其十分合理.此例古已有之,如庆字本由(?)字简化,全无合理之处.(三)“小学”当然可以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弟子规     
李毓秀 《中国德育》2006,1(2):F0003-F0003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昏则定出必告苟私藏亲心伤孝何难亲憎我亲有疾药先尝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幼者后长呼人长无言退恭立声要低低不闻[谨]朝起早夜眠迟俱紧切置官服食适可勿过则勿跋倚勿箕踞事勿忙忙多错声必扬人问谁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切戒之见未真勿急疾勿模糊即内省有则改闻过怒闻誉乐名为恶过能改〔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非言大己有能人不安勿话扰即是恶疾之甚将加人先问己慈而宽势服人〔亲人〕同是人类不齐过日少不亲仁〔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信皆要方读此就人问求确义有定处读看毕勿自暴勿…  相似文献   

5.
省时六法     
(一)就应接室或办事室门口见客.则晤谈终了.即易退回.(二)支配约会之确定时间.其先已允诺者.分别记出.(三)令客书明请见之旨趣.庶易确定此见之价值.(四)客有问题或需求.予以敏捷正确的决断.客之光阴亦宜宝贵.抑无人(?)要主人耗费光阴.(五)凡举行会议.先规定讨论事件之大体.至解决为正.勿任纠延长(六)会议以少为妙.俾他人亦有充分权力.可以决定其次要事务.  相似文献   

6.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日:"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日:"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日"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信箱     
问:1)请问n鲜咖和T卯白助H。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2)动词n卯6o- Ba、/non脚加Ba二与~~/non~Tbc只都有“试图”的意思,请问怎样区别使用。了黑龙江省井齐岭尔市李宝库夕答:1)n鲜而(请求;申请;要求)指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或愿望向别人提出请求,即请求准许自己去某处或做某事,接格关系为:qero或接动词不定式,如:ro,、盼n衅而热烈的请求,y助BJI~- pHTb(HcnoJIHHTb)n衅吻满足(实现)请求,涌Pa卿bcR K KOMy。n鲜面益向一请求,n鲜咖3a朋二~(请各就各位)。y MeH只K BaM加刀bIII明n衅面.(我有紧要的事求您)。…  相似文献   

8.
亲子信箱     
邵菊珍 《幼儿教育》2002,(11):45-45
目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准备:信箱(用纸箱装饰而成),信封,邮票(可以让孩子自己制作),信(让孩子把各种各样的事画在纸上当信)。  相似文献   

9.
陈军  陈玉琴 《新读写》2022,(10):47-48
<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取二三策(1)而已矣(节选)陆九渊昔人之书不可以不信,亦不可以必信,顾(2)于理如何耳。盖书可得而伪为也,理不可得而伪为也。使书之所言者理耶,吾固可以理揆(3)之;使书之所言者事耶,则事未始无其理也。观昔人之书而断于理,则真伪将焉逃哉?苟不明于理而惟书之信,幸而取其真也,如其伪而取之,则其弊将有不可胜者矣。孟子曰:“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非明于理者,孰能与于此。  相似文献   

10.
我每接教一个班的数学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成立“每日一题小组”。这不需要看学生成绩的好坏,因为我的要求是人人参加,每个同学都是这个小组的主人。我现在所带的五(2)班自四年级上学期成立每日一题小组以来,共解答各种类型的练习题有二百八十八题,举办的讨论会、抢答赛(笔答与口答)、应  相似文献   

11.
一、书、信和函书信书信在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书”.古代的“信”指信徒,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如:书翰,翰是羽毛。古代人用羽毛当笔,所以泛称笔写的书面文字为书翰,后来主要用来指书信.又如书问.“问”字有音信、问候、告诉等含义,所以书问也指书信.如鲁迅《致许寿裳》信写:“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其它还有书邮,如宋  相似文献   

12.
新知識出版社的“相似形”一書,其中第88頁關於相似法作圖題举了一例:“求作一个三角形的內接等腰直角三角形,並使其斜边平行於三角形的一边,其直角顶點在該边上。”書中關於討論部分是这样的:“(1)因为求作的內接等腰直角三角形之顶點,可在△ABC之任一边上,故本題恆有三解。(2)如当△ABC为銳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恆可作圖。(3)如当△ABC为鈍角三角形,所求  相似文献   

13.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丢失)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摇摇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者,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忧指忘心者诫》节选![战国]@孟子  相似文献   

14.
引言:有记日记的习惯。中学语文的教与学,目前可谓社会的一个热点,此前略有所知,现在身临一线,所见所闻所感当然就更多一些,此内容也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每日的所记。今日专门把此部分拉出来,整理一番供杂志刊登,虽曰“日记”,但一抽就又不完整了,故以“手记”名之。古训云:“见来真,勿轻言;知来的,勿轻传。”(《弟子规·谨而信》),自己现在这么做,或许就正违反了这一点。但有些事非吐不快。下面言归正传。  相似文献   

15.
东晋释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中的"三不易"之"不易",一直被训释为"不容易"。而从文字训诂及道安一以贯之的翻译思想来看,"不易"之"易"宜作"轻易"解,"不易"宜作"不变"解。"不易"并非"不容易",而是不变、"不轻易"或"勿轻易"之谓。"三不易"是为了规避"五失本"而对译者提出的三条"勿轻易而为",概言之:勿轻易以古适今、勿轻易以浅代深,勿轻易臆度原典。可视为翻译的"三戒"。假若将"不易"解释为"不容易",便会把"三不易"当做三条"不容易"做而又要努力去做的事,这不仅不符合"五失本"与"三不易"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完全颠倒了道安的原意。正确训释和理解"三不易",对于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阐发和当代中国翻译理论及翻译文学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进入北师大学习不久,就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师大幼儿园园长周南副教授有一个女儿在外学习,一次在给母亲来信时,信封上只写了“周南收”,没有写称谓。周园长马上回信批评了女儿,并随信寄回了那个信封,要求她改正后再寄回来。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在我们的想象中,周园长大概是相当严厉、刻板的。后来,为了联系某事,我见到了这位老幼教工作者。她整齐的短发,合体的西服,以及那副金丝边眼镜,使她具有一种学者风度;而那和蔼可亲的神态,轻声细语的谈话,又表现出一种内在的优雅气质,这使我惴惴不安的紧张心理消除了。我向她  相似文献   

17.
[文题]读了这封信,也许你会想到自己曾经历过的事,也许你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把你的经历、思考或感悟写出来。傅雷给傅聪的信(节选)……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  相似文献   

18.
笔谈即是干部与学员之问通过书面文字(信、函)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的一种问接谈心方式。它是面谈的必要补充,有着直接谈话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学员队运用笔谈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对学员队开展谈心育人工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文体解说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书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亲笔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20.
张希林  东辉 《下一代》2008,(6):38-45
为人之道五:己所欲,先助于人《论语·颜渊》篇记述了仲弓问仁一事:仲弓(即冉雍,字仲弓,孔子的学生)问仁(仁德)。子曰:"出门(指出门工作、办事)如见(接见,迎接)大宾(贵宾),使民(使用民力如承(承受,承担,担当)大祭(隆重祭祀)。己所不欲(欲望,想要的想做的),勿施(给予,在此有"强加"之意)于人。在邦(诸侯的封国为"邦")无怨,在家(卿、大夫的封地为"家")无怨。"仲弓曰:"雍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