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天 《少年月刊》2011,(4):15-16
这天,在一起聊Bar的QQ群里,一个同学伤唐地说:“老师把我的漫画书收了。难道看看漫画也有错吗?”说起漫画,我也是个“忠实粉丝”。像《阿衰》、《火影忍者》、《老夫子》这些漫画,我也如数家珍!但是现在,来自家庭,学校反对漫画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动漫”风行的时代,会有这撬多人反对漫画?到底该不该看漫画?今天我就来和夫家聊聊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2.
高桥留美子1957年生于日本新泻市,1980年在日本女子大学毕业。儿时的她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不好动,因此和邻居孩子都不熟。父母经常说:“去外面玩!”而她却自然而然地多半呆在家中画图。她有两个哥哥,第一次对她说“画漫画吧”的人,是目前当医生的大哥。说到大哥,高桥留美子笑着说:“他说了几句我不明白的话:‘你看!漫画的要诀就在四格画面。’且督促我画漫画。当时我是赤冢不二夫的漫画迷,所以就画了《松君与公主》。这全都是大哥的功劳吧!”  相似文献   

3.
“漫画”这个词是从日本引入中国的。1925年5月《文学周报》连载丰子恺的画,编者注明这是漫画。这是中国最早被称之为“漫画”的美术作品。“漫画”到底是啥呢?有不少说法,请看:漫画大师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漫画的描法》,1943年开明书店出版)。《辞海》这样解释:“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  相似文献   

4.
义务本初中《语文》第1册《笑的武器》一课后附录了一则知识短文——《“漫画”一词的来历》。其文认为:“漫画”一词来源于日本。并说:“这也是我国和日本艺术界一致的看法。”其实,此词纯属国产。“漫画”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南宋学者洪迈(1123——1202)所著《容  相似文献   

5.
二、漫画略赏 这幅漫画辛辣地讽刺了一种沽名钓誉、浅薄无知者的丑态。他在报纸上登过“征婚启事”,就向别人吹嘘说“上过报纸”;他与外国人换过钱,就向别人吹嘘说“搞过外交”……这种欺世盗名者在现实生活中真是太多了,我们可以找到各种类型的影子。比如,有的人参加了某项工作,本来只做了一点辅助性工作,但一吹起来,就说这项工作全都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这个漫画的国度,各个年龄阶层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漫画,即使是成年人也不例外。很久以前,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争夺日本成人咖啡市场,精明的百事收购《巨人之星》、《上班被金太郎》等四部在成人世界影响巨大的漫画,打出了“看经典漫画喝咖啡”的广告,随咖啡赠送漫画单行本。结果,百事在这场战役里获胜、大败可口可乐……这就是日本,即使是成年人,也对漫画有着剪不断的情结。一部漫画,代表的是一整个年龄层的精神。当这部漫画代表的年龄层在一个国家里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时,这部漫画也就被升华成为了“国民漫画”,成为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代表。日本有着很多被称为“国民漫画”的杰作,最富盛名的,就是这部由《课长岛耕作》、《部长岛耕作》以及《取缔役岛耕作》组成的“岛耕作三部曲”。  相似文献   

7.
漫画的赏析     
×××同学问:你能不能结合《笑的武器》一文向我们介绍一点写漫画赏析文章的知识?同学们大多喜欢漫画。读了《笑的武器》以后,以此为样本,学习写赏析漫画的文章,对于培养文艺鉴赏能力,提高语文表达水平,都有一定的帮助。可以从分析《笑的武器》的内容和写法入手,归纳出写赏析漫画文章的一般要求。这篇文章,从结构上看,包括总说和分说两大部分。作者先总说华君武的漫画可称之为“笑的武器”,然后以他  相似文献   

8.
漫画有毒?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漫画迷,我的命运也和漫画挂上了钩。有一次,我的总成绩得了全年级第一,老爸老妈高兴地说:“森森真有出息。”当别人问我秘诀的时候,我总说:“我在漫画中汲取营养。”在家里,漫画也身价百倍,被奉为“上宾”,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桌上,供我随时翻看。但我考不好时,漫画便成了替罪羊,从学习桌撤到了床头柜,有种永世不得翻身之感。四个字:“漫画有毒!”漫画真的有毒乎?若真有毒,为什么有身价百倍之时?为什么那么受人喜爱?为什么漫画高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若漫画有毒,全球2/3青少年都中了毒。家长们说“漫画有毒”,原因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9.
这天,在一起聊Bar的QQ群里,一个同学伤感地说:老师把我的漫画书收了。难道看看漫画也有错吗?说起漫画,我也是个忠实粉丝。像《阿衰》、《火影忍者》、《老夫子》这些漫画,我也如数家珍!但是现在,来自家庭、学校反对漫画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动漫风行的时代,会有这么多人反对漫画?到底该不该看漫画?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大人:为了漫画伤脑筋语文课张老师:漫画书大多是绘图加文字,从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漫画欣赏二、漫画精析漫画1:漫画选自2004年出版的《百年漫画》。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漫画中,全副武装的日本侵略军看着手中的怀表,计算着时间,表示他妄图实现“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和野心。但是愤怒的中国军人狠狠将枪托砸在日寇的钢盔上,给日寇以迎头痛击。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使日本侵略者遭到“首挫”的沉重打击。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军“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相似文献   

11.
神行太保:是好是坏,说个痛快。多谢大家一打开《作文大王》就收看在下主持的节目。别奇怪,《大王论坛》是《聚议厅》改的名。“大王网”上也有个“大王论坛”,那是小记者们的重要基地,欢迎你去参观。“漫画书有毒吗?有谁能给我个解释?”这是去年第12期罗雅琪留给大家的问题。以前我们看漫画、聊漫画,大多数时候只能做“地下工作”。今天不同啦!《大王论坛》请到了很多朋友,我们就打开天窗,把漫画摆到台上,一起来探讨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新网10月14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著名的漫画出版社“集英社”近日宣布,由于该社在漫画周刊《Young Jump》连载了漫画家本宫广志的新作《国家燃烧》引起了日本当地的一些政治人士的强烈抗议,决定暂时停止连载这一漫画。集英社是日本著名的漫画出版社,其出版的漫画,例如“七龙珠”、“圣斗士星矢”在青少年中有着很大的市场,而其旗下的漫画周刊《Young Jump》是该社的代表出版物,在日本青少年中拥趸很多。  相似文献   

13.
陆友松 《师道》2005,(3):28-28
“这则漫画的题目叫《父与子》。这则漫画选自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创作并发表于1934年12月至1937年12月《柏林画报》上的长篇连环漫画,它形象地描绘出了生活中父亲和儿子的趣事或奇闻。”当我把这段话用投影打出来的时候,同学们早已经读了起来。还没来得及宣布,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看得出同学们对漫画的兴趣特浓。于是,我说:“相信自己能看懂的学生把手举起来。”刷地一声,几十只小手都举得老高。我示意大家把手放下,接着说:“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觉得哪幅漫画最有趣味?”四分钟后,学生们的小手又举过了头顶,有的学生嘴里还一…  相似文献   

14.
此次本宫广志老师漫画作品《国家燃烧》在日本国内所遭受的挫折,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何止如此,这位在日本享誉年久的热血历史漫画大师的个人未来,也非常让我们这些中国漫画读者担心。日本右翼势力之猖獗,甚至渗透到漫画领域,在这个号称言论高度自由的国家,容得几百、几千部《战争论》那样的右翼漫画,却连一部反映事实的作品《国家燃烧》都难以容忍,甚至连漫画业巨头集英社最终也不得不向右翼势力低头,这不光是日本漫画业的失败,更是日本59年民主政治的失败。本宫广志老师在日本漫画界享有盛名,他的代  相似文献   

15.
赵静 《家庭教育》2002,(10):10-11
著名的漫画大师缪印堂先生的漫画作品曾在10多个国家展出;他的科技漫画曾多次在国外获奖;他著书立说,被作为名人,列入《国际名人传词典》。几十年来,在漫画世界里,他以醉心的兴趣和创新的精神打造着他那一份其乐无穷的事业。他感激地说:“是父母的支持成就了我这份其乐无穷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二、漫画略赏 这幅漫画用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当今学生的可怜处境—只许用功读书。厚厚的书本垒成高“井”囚禁着小小的“井娃”,他单薄瘦弱的身体与四周厚重的书“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由替他担心:他能否承得了这重压。漫画叫《井娃》,看到这题目,却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那则有名的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看看井娃那大而厚重的眼镜就使人联想到了青蛙的凸鼓的眼睛,他抬着头可怜巴巴的望着四个角的天空,一脸的期冀与无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漫画     
丰子恺与《子恺漫画》 丰子恺 (1898- 1975)自谓要“沟通文学及绘画的关系”。其抒情漫画造型简括,画风朴实。 在中国现代漫画史上,《子恺漫画》是我国第一部漫画家的作品专集。从此以后,以前的谐画、滑稽画、讽刺画、笑画等等名目,渐次为“漫画”二字所取代。《子恺漫画》奠定了丰子恺在中国现代漫画史和抒情漫画方面的突出地位。   朱自清说,子恺的一幅幅漫画,“有如一首首小诗”,欣赏着它,就像吃橄榄似的,越嚼越有味儿。而俞平伯先生的评赞就更显出一些理论色彩:子恺的漫画“在中国实是一创格”,它“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  相似文献   

18.
漫画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画种。它以变形夸张的造型、幽默或讽刺的简略笔法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或对某一事物的爱与憎。宋代学者洪迈的《容斋随笔》中就有“漫画”一词,不过此“漫画”二字并非表示画,而是一种鸟的名称。日本19世纪上半叶的著名“浮世绘”风俗画家葛饰北斋(1760—1849)开始用“漫画”这一词作为一个画种。他与日本讽刺文学界有密切联系,常为讽刺小说创作插图,这些插图后来结集《北斋漫画》加以出版,广为发行。葛饰北斋还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创作有300多幅插图的《水浒画传》,其造型和艺术表…  相似文献   

19.
虽没有空灵清秀精灵,也没有神奇奥妙怪兽,但这仍是个充满美好幻想的世界。而将我们带入这美好世界的是一位名叫桂正和的漫画大师。他是从流行“超人”、“大勇者”的时代就走入漫画界的人,从他的第一部长篇漫画《飞翼人》  相似文献   

20.
国外漫画     
睡觉戴眼镜音乐家莫扎特每晚睡觉总要戴上眼镜。有人问他:“你为什么睡觉还要戴上眼镜?”他回答说:“我常在梦中想起一些乐曲的旋律,但我眼睛不好,如不戴眼镜,就什么音符都看不清楚。”展绝招施[国德]里希埃·密特施摘自《妙不可言》谷夫余同编国外漫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