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茂源家族乃云间著姓望族。周茂源为明末幾社之翘楚,其从侄周立勋则是"幾社六子"之一。周氏家族系云间文化世家,周茂源、周纶、周稚廉祖孙三代皆工于诗词,秉承复古宗风,间有新创,在云间派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们反对诗歌创作违反形象思维的规律,作空洞抽象的议论,但不是说诗中就不能有议论,或者说,有议论的诗就一定不好,象明人王世贞所说,诗歌“一涉议论,便是鬼道”(见胡震亨:《唐音癸签》)。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  相似文献   

3.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别云间》是夏完淳《南冠草》中的第一首诗。写于作者在故乡云间(今上海松江)被清军逮捕后,诗人即将被清兵押往南京,临别故乡,写下这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  相似文献   

4.
有明一代,唐音充满天下,"诗必盛唐"是明代最具强势、最有传播力的诗学思想。明末清初,情况有所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学宋诗的风气,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一诗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主要是从钱谦益学宋诗作诗之法;学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学宋诗有品节、有涵养的精神特质三方面来探讨钱谦益倡宋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有明一代,唐音充满天下,“诗必盛唐”是明代最具强势、最有传播力的诗学思想。明末清初,情况有所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学宋诗的风气,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一诗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主要是从钱谦益学宋诗作诗之法;学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学宋诗有品节、有涵养的精神特质三方面来探讨钱谦益倡宋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云间三子"之一的宋徵舆首先发起了云间词派的唱和活动,并将云间三子唱和之词结集为《幽兰草》,对云间词派的发展功不可没,但由于其入仕清廷的政治抉择,其词埋没已久。《幽兰草》卷之下为宋徵舆《凤想楼词》,其中咏时咏物、闺思闺怨之词均具有其个人特色,俊秀婉约,具有较高文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宋诗的比较自古未绝,最著名的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而论宋诗者多沿用严羽批评苏、黄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辩》)来诟病宋诗,实际上无论宗唐、宗宋亦或是“唐音”和“宋调”均无高下之分,只不过是体现了两种诗境上的不同美学风格,即唐诗美在情辞,宋诗美在俗事。本文意在通过唐宋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背景的比较来阐明此特点。  相似文献   

8.
吴伟业论     
“妙年词赋黄门亚,复社云间孰继声?一自鼎湖龙去后,兴亡凄绝庾兰成”。同治年间诗人朱彭年这首诗,认为吴伟业诗继承了明末陈子龙的“唐音”,全部诗作的核心是慨叹兴亡,本人政治品格等于由南入北的庾信,虽仕新朝,不忘故主。乾隆年间诗人洪亮吉则比之为息夫人,为江总,意思差不多,既指责他有亏大节,又同情他不忘故主,同时肯定他才华艳发。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 ,明崇祯四年(1631) 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迁东宫侍读,南京国子监司业,转左庶子。南明宏光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钺不合,辞官归里。南明亡,乡居十余年,绝意仕进。顺治九年(1625) ,两江总督马国柱疏荐,诏令至京。侍郎孙承泽、大  相似文献   

9.
吴骐是清初遗民诗人。入清之后坚苦自守,安贫乐道。其诗反映明清易代史事,抒发亡国之悲,可称诗史。其词风流香艳,与其诗有醒豁之分野,彰显云间派词风。  相似文献   

10.
枝云间石峰,脉水浸山岸。池清戏鹄聚,树秋飞叶散。这是梁朝简文帝的一首《和湘东王后园回文诗》。这首诗倒过来渎则成为:  相似文献   

11.
隋炀帝虽是一个昏庸糊涂的帝王,却是一个英明的坛领袖和成就卓越的诗人。他没有把学带向宫体诗的死胡同,而是冲破了陈梁宫体诗的樊篱,拓展题材,把诗歌引向军旅和宫廷之外的山水风光,从而使隋代学出现了生机和活力,他对隋代学的健康发展自有其不可磨灭之功。他的军旅诗刚健豪迈,有扭转颓风、开启唐音的重要意义。他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刻画细腻,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五代南唐唱和活动非常广泛,呈现出鲜明的群体和地域特色,它既是唐音的余序,又是某些宋调的萌芽。在向宋初文坛延续的过程中,南唐唱和诗对宋初应制诗风,诗艺的切磋探讨,以及教化功能的提倡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云间宋氏词人不仅是一个具有浓厚家族色彩的词人群,而且是云间词派的骨干力量.无论是词学理论还是词学创作,都体现出一种悄然走向浙西词派的动向.研究云间宋氏词人群,对整体把握云间词派、进而理清明清之际词学嬗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云间派文学研究》将云间派放在明清易代这一历史转折的大环境中,从政治的、文学的、历史的、文化的、美学的、心理的多元路径迫近研究对象,合力抉发出云间派文学的思想内蕴与审美价值,形成了三个鲜明的特色:对云间派浑然一体的把握;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当下的意识观照古典的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5.
《声中诗》是清代康熙常州诗人徐锡我的诗集。此集一直藏于宗室弘晓的藏书楼中,故而知之者甚少。此集诗作在内容上,较多记录了其游历、交游、干谒与情感;在风格上展现出明显的唐音风貌;在认识意义上,是清代盛世偃蹇寒士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6.
上中学的时候,唐音经常穿一件黑色商外套,衬得她瘦弱的脸庞愈发苍白。这让纤小的唐音看上去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忧郁。然而唐音并不是沉默的人。唐音是能在沉默中爆发的人。平时不声不响,一到跟朋友一起讨论时,她便会像爆发一样,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侃侃而谈。而且,唐音说话速度极快,如果不是熟悉的人,  相似文献   

17.
云间词派是明末清初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词学流派。文章从"云间三子"的生卒年、云间词风的形成及特色、云间词派的词学理论,以及有关主将陈子龙的研究等方面,对近三十年云间词派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柳敬亭传》中“马帅镇松时,敬亭亦出其门下”一句中的“马帅”,不是马士英,而是松江提督马逢知。贵刊今年第二期《(柳敬亭传>评注》中注为:马帅:马士英”。恐有不当。据余怀《板桥杂记》云;“敬亭善说书……盖优孟、东方曼债之流也。入左宁南幕府。宁南败,游松江(即云间)马提督军中,郁郁不得志,年已八十余矣。”又吴梅村《<楚两生歌>序言》中谓:“柳生近客于云间帅,识其必败,苦无以自脱”;歌词云:“途穷重走伏波军,短衣缚裤非吾好。”关翌风《吴梅村诗集笺注》中,“云间帅”注“谓马提督”“伏波军”注则以上述《板  相似文献   

19.
<正>江陵使至汝州王建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这首纪行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今河南临汝)时写的。"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蜿蜒向前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垄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第一句是回望来路。巴路,指的是通向江陵、巴东一带的道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第  相似文献   

20.
权德舆,字载之,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人。在唐贞元、元和之间曾三掌礼部贡举,一度入居相位,能奖掖贤俊,广罗人才,为士林推重。工诗善文。其诗“先气格而后词藻”,“在开元名手,亦堂奥之间。”(《唐音癸签》卷七引徐献忠语)时人尊为宗匠。由于他出身下层,交际广泛,又在中唐文学兴盛时期主持文柄多年,实为中唐文学发展中的关键人物,因此对其诗中人名进行考证,不仅有助于搞清楚他在中唐诗坛上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