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一、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正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3.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一、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比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1.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窝;浓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一般是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去描写或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用来打比方的两个事物,必须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这样才能运用比喻。一个比喻句是由三部分组成,即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喻体)和比喻词,  相似文献   

6.
别称是利用一个人们所熟悉的个别事物来说明解释另一个别事物,给予后者一个新称谓的修辞方式。这一修辞新格与比喻有相通之处:二者都要通过类似联想构建,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借助人们的已知来说明未知,二者在修辞方式的变化上也有相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别称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相同的同类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别称中的两项事物都只能是个别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则不受此限。明辨别称与比喻的同异,就可以避免辞格应用与辨析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7.
比喻的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的主观性顾设在诸多修辞方法中,比喻可算是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辞格,因此人们对它研究得也最多、最深入。在“什么是比喻”这个问题上,修辞学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被比喻的事物,即本体;二是要有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即喻体;三...  相似文献   

8.
比喻摭谈     
比喻愈是引进差异巨大的事物愈产生奇妙的效果,评价一个比喻,只有贴切与否之分,而没有科学上所谓正误是非之别,所以说,比喻是一种非理性的东西,使用“比喻”的心智运作过程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物上反映它们的共同点,让我们在打比喻时灵光一闪之间对事物达到一种新的洞识,要使比喻有所阳新,首先要改变常规的思维模式,其次要善于联想,第三,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9.
张传富 《学语文》2005,(2):3-43
比喻有三个组成要素: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其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相似点是作者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根据表达的需要,人们作比喻的时候,或是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之同的相似点,或是隐含不露。或是巧妙地将相似点对照、比较、铺设,比喻形式灵活多样,从而增添语言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出现最早、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格的一种,它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杂的表现形式,如比喻体或相似点出现多样化,又如喻体为几个事物的关系等等。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将具有多个相似点或多个喻体事物的比喻称为复杂比喻。如果一个比喻只有本体是几个事物,而喻体事物和相似点都是单一的,那么这个比喻仍不能算作复杂比喻。如:  相似文献   

11.
比喻有三个组成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而有相似点的事物,相似点是作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根据表达的需要,人们作比喻的时候,或是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或是隐含不露,或是巧妙地将相似点对照、比较、铺设,使比喻形式灵活多样,从而增添语言的艺术魅力。笔对比喻的相似点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构成比喻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喻体和本体在本质上各不相同 ,二是喻体和本体存在一定的相似点。比喻的运用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寻找二者之间的相似点。这样的相似点 ,不仅存在于同一属性范畴的事物中 ,也存在于不同属性范畴的事物中 ,存在于无形和有形的事物中 ,并且存在于不同感官范畴的事物中。同一属性范畴事物间的相似点 即在与本体属性相同的事物中寻找相似点来构成比喻。“少小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李白 ) ,“轻舟南下如投梭”(苏轼 ) ,盘与月在形体(圆 )、颜色 (白 )上有相似点 ,梭与舟在形状上、动态上有相似点。“玉容寂寞泪…  相似文献   

13.
比喻(Figuration)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换句话说,比喻是两种不同实体的比较,它是重要的修辞(Rhetoric)手法之一。比喻通常分明喻(Simile)和隐喻(Metaphor)两种。  相似文献   

14.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利用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处用一事物来比另一事物。比喻用得好,能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浅显。那么,怎样用好比喻呢?一、比喻要新颖相传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们一致的称赞,被誉为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则被人们讥为庸才;等到第三个套用比喻的人,就被人们斥为蠢才了。这种说法未免夸张了些,但却切中要害,其中真意是提倡比喻的新颖独特。所以,比喻要独特,要不落俗套,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我们拜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很难看到用俗了的重复出现的比喻,他总…  相似文献   

15.
比喻和拟人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论是在日常谈话中还是在书面写作中都得到广泛的运用。然而人们有时却将两者混淆,甚至出现错位现象,因此很有辨析的必要。比喻和拟人的相同点一是两者的思维方式相同。它们都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都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生动的描写来达到异中求同的目的。二是两者的使用要求基本相同。运用比喻要常见易懂,因为比喻是用喻体说明本体,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运用比喻要贴切生动,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作认真的概括,如果信手拈来,喻而不当,就会适得其反;运用比喻要注意思想感…  相似文献   

16.
论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到的一种修辞方式。但是,它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手段和目的。“比”是手段,“具体、形象、生动”也还是手段。比喻的最终和真正的目的在“喻”,在使人知晓被比的事物。二、客观基础。事物是千差万别的,而从就某方面来说,事物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给比喻提供了客观基础。三、主观因素。运用比喻要注意爱憎褒贬,运用和理解比喻都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涉及到比喻的主观因素问题。客观、主观,相反相成,矛盾统一,而以客观为基础。四、所谓“熟知”原则。用熟知事物说明不熟知事物,这是比喻的一般原则。但是也不能把它强调得过分,因为作比事物和被比事物靠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而能互相注释。五、相似点——比喻的灵魂。被比事物、作比事物和相似点是构成比喻的三个要素,但是三者不是平等并列的,相似点是核心和灵魂。六、表达方法。比喻有种种表达方法。孤立看,表达方法似乎可以自由选择;联系起具体语言环境,就看出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表达方法也不能决定比喻的质的差别和等级。七、似比喻而非比喻。比喻着眼于内容,不能光看形式。用有比喻词、形式象比喻的语句不一定是比喻语句。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来说明某一事物,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和比喻的事物(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极相似,但是在整体上又截然不同。比喻的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喻体间的极相似点,借助于已知的熟悉的喻体达到对未知的生疏的本体的某种理解或启发,起到触发联想、求同存异的作用。例如,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客观现实中并。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慎重地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使所描述的事物生动形象。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变得具体化;使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为突出,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使用比喻应注意下面几点:①用来比喻的事物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②比喻的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有相似的特征;③运用比喻应注意思想性和科学上的严谨。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三个部分构成。下面的实例中,序号后面的第一段是课本里的一个内容,第二段是第一段内容的比喻,本体和喻体都很明显,故不一一赘述。1.分子很小。把一个水分子扩大一千万倍也只有一粒黄豆大。把一滴水放大到和地球一样大的体积,水的一个分子才和足球一样大。2.分子并不是静止地存在的,而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在0℃时,如果氢分子以它的平均速度作直线运动,那么,每小时可以走从北京到广州距离的三倍的路程。3.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分子本身大得多。如果在0℃和一个大气压下,把一个粉笔  相似文献   

19.
石艳 《职教论坛》2002,(2):56-56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陆续发现关于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在某些教科书和参考材料中尚存在一些混乱的认识:或是同一本教科书中自相矛盾,或是两本教材观点不一,有的甚至将二者等同起来。对此,笔者对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试从三方面考析,加以区别,以供参考。一、从属性上区别: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都存在着比,但比的性质有所不同。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即属性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甲事物(指客体)具有某种属性,从而论证乙事物(指主体)也具有某种属性。比喻论证则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具体事物和道理来证明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  相似文献   

20.
比喻与借代都是常用的修辞格,在使用时经常会发生识别不清的现象。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比喻与借代的内容,并澄清一些常出现的模糊认识。什么是比喻?比喻的特征是什么?思想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思想对象,就叫比喻。比喻辞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