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错误是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数学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相反,在教学中通过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可以为学生提供以错误为源泉的学习反应后的刺激;通过学生/尝试错误0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从中审视、体验和反思,从而引起知错、改错、防错的良性反应,增强学生对错误的/免疫力0,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就如何善用教与学中的错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我们应善用错误,提供以错误为源泉的学习反应刺激,使学生从中审视、体验和反思,引起知错、改错、防错的良性反应,提高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3.
学习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善于捕捉课中错误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错误资源.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看中那些准确无误的资源,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加以躲避,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暴露学生的错误,更不要说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错误资源.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本文提出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4.
学生做错的题目通常叫做错题.错题可以用于粗略地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但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错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实际教学中需要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标注、反思答题中的错误,对症下药,灵活改变教学设计,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也是一个错误不断出现、修正和完善的过程.错误既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又是教学的巨大资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反思与纠错是学习过程中必备的环节.错题整理是学生反思和纠错过程的关键步骤.尤其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错题整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错误,通过整理反思来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因此,错题整理对于学生成长进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错题整理的重要性,并且要切实做到监督、指导、协助学生进行错题整理,保证学生可以不断反思、减少错误.本文主要围绕错题整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这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学反思已经被确认为教师的校本培训的基本要素,而学生的学习反思还未被普遍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就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动手操作过程、解题过程和自我评价过程)和学习习惯、态度的再思考、再整合的意识和水平.它的培养主要从对新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态度两大方面着手.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必将使教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是最真实的暴露.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待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反思错误,让学生在纠错和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错"使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正常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及时抓住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  相似文献   

10.
错误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生成的一种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合理利用学生错误的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反思意识和养成反思习惯,既可为学生数学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又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根据桑代克的“试误说”,尝试与错误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方式,学习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在尝试错误中,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最终形成了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形成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数学学习与尝试错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探索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尝试——错误——尝试——错误……的过程。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可能一下子就选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必然会出现思维受阻——“错误”的情况,这时,就必须改弦易辙,另辟蹊径,进行新的尝试,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当然这种尝试错误不能是盲目的、无意识的,而是有目的、有…  相似文献   

12.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常常出现不经意的错误,当经其他人说出正确答案时又恍然大悟,后悔莫及;不少学生能回答答案,但说不清解题思路;学生经常对一些类似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学习较为困难,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学习反思意识,造成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常犯低级错误”、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学习.下面是我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张齐华的一节社会化学习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课前,学生预习课本,认真完成学习单;在课堂上,学生经历组内共学、质疑深化、评价反思等过程,让错误的想法变得正确,让模糊的思路变得清晰,让肤浅的认知变得深刻,让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道德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的生态课堂,能够很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是一种德性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又让学生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呢? 一、树立"错误即资源"意识,精心呵护学生的学习生态,关注语文课堂学习质量 1.关注学习过程,利用"错误资源"施行教学再提高 学生阅读文本、探究文本的过程,是与文本、作者和"我"之间产生共鸣,充分体验语言的内在魅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创造性地对知识进行再加工,才能变他人的知识为自己真正的知识.但学生在这一学习感悟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回答错误或欲言又止的"思维卡壳"现象.对待学生的学习生态的态度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或多或少的错误正好可以提醒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补救.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机智,做到既纠正学生错误又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招错误变成一种让学生积极向上的资源财富.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会养成修补知识漏洞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学习质量也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学生上课时练习正确率高,而作业、考试却不尽如人意.其中很多错误,如汽车每小时行0.45千米、游泳池里有3000千克水……很多学生认为是“粗心”造成的.笔者多次结合学生的错误进行深层分析,发现这种避免不了的“粗心”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学生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即没有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学会反思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迁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反思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的自我评价和思考,通过反思,他们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探索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而激发自身内在的潜能.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提供给小学生更多的反思机会,并关注他们的反思过程,一方面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本文就从计算错误的反思、判断错误的反思、应用题错误的反思与几何图形错误的反思等四个方面入手,简要解析了反思教学的基本模式,以为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贡献自身薄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培养"会学习学生"是具体学生观的体现,利用反思学习法,有其非常的意义.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主要是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历史与社会的学科内容后,在脑海里"过电影",通过各种回忆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过程、成效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取得下一阶段的成功学习,可以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做到了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还不太健全,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平时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学习中的错题,借助错题让学生对知识再认识、再理解.努力挖掘错题中蕴含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根源,和学生共同反思、共同进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不仅要求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还需要他们的学习反思意识.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把课堂教学更多地交给学生,从而引导小学生反思错误、反思自身的学习习惯等.本文就从实践操作反思、小组讨论反思、自主总结反思、自我评价反思等四个方面入手,就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了探究,以为他们的学习与发展贡献自身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徐珍 《考试周刊》2012,(26):88-89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反思、共同成长的阵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错。作为教师,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甚至巧妙地利用这些错误,使错误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