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解析与影响效应研究对推进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厘清数字经济赋能创新绩效提升的直接和间接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数字经济对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影响机制,基于河北省2010-2020年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河北省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检验分析数字经济赋能河北省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效应,探析数字经济对创新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河北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并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间接提升创新绩效;数字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促进邻近地区的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王京  陈晶  李舒妍 《科研管理》2024,(5):94-104
创新生态系统是加快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经济格局的重要支撑,加速释放的数字生产力为区域创新带来了巨大红利。基于201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多重中介模型、调节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及空间模型,结合生态位理论和协同理论等,在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探究数字技术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区域创新绩效,且对技术子系统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商业子系统和科学子系统。(2)数字技术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路径中,各子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和子系统间协同不仅存在并行中介作用,也存在链式中介作用。(3)技术子系统和商业子系统的生态位宽度能够正向调节数字技术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4)数字技术发展强化了创新极化的格局。本文拓展了数字技术驱动区域创新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也为各区域通过数字技术塑造多维生态优势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带动了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要素流动会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京津冀区域的创新政策出发,对区域创新政策协调、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澄清。基于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下辖的42个地级市/区级面板数据,通过对观察期内共1670条创新政策进行量化处理,分别运用固定效应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创新政策协调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验证了要素流动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为改进政策协调进而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证支持。结果表明:创新政策协调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要素流动在创新政策协调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人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企业绩效的提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模式,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07—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关数字化治理路径选择。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企业绩效,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该研究结论依旧成立。第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绩效的提升,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绩效不具有显著影响。第三,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了企业绩效,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选择。文章为数字经济赋能企业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企业绩效提升和数字化治理效能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6.
如何加快推动区域绿色创新是直接关乎“双碳”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重大现实问题。数字金融为现代金融体系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成为驱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位数等方法实证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字金融显著地促进了区域绿色创新,该结论在考虑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的直接冲击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即数字支持服务程度的赋能效应高于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数字金融对东、中部地区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强于西部地区;(3)数字金融不仅可直接驱动区域绿色创新,还能通过加速产业升级、提高居民收入和降低环境污染等方式间接对区域绿色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现阶段数字金融的直接赋能仍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4)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的赋能效应存在“结构突变”特征,随着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金融对其的促进作用会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维度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扩张效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促进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政府干预、价格效应在此过程中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2)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市场扩张效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是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路径;(3)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府干预、价格效应在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区域创新的过程中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知识产权保护是捍卫和激励创新的关键举措,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助于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我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下,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对中国加快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国大陆分地区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熵值法和随机前沿方法,分别测算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创新效率,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能否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研究发现,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区域创新效率,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了其他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在考虑了不同的空间距离权重矩阵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研究结论为充分有效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促进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基于区域科研院所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关系,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中科研院所创新行为与区域创新绩效间直接和间接影响关系的理论假设。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改善结构方程路径分析,科研院所组织外部创新合作和员工创新行为对组织内部创新行为、科技中介合作和企业新产品绩效间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中介作用;市场绩效在企业新产品绩效和区域创新绩效间发挥了积极的中介作用;政府行为对科研院所组织外部创新合作、科技中介合作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而对员工的创新行为以及市场绩效存在负向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考察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区间空间关联产生的内在原因与机制。选取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从创新要素区域间流动的视角构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创新产出的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大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非线性特征,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会对创新产出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都市圈城市,非都市圈城市获得更多的数字经济创新溢出红利,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市间创新差距;此外,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基于区域吸收能力的双重门槛效应,合理的区域吸收能力能有效强化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为此,提出加大对数字经济投入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制定数字经济反垄断审查标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郑万腾  赵红岩  范宏 《科研管理》2021,42(4):138-146
强化数字金融发展的创新激励效应,是我国在后疫情时期坚持创新赋能业态变革,助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为此,立足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8年面板统计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等方法,实证考察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分解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都能正向激励区域创新,但激励效果存有差异,其中使用深度最为显著,其次是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在异质性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主体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空间特征方面,某区域数字金融发展不仅直接激励本土创新,而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能够间接激励其他区域创新,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的贡献率十分有限;在非线性特征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在劳动者素质、政府支持和产业升级单一门槛的约束下,表现边际递增的态势,而在对外开放单一门槛的约束下,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在传导路径方面,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条路径间接激励区域创新,其中内部因素是主要的传导路径,研发强度在内部因素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外部因素中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5,(7):56-59
选择区域分析角度,借鉴复杂网络理论,运用加权集聚系数,从技术协同和资金协同两个维度测度我国各区域创新的协同程度;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创新协同程度、创新绩效与自主品牌竞争力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创新协同程度和创新绩效对自主品牌竞争力有显著的正效应;创新主体间协同程度越高,创新效率就越强,对自主品牌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同时,不同的协同创新形式对自主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技术协同程度在资金协同程度对自主品牌竞争力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下,为更好地引导金融避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投入,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分析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路径。利用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引入区域金融监管和产业结构升级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分指数都能正向促进区域创新,其中使用深度促进程度最大、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数字金融通过“双循环”促进区域创新,在内循环方面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和提高信贷水平产生促进效应,在外循环方面通过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促进国际贸易产生促进效应;在高金融监管强度和高第二产业占比的情况下,数字金融的促进效应更强。最后从加快传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形成供需协同的区域创新水平发展动力、科技驱动型金融监管创新和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2011-2018年中国280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的地区规模和营商环境在该影响机制下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在通过剔除部分样本、替换被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基于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规模消极调节数字普惠...  相似文献   

15.
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率问题亟需关注与研究。21世纪是复杂科学的世纪,科技创新政策的运行系统也是极为复杂的。因此,以复杂适应系统的刺激反应机理为指导,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创新政策对中关村区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效率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单一政策工具的运用具有差异性及时效性,而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会呈现较高的效率,且不同产业间的政策效率也存在各自的特征,最后总结了研究启示与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区域创新机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分析创新资源在创新系统各个机构的配置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 ,找出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瓶颈因素 ,是制定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的前提。本文运用DEA方法分析我国各地区创新系统创新机构资源配置状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发现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间没有关系 ,规模效益递增的区域较少 ,说明在我国增加创新投入虽然为当务之急 ,但是更应当注重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郑兵云  陈圻  李邃 《科学学研究》2011,29(9):1406-1414
 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研究结论却出现了分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渐进创新和突破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差异化战略、创新选择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对239家企业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同时通过渐进创新和突破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且间接影响比直接影响大,创新部分中介了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省  杨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44-151
将数字技术能力细分为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技术获取两类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分为技术导向型和消费导向型两类创新,以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数字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理论模型,并提出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基于沪深股市32家数字技术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研究假设.结果 表明:(1)企业的数字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20.
姜铸  李宁 《科研管理》2015,36(5):29-37
以制造业服务化为中介变量,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西安地区制造企业的181份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服务创新与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服务创新对制造业服务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在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