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并非从属于原文,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强调译者主体性。《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蕴含了丰富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对《孔雀东南飞》的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译文中的运用及其效果,展现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中国古代诗歌外译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诗歌翻译是属于特殊的艺术范畴,它与文学创作相类似,但有其独特的美学原则,艺术内涵和技术方法。通过美学理论研究诗歌翻译,对于如何的理解翻译活动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作,本文将从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入手,对其英译本进行赏析,对如何提高诗歌翻译水准有着积极和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覃捐 《初中生辅导》2011,(19):39-40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全诗以浓列挚热的感情和运用铺叙、对照、渲染等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经历。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诗歌艺术高度发达的国家,民间流传着许多精美动人的叙事诗。古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代表了古代汉族民间叙事诗的光辉成就。至于近代汉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可能就是十九世纪中叶产生在我省崇阳一带的两部民间叙事诗——《钟九闹漕》和《双合莲》了。它们和其他兄弟民族中间流传的许多民间叙事诗一道,构成为我国诗歌艺术宝库中一份极为珍贵的财富,具有千古不朽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受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统思想影响,有些学者和译者认为诗歌不可译。本文以《木兰辞》两个英译本为对象,对比解读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从而证明诗歌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翻译以及译者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诗歌翻译领域,受传统翻译理论家和学者更多关注的常为翻译客体或主体采用的翻译策略,而对于诗歌译者地位的研究为数不多,本文将从阐释学角度,通过对诗经《关雎》五个英译版本的分析,对诗歌译者的地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歌的英译涉及两种翻译解码的过程,其一是将古代诗歌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其二是将相应的白话文翻译为现代英语。因此,这就要求翻译者必须具备古代诗歌、现在汉语、英语音韵、翻译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或不足,都有可能导致翻译的失败。《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它引起国内外众多翻译学家的兴趣。本文对比较有影响的七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中文古代诗歌的英译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关雎》是《诗经》开篇第一首诗,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语言特色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该文从互文性角度,对《关雎》三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互文性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以Frankel,H.H.和弘征、熊治祁、汪榕培对《木兰辞》的英译文为研究材料,针对《木兰辞》中的经典意象,进行相应的图形背景理论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对《木兰辞》经典意象认知识解的不同,汪译和Frankel译在翻译时对图形-背景-后景的突显侧重不同,汪译侧重突显图形而Frankel译侧重突显后景对图形的修饰。基于此,《木兰辞》经典意象的翻译在语言层面如词汇、句法和视角均有不同的体现。与原文意象相比,汪译具有更大的忠实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翻译界逐渐将目光从西方译论转向中国传统译论.和合翻译观作为中国传统译论之一,对翻译研究的影响正在吸引更多学者的关注.基于和合翻译观,对摩诘代表作《过香积寺》的中外英译文本进行横向与纵向维度的对比分析.和合翻译观既对诗歌翻译研究有着强大的阐释力,也对实际翻译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之为中国乐府诗集双壁,由此可见其在我国叙事诗中的地位。《孔雀东南飞》原先的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的叙事诗。这篇民歌叙事诗极具特色,它再现了中国东汉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探讨《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一方面可以提高叙事写作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人文情感。  相似文献   

12.
王杨 《海外英语》2020,(7):140-141
文章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分析惠特曼《草叶集》中译本.乔治·斯坦纳在他的著作《巴别塔之后》对翻译理论和翻译过程做出系统性的研究,并就自然语言在诗学、文学批评、翻译行为等方面做出了诸多阐释.而惠特曼作为美国抒情诗人,对中国诗人以及中国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研究惠特曼诗集实际上也是对诗歌翻译的深入探讨,其诗作《草叶集》的中译本实质上也体现了翻译四步骤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璧”。  相似文献   

14.
饶佳佳 《英语广场》2020,(36):29-31
笔者拟用刘宓庆先生著的《文化翻译论纲》里的观点,来分析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颇负盛名的一首叙事诗《长恨歌》,诗歌运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长恨歌》这首叙事诗运用不同的意象特征来体现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感慨,因此在翻译该诗歌时应将意象背后的文化含义带入译文中,并能很好地利用文化审美表现论展现出来,进而更好地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诗词的翻译在《红楼梦》英译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不易翻译的部分之一。而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应该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得以再现。从霍克斯和杨宪益译本中各选取五首林黛玉诗词对其诗歌中意象的再现进行对比研究,为诗词翻译中意象的再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叙事学逐步被引用到翻译研究领域,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小说翻译的叙事学研究上,而极少涉及叙事诗翻译的研究.鉴于叙事诗同样具有某些叙事特征,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叙事诗《兵车行》翻译中的风格传递.  相似文献   

17.
吕晶 《英语广场》2022,(35):29-32
长篇叙事诗是《诗经》中的珍品,但由于种种原因,此类诗歌的翻译研究和对外传播力度欠佳。本文对《诗经》中的长篇叙事名篇《韩奕》加以剖析,而后基于历史背景和文化敏感性对文本加以翻译,并提出一些特殊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白居易的叙事诗占有主要的地位。他继承了从《诗经》以来,经过汉魏乐府,直到杜甫诗作中日臻成熟的叙事诗的艺术经验,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上阳白发人》等叙事名篇,成为中国古典叙事诗中的精品,并且积累了新的丰富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9.
对翻译学而言,它的"本体论归属"不是语言而是美,翻译绕不开美学。翻译美学关乎翻译中最高境界的艺术性,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审美的过程。《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在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之下,从"意""音""形"三个方面,对理雅各、庞德、许渊冲《小雅·采薇》的英译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诗经》英译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叙事诗,使用了2,3节奏形式,结构整齐,乐感明显,读来朗朗上口。诗中“奄奄”、“寂寂”等叠词的使用是汉语诗歌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段,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节奏感。在翻译之前把握原文的这些特点有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相宜的表达手段和策略,从而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契合原文在视觉和情感上对读者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