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窦娥冤》是关汉卿戏剧的代表作。作品紧扣“冤”字,设计了错综复杂又主次分明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1、针线紧密,前后照应;2、主次分明,绝不旁逸;3、转合自然,勾连入理;4、有张有弛,波澜起伏。  相似文献   

2.
《窦娥冤》的主题历来被认为是反封建。本文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的创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窦娥是按封建文化的形象设计而成的;关汉卿通过对原型的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弱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的冲突,揭示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窦娥冤》的悲剧主旨是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相交织。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中国古典戏曲多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进行创作。中国古典戏曲《窦娥冤》《牡丹亭》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之作。中国古典戏曲中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富含浪漫主义色彩和艺术魅力,深具独特的艺术价值:一是表现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二是深化主题,升华思想;三是彰显性格,塑造形象;四是象征理想,寄寓爱憎;五是创造幻境,营造气氛。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窦娥冤》取材于刘向《说苑·贵德》中东海孝妇的故事。《说苑》是“采百家传记”以说理的书,《窦娥冤》则是一出悲剧,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窦娥的悲惨遭遇也传达出某些“理”。本文通过比对分析,找出它们相关又有所区别之处,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原作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闽西客家地区连城四堡为例,通过对当地宗族与民间信仰的研究,试图从两者关系出发,考察在社会转型时期国家力量介入下各方面的互动情况,以此探讨在新的社会格局下,国家与地方社会对待当地文化资源的态度和操作行为,从而对当地人文景观有一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汉代民间信仰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特征主要指某一地域特有的信仰形式,或比其他地区尤为发达的信仰形式。因循传统的习俗、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特殊的地理环境都是汉代地域性民间信仰形成的前提条件,巫觋等神职人员的活动、偶然事件的渐次讹传是其催生因素。汉代地域性民间信仰形态包括本地自然神灵崇拜和祭祷名人,这类信仰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信物、人口迁徙以及政府整齐措施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我国繁多的传统节日复杂的渊源关系,揭示了节日传统,民间信仰的深层历史积淀和传承因由.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我国民间信仰问题的研究非常活跃,主要围绕民间信仰概念、功能及对策而展开。在基本认同民间信仰特征的基础上,对民间信仰概念、功能和对策均存在较大分歧。虽然研究成果丰富,但也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舟山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从操作层面提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文化提升的路径。提出要加强历史文化基础研究,充分挖掘各种文化资源;完善文化提升的管理、政策与制度建设;从建筑布局、丰富展陈、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等多个方面阐述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文化提升的具体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宋代食蟹之风已经十分盛行。来自江淮、湘江、徐州以及河北一带的大量生蟹和各种蟹的加工食品出现在市场上。宋代的南人较北人更为热衷于食蟹,其对蟹的认识也要比北人更为深入和全面。同时,蟹也作为一种信仰的对象,受到宋代百姓的敬畏和供奉,成为宋代民间信仰之一,影响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宋人在日常生活中赋予蟹多样的文化内涵,建构了蟹文化与蟹信仰。由此,蟹同时具备食物与信仰的双重属性,成为宋代社会的一种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许多传统的东西往往能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找到合适的土壤并得到发展 ,民间神鬼信仰就属于这种情况。它不属于宗教 ,却与宗教密切相关 ;它也不能简单界定为封建迷信 ,却又与迷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更多的是属于一种俗信。研究这种社会现象 ,对于建设现代人们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信仰在本质上属于宗教的范畴,是从人们日常生活中衍生出来的行为规范,是深植于中国老百姓中的宗教信仰及行为表现。目前,民间社会规范在基层司法中的作用尤为显著并产生了一些积极的社会效果,民间信仰作为民间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则和原则在民间社会中自然形成并得到遵从,并且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因此经常被应用于解决纠纷和对权利义务进行确认,作用远大于立法。  相似文献   

13.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余华在创作中"先锋"意识逐渐淡出,民间立场日益凸显,这种转向在《活着》中得以体现,尤其是《活着》中独特的民间话语更彰显出小说浓郁的民间意味。在此,论者试从几个方面来解读《活着》中独特的民间话语,以期进一步理解《活着》所蕴含的民间立场及其对当代文学创作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眷恋》是英国小说家保罗.司各特最后一部小说,荣获了1977年布克文学奖。小说取材于七十年代,它的价值在于艺术地反思了殖民时期的英印关系对后殖民时期的影响。通过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巧妙地体现出这种关系的矛盾冲突。本文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模拟与杂糅的概念,对这部小说的模拟做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意义上的解读,提出东西方文化模拟杂糅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太谷教是清代中后期颇具影响的民间宗教。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涉及该教的记载零碎且片面,而其自身的文献又多散佚,以致长期以来,该教流传的史实及相关教义,几近湮灭,知者寥寥。以晚清小说《老残游记》切入,对太谷教创立、发展及传承,加以考述,可廓清其历史演化轨迹。尤其是就学术界颇存歧见的属性及相关问题,能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6.
狐神信仰是山西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特殊的信仰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阳高青云寺及其狐神信仰的考察,探讨这一信仰对当地百姓的精神和生活的相关影响,并进而对山西当今民间信仰的现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遵义“红军菩萨”的历史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的历史事件。通过田野调查和史料分析等方式,对遵义“红军坟”及“红军菩萨”的民间信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诠释和解读“红军菩萨”信仰在时空背景中生成流传的合力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民间信仰是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信奉与尊重,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慰藉和寄托。它主要产生和发展于广大农村地区,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我国历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在当代全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民间信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鄂西东瀼口镇的民间信仰现象进行个案分析,探讨民间信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以期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并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宋代民众在信仰方面奉行"唯灵是信"的原则,民间信仰的对象亦是多种多样,蛇信仰是其较为常见的民间信仰形式之一.《夷坚志》中记载着大量的有关蛇信仰的事例,这些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了解宋代蛇信仰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夷坚志》中的蛇有着福祸并行的双重意象,反映了普通民众信仰中情感与利益的纠葛.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的优秀剧作,从文学角度看,它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当剧本被作为文学作品阅读、分析和研究时,可以从戏剧的剧场性特点出发,对剧本中存在的重复叙事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这样有助于对剧本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