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商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路径进行分析,在CDIO教育理念下展开创新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提升商科专业教学质量,为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的创新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源泉。  相似文献   

2.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专业中倡导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文化氛围、实施有效的创业教育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目前创业教育在应用型商科学生培养中遇到的问题;解析了创业文化导向对培养商科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对创业型商科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3.
李清源  滕飞 《科教文汇》2021,(11):37-38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三全育人”做出了科学安排,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要求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做到科学设计和有效落实。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三全育人”在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在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构建“三全育人”机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金凤  范怡清  杨若愚 《科教文汇》2021,(13):105-10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高。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为目标,课程思政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建设改革是必然趋势。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三全育人",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形成高尚的医风医德及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课程思政的创新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目标,以提升学生“思政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为课程的思政目标,对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提炼,通过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扩展教学实践场域等多重手段,实现专业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时代高师院校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较大挑战。但高师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优势,也为传统商科向新商科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安庆师范大学呼应“成长、成才、成人、成功、成就”的“五成”育人目标,凝练出“商学为体、技术为翼、人文为魂、双创为重、师者为范”的“五为”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融商学教育、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双创教育、师范教育于一体的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莉莎  周培元 《科教文汇》2020,(6):63-64,67
高校思政教育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扩大到每门课程。思政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职院校中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要深度挖掘课程的育人功能,结合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强化职业技能教育与价值引领协同效应,将课程教学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本文以“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对思政教学进行实践总结和反思,旨在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和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骆静 《科教文汇》2016,(4):33-34,37
当代社会,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呈现出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新媒体的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必须积极利用新媒体,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面对数字化商业模式和业态结构的冲击,高校必须及时转变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思路,以快速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新商科人才的需求。该文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数字化管理课程体系改革、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数字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对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并设计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保障机制,促进新商科人才数字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18)
利用好课堂这个渠道进行育人,教书的同时加入思政元素以育人,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的技术人才。从高职院校工程机械教学中的思政课堂出发,以工程机械的发展和新型冠状肺炎期间的雷神山、火神山快速建设、大国工匠窦铁成的事迹为切入点,提炼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课堂衔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11.
王雅洁 《知识窗》2022,(11):81-83
推进“三全育人”改革活动,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理念制定一体化育人体系,培植孵化高素质的时代新人,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育应该明确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奖学金评定机制应对大学生发展起到引领作用,而优化奖学金评定机制有助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基于此,文章探析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奖学金评定机制的现状,剖析其不足之处,并总结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项目管理》课程的实际特点,梳理出"1-4-5"(1个体系、4个核心和5个过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和侧重过程考核等三个方面,介绍课程教学的总体思路和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成绩考核等四个方面,分析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和讲授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坚持以"三全育人"为课程教学导向,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要在专业课程中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文章基于知识和案例之间的联系开展了机械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搭建了课程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桥梁,给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科氏力对台风和傅科摆的作用、中国空间站机械臂和渐开线齿轮相关理论及技术发展四个案例,旨在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取得立德树人效果、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随着我国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其中思政教育的工作是近年来研究分析的重点。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使思政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创新意义。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具体实际情况,对互联网视域下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优化措施进行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应用型人才。加强课程思政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思想品德高尚、职业精神良好、积极向上、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了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实践研究,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试验课程为例,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评价体系,挖掘该课程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路径和机制,并以“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教学为例进行课程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6.
孟祥玲 《知识窗》2022,(12):99-101
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建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是提升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区域产业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聚焦课堂思政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健全实训体系三个层面,明确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大体方向,并围绕多主体协同、强化智库建设、实行跨界融合、践行科研育人等方面,探究政产学研复合育人体系的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需要学校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就业观。基于此,本文首先说明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优势构建与立德树人目标的良好实现,有助于高校整体思政意识的大幅提升与正向格局的坚固树立.由孙慰编著、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新时代探索》一书,基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价值与时代特色,结合教育发展新理念与党建育人新视野进行新时代教育工作发展探索,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教书育人新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25)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广东省电气产业的升级需要大量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与区域内本科院校合作专本对接协同育人是其重点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根据调研的结果,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对接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构建,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对接,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打下理论基础,也为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公安类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类特殊高校,主要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预备役警察的职责,而人民警察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因此有必要在公安类院校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警务英语作为外语类课程的一种,在中西方文化沟通中能够很好地发挥桥梁作用。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如盐入水般地融入既具有语言性又具有专业性的警务英语课程教学,进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对警务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警务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