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勇 《教育文汇》2005,(11):48-50
周国平关于幸福和苦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我们的灵魂都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遇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最近读到冯卫东老师的教育随笔选《幸福的“芭蕾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突然觉得周先生的话就是对这本随笔选最好的注脚。作为一名教育者,面对着变革时期的教育,冯老师始终以一个幸福者的姿态“载歌载舞”,不媚,不俗,不恶。不避,以憨厚的笑容,平和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学校灾难教育是灾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社会和个人的灾害抗逆力,减轻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侵蚀,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支柱之一。当此我国学校教育进入素养时代之际,学校灾难教育课程也应以素养为导向予以重新审视。当前对灾难素养的认识正逐步从关注相关知识、技能、态度,走向个体应对灾难情境的关键能力,包括对有关灾难信息的获取、理解、交流,更涵盖在灾难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灾难情境的评估、判断、决策和行动。围绕灾难素养的新内涵,学校灾难教育课程应确立指向“行动中的素养”的课程目标,跨学科、多层面的广域课程内容,体验式学习为主的多元化课程实施,为改进持续提供信息的课程评估。素养导向学校灾难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国家政策、学校课程规划、社区家庭参与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在国家层面加强素养导向的学校灾难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指导;在学校层面提升素养导向灾难教育课程的系统化水平;在家庭社区层面推进与学校层面素养导向灾难教育课程的互补联动。  相似文献   

3.
影片《唐山大地震》以其真实而撼人心魄的生命镜像,演绎了地震灾难造成的普通家庭生死离别悲恸的三十二年,现实主义地表现了女儿无法直面的人生,回避中始终无法完成的自我认同和母亲惨痛的废墟记忆。通过心灵转换生成中的意象、苦难废墟记忆的光与色及日常生活写意话语的背后三方面从影视本体论的层面上,分析影片如何探寻并成功地营构了震后幸存者心灵伤痕及日常生活中难以抚慰的心理空间的余震。创作者用饱含生命温度的光线刻划出生存者背影中沉重的灵魂,以生命镜像完成了召唤结构中个体生命疼与痛的人类内在生命体验的哲性思考,以源于生活真实的深厚民族底蕴,诉说出北方古老的土地上绝望而不屈地存在着的生命力量。与同类灾难影片比较分析,该剧显出独特的摄影造型观念,更加注重灾难之于人心灵的强烈震颤与难以愈合的伤痕,层层捕捉震后心理干预的心灵维度。  相似文献   

4.
牛汉诗的魅力来源于诗人用诗歌来承担时代加诸个人的苦难,并在创作实践中将个人生命与诗歌的艺术生命完美融合,形成牛汉"与诗相依为命"的特点。个人的生命体验是牛汉诗歌的内核,主要表现为对生命的礼赞、对人生的困顿和厄运的坚韧承担,以及面对人生困境的自我救赎与超越。诗歌标示了与众不同的生命热度和力度,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苦难中的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意义危机促使教育对自身进行反思:教育之于生命究竟意义何在?这种反思使人们认识到,教育现象伴随人的一生,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怀。不论是何种教育形式,都应植根生命,帮助生命为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200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论坛”上,我提出了“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的观点,即:课堂教学要以“生命教育”为设计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注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学校教育不能单纯以高考成败攻论英雄,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全国五省市调研数据,考察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中11种因素对我国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发现:自我教育、社区教育、媒体教育显著促进我国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掌握程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水平增长上的应有功能未充分发挥;同时,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对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培养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及媒体教育五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高明 《教师博览》2023,(35):57-60
<正>有位文学评论家提出,写作要“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肖川教授的《有“我”的教育学》一书便具有这样的特征。他的整个写作就是从现实中来,到灵魂里去。在我看来,这本书是肖川教授用生命为教育与灵魂而歌唱:教育内在地拥有生命的属性,写作内在地拥有生命的属性,歌唱也内在地拥有生命的属性。教育写作就是为了歌唱生命,歌唱灵魂。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难度比普通学校大。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呢?潜江特校在“悦文化”的引领下,实施了如下策略。一、“悦爱”文化筑根基潜江特校依托“悦文化”中的“悦”字,确定了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悦爱·悦心·悦美。在此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确立了发展愿景: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的美好;让每一位家长收获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桑彤 《知识文库》2023,(24):187-190
<正>高校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涉及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然而,在现实中,生命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生命教育实践,我们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协同合作,形成“四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体系。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讨现阶段高校生命教育实践的新思路。1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在何时,生命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对生命的看法可以直接影响他们对于人生的态度。在未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正>本课主要探讨如何珍爱生命:通过"测""看"两个活动明晰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强调坚强勇敢,能承受挫折;通过"说""选"两个活动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存在的意义,选择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通过"撕"  相似文献   

12.
刘波 《今日教育》2015,(3):40-42
让教师的阅读更有专业味,这是当下推动教师阅读所需要关注的。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的自我觉醒,也需要学校为教师的专业阅读搭建更好的平台。2015年,《现代教育报》推出了一期《当阅读成为一种精神生活》的专题。在这期专题中,周国平先生谈到,"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他认为,"老师读一些教育教学类的书,厨师看炒菜的书",都是为了实现专业、职业的发展,如果只读这些专业书,不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周国平先生作为知名的学者,其阅读无论从量还是质上,都已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他的关于阅读的观点,对于阅读量较大的教  相似文献   

13.
祁良春 《家教世界》2012,(2X):36-36
<正>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感触颇多,下面就如何"经营"班级谈谈我个人的意见:一、给学生真正的师爱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的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在教育过程中,师爱既是教  相似文献   

14.
苦难之所以成为苦难,是因为你不期望的东西在你毫无准备之下突然降临在你的身上,而你不得不接受。面对“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的苦难,史铁生以洋洋洒洒却又凝重沉滞的一万五千言,始终在逼问自己灵魂三个问题: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写作。他的沉思,在给我们灵魂震撼与洗礼的同时,又引领我们不得不思考: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相似文献   

15.
作为学校灵魂的校长,应当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坐标、思想高地。可以说,在中小学校长队伍中,集中了一大批德才兼备、踏实肯干的优秀人才,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不容回避的是,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小学校长,无论思想素质还是业务素质都亟需提高:(1)部分校长不读书,不学习,热衷于应来送往,忙于事务,工作重心严重偏离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陈建标 《新教师》2023,(2):19-20
<正>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激励师生自觉积极向上成长的精神动力,一个好的文化氛围能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汉字从古至今是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书写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书写文化的传递过程,书写文化中的“正心正行”思想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我校以书写教育为切入点,不断做好书写传承,以阅读教育为基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正志、正礼、正行、正学,拓展深化以“弘正”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次抗震救灾不仅使当代青年一代的精神和灵魂经受前所未有的激荡和洗礼,也直接检验了学校思想教育效果。正像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青年表现出顽强的奋斗意志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  相似文献   

18.
<正>理想化的学校教育,就是按照社会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这样的学校教育,既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双向需要,也符合教育的本意,是和谐而返璞归真的教育。但是,现实中的教育不但偏离了教  相似文献   

19.
正一所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校,首先要有一种教育精神;一名富有精神学养的卓越教师,他自身就是一本包罗万象的教科书。那么,教育精神源何而来?光有热爱和信念是不够的,要努力增强"三力",即思想力、发现力、行动力,努力提升环境美、外表美、心灵美,以丰富的教育思想、敏锐的思维能力、不懈的实践和追寻,做到坚持和坚守。一、思想力:以灵魂唤醒灵魂思想力指高度的自觉意识和不断增强的主观能动力。拿破仑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  相似文献   

20.
赵炜霞 《现代教学》2007,(12):42-43
学校教育应在各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最有可能也最利于凸显生命教育,应该义不容辞承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体育、生命科学等学科贯彻生命教育,较多侧重生理和生物方面的关注;而语文学科则是从精神上、灵魂上关怀生命个体。下面我结合自己和语文教研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校语文教研组在进行生命教育过程中的探索实践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