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具有现实化与个性化取向明显、"偏离"与"吸纳"相映、个人利益需要与道德规范遵循兼顾两难等特点,存在德知与德行不一致矛盾凸显、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取舍偏颇、道德价值取向趋于与利益倒挂等问题。社会大环境纷繁复杂、多元文化渗透冲击、网络空间虚拟无序、高校道德价值观教育成效不佳等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高校加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应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抓好课堂育人主渠道,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发挥道德榜样引领作用,构建"互联网+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贾洪国 《学周刊C版》2024,(8):143-145
选榜样,树典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初中时期正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关键时期,将榜样教育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热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道德与法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借助榜样教育,引领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分析了榜样教育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能通过榜样教育的应用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榜样具有表率示范、感染激励、先进引领、辐射影响等道德价值,对学生的榜样教育应当在榜样认知度、认同感和实践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尽管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榜样人物的选取存有差异,但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有助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落实教育目标已成共识。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全面铺开使用前,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进行比较,进而以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的事迹为载体,探寻榜样人物事迹背后隐匿的品质,厘清榜样人物事迹与主题、课程内容的关系等。在审视原有《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基础上,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榜样人物选择与教育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语文学科具有育人功能,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立德树人"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忽略文本的人文性、榜样的选取远离学生生活、思想道德教育脱离实践几个方面。为了改善目前的状况,教师要透视语言文字的篇章结构,挖掘教育因素,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让榜样发挥正向作用,认真开展综合性学习,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三全育人”指出要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聚集平台的教育功能受到更多的关注。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冲破了高校的传统樊篱,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重新整合教育资源,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趋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为学生社区更好发挥教育功能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不少高校积极开展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改革,社区书院、社区党建、智慧社区、学生自治和邻里规划等社区新型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得到了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做好榜样教育应正确处理榜样教育与榜样学习的关系。榜样教育应积极适应榜样学习的发展变化,主动调整方式方法,坚持榜样教育的引导地位,发挥其引导作用。榜样形象树立和维护是榜样教育发挥引导作用和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榜样形象树立已经进入了国家体系主导下多元主体并行的现实,在内容上应包含榜样人物的传播形象、道德形象、人际形象、生活形象等基本内容。榜样形象维护是有效开展榜样教育的必需过程。新时代榜样形象维护更具迫切性、典型性和复杂性,应坚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兼顾计划性常规化实施榜样形象维护,注重培养榜样学习者的自发性,重视对学习者自我树立的榜样形象的维护。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殊的影响力使其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重要平台,更是形成自身理想信念,坚定价值追求、健全道德品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本文阐述学生社团是以人化文的重要途径、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等育人功能的必要性,结合社团的实践教育、群体规范等育人功能的体现,提出强化前期引导、开放专业指导等育人功能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26):3-4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也要在符合新时代经济知识发展下不断地改革创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型"的教育理念是最为创新和突出的变化。这种"育人型"的教育理念能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利于学生个性化、创新思维的培养。受到新型教育理念和新时代的发展影响下,目前的小学语文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种叫作"育人型微写作"的新型写作教学方法,这类写作教学方法因为贴近生活、题材多变、化繁为简的特点也迅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需要彰显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转向智能时代的交互、呈现社会劳动的功能性、指向教育的精准评价,在两者功能发挥紧密联系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功能耦合。但在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的融合过程中产生了五育并举视域下的教育取向不平衡、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教育生态解构、就业内卷现象下的行为理念偏颇、日常实施中的教育评价弥散等问题。需以形成“五育并举”的格局、营造教育生态、优化内容建构和提升育人评价的举措实现功能耦合,从而使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内在统一,不断健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建设,实现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在育人层面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榜样教育困境与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渗透,我国青少年榜样教育面临着种种困境。其中,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带来的困境主要表现为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榜样目标取向的功利化和去政治化倾向、追捧三俗文化倾向等。教育环境导致的榜样困境主要表现在学校用神化、圣化、泛化的榜样教育青少年,学校树立的榜样与青少年心中的榜样错位,榜样事迹与青少年生活相距甚远。青少年榜样教育困境的克服,需要学校分析不同环境因素,选取富有时代特色、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榜样,同时还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榜样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A0):136-138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立足学科知识育人的基础上,还需要发挥学科教育的育人功能,实现对学生思想价值理念的塑造。但是道德与法治对小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在创新教学设计中,立足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通过生活情境的通俗化和直观形象化,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认知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3.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杰出代表,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良心,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文化育人基因文化育人基因,在着力诠释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行文化、君子文化、孝道文化、诚信文化等,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文章挖掘了《论语》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道德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让青年学生从传统经典文化中汲取营养,锻造时代新人,润物细无声般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策划者、组织者、管理者的教师,只有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时时处处都给学生以榜样示范,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实际上就是学校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教育方式──榜样育人。   榜样育人,就是指教师通过本身的形象、内在气质以及职业道德行为所表现出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良好的榜样示范教育。这种教育对年轻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是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劳动教育对扶志和扶智的功能,考虑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客观实际与受助学生的现实需要,从价值理念、融入内容、效果评价三方面着眼,实现对受助学生价值取向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对高校立德树人培养体系的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学校榜样教育坚持以育人目标为引领,统整形象特征、核心品质、行为养成重点和核心品质主要行为训练及评测点,建构“学·做·评一体”的目标体系,着重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整合家庭、社区资源,通过榜样选树、评选、自省等实现沉浸式榜样学习,践行“生立大志·日成小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文化对社会的教育有着全面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而学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摇篮。为此,我们应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按照现代社会的人才成长的规律,创造性地改革,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然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正是实现国家教育目的的奠基工程,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具体体现,是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学校是育人的特殊环境,不仅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情操形成发展起作用,学校的环境也会讨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产生“润物细无声”的陶冶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导向、道德规范、信念追求、行为取向有着不可估量的熏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树真实化、向善化、求美化的榜样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育人的实效性。当前,高职院校榜样育人存在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榜样教育形象,片面接受消费主义化的榜样教育内容,简单采用机械化的榜样教育方式等现实问题。因而,高职院校榜样育人实效性的提升需要以“身边的榜样”呈现榜样形象的真实性,以社会主义道德突出榜样教育的向善性,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唤醒榜样教育的感性美。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开展个性化思政教育能获得有效的科学依据、坚实的信息支撑和多样的技术手段,帮助思政教育在贴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更深入的发展。但在当前环境下,高校开展个性化思政教育还面临一系列挑战,教育者育人理念的传统、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明确、个性化教育资源的不充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不完善等,都严重影响个性化思政教育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推进的效果。为此,高校及教育者应深入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个性化思政教育的实际,从更新教育者育人理念角度入手,引领个性化教育的有效开展,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准分析学生个性化需求,探索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优化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从教育地位、教育内容、教育支撑等多方面促进个性化思政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20.
“00后”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力量,他们的群体特征使其榜样认同具有新特点和新趋势。在榜样的需求方面,“00后”大学生更高的精神追求需要榜样的引领和号召;在榜样的选择方面,“00后”大学生多样的价值取向催生了一批新时代的新榜样;在榜样的认同方面,“00后”大学生理性的主体意识寻求榜样的深度认同。这些新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三个方面着力:赋予榜样人物新解读,打造榜样教育新阵地,构建榜样引领新格局,不断提高榜样示范的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