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泰方言位于汉语方言官话和非官话交界处,方言过渡性特征明显。动词后附成分在该地区有两种,叨和啊,二者语音形式不同,来源也不同。啊来自于附着义的著(着),表现出与吴语的渊源;叨来自于到,来源与周边方言不同,与南通成陆史有关。  相似文献   

2.
《四川方言词典》共收录了38个带词缀“巴”的方言词语,其中“巴”分别可以充当名词、形容词的中缀或后缀。带上词缀“巴”后,一部分词的词性发生了转变;以带词缀“巴”的名词为典型,新词词义多数被附上了一层贬义色彩。近来新兴的“N巴”体网络语与“单音节名词+巴”结构的四川方言词语有着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四川宜宾方言中的“得”字有六种用法:介词,表示处所或方位;助动词,表示能够、对客观情况的猜测、允许;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和将来实现;结构助词,连接补语;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和陈述语气;时间副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相似文献   

4.
谭伦华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2):63-66,72
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形式既有中嵌式,也有动词短语的重叠.常见的形式主要有:V不V、V没V、V-V、V就V、V都V、V是V、V也V、V了又V、V1V1V2V2、爱V不V、VXVY、XVYV、要V要V、要V不V、V倒V倒、V起V起等.其中既有与普通话相同的格式,也有颇具特色的组合.文章简要分析了几种重叠形式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并与普通话的表达方式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方金华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1):27-29,33
台州方言表示“聊天、闲聊”义的“白搭”构词理据不可理解,“白搭”的本字当写作“白答”。表示“聊天、闲聊”义的“白答”是中古汉语中书信往来“禀报,答复”义的引申。读作“白/tg”,这是语音变化,阴阳对转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代词是最具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成员之一,对其考释,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文化传统,也可以研究词汇的历史演变。四川方言表"那么"的字型十分丰富,有"尒(尔)、尔馨宁馨如馨、能、恁么(么)、恁、那懑、那们、那么"等表示语音的书写形式,其来源,主要是从古汉语中继承来的。运用历史词汇学的观点以及考释本字的方法考释四川方言中表程度的代词"那么"的本字。  相似文献   

7.
四川方言词义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方言词“纠”、“纠纠”;“娄”、“娄溲”;“能个”、“浪个”、“朗个”;“敖”、“恶躁”;“便’、“便嘴”;“走票”、“颩”之义逐条训释。  相似文献   

8.
词汇的来源会关涉到民风民俗、地域特征、人口结构等方方面面,对其来源加以探讨可以了解其背后蕴藏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该文通过考查吉林省地方志中方言记录的情况,具体分析和考证了部分方言词语,试图找出吉林方言词汇的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10.
蒋静 《现代语文》2015,(1):78-80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11.
罗定是千年文化古邑,历史悠久,其方言独具特色,主要有白话(近似于广州话)、古话、话、闽语(漳州话)四大方言。文章从这四大方言的来源与分布展开论述,希冀探索南江流域所承载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2.
四川方言中“不存在”的语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方言中“不存在”一词的分析和探讨,文章分析了“不存在”在四川方言与在普通话使用中意义上的异同,解释了“不存在”的语用意义。进而,文章从语言文化的角度,探究“不存在”在四川方言中使用特殊的原因,揭示其语源,把握其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邓帮云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4):50-51,69
“盘”本是表器物的名词,后逐渐产生量词用法。本文通过对量词“盘”的分析,试图说明它在普通话与四川方言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临猗方言有两个特殊的词:“到”“给”。它们用作介词时,都有“往、把、被”之义;此外,临猗方言的“到”用作介词还可相当于普通话的“如、照、依”等,用来引入动作行为参照的标准,又可相当于普通话的“让、叫”,表示命令、使等意义。试以临猗孙吉话为例,对临猗方言“到”和“给”的介词用法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句式作较详实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柳州方言中的“总”除了普通话“总”的用法之外,还可以作为范围总括副词表示“全、都”的意思.总括副词“总”保留了唐代的范围总括的用法,并从原来表示横向的总括发展为表示纵向的总括.  相似文献   

16.
汉代赋家的创作,往往会体现其不同的语言背景尤其是方言底层背景。司马相如的赋用了一些方言词.这些方言词在今天的四川尤其是川东北地区还广泛使用。如果对这些词进行溯源,有一些可能来自楚方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司马相如的方言源和文化源,他可能不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或许来自与楚接壤或深受楚文化影响的川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7.
陕北志丹方言中的“敢”既是助动词,又是测度副词。特别是作为助动词,可兼表主观意愿和客观可能,与普通话相比用法更多样,使用频率更高。文章联系其他方言和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在共时描写、比较“敢”的语法功能的同时,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表“客观可能”之“敢”的来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方言中,“安逸”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但现有方言词典对“安逸”释义不确或义项不全,需要进一步斟酌修订。“安逸”共有3种词性8种用法,从共时角度来看,“安逸”与其近义词“巴适”“舒服”之间均存在较大区别。通过考察“安”“逸”本义,可知“安逸”在战国时期由“安”“逸”类义复合而成,其意义通过引申和感情色彩的变化产生流变,发生机制主要是词义扩大、义素移位、因果转换和反语。  相似文献   

19.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从词汇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将四川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四川方言词汇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鲜明的形象色彩、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亲切自然的口语色彩.四川方言词汇的色彩义赋予了四川方言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意义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笔者对60余年人生旅程生活、学习、工作和思想的回顾和总结,主要讲述了自己多年来从事四川方言调查研究的经历和感悟,希望能对青年学者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