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哲学作为一门关心人的生命尊严和存在意义的学说,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独特性的价值判断。以生命哲学作为分析立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价值认可的、历时性的、双重身份共融相生的过程,幼儿教师的生命具有生成性、整合性、独特性和自主性的特征。生命哲学视域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承认幼儿教师生命的可能性、发展性,培养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师,并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的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教师专业道德建构中,规则取向视域的教师专业道德主张以道德规则约束和规范教师行为,忽视了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内在性等;德性取向视域的教师专业道德主张以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忽视了道德教育的普遍性和外在性等。教师专业道德建构,应将外在的道德规则和内在的道德自觉结合起来,建构规则和德性统一的教师专业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意义整体论及其与反整体论的争论是心灵哲学的意向性或意义研究向纵深推进的一个产物,所关心的前沿焦点问题是:每个意义的个体性的条件或原因是什么,是否应根据它们所随附的内在物理属性而将它们个体化。随着个体主义和反个体主义围绕上述问题所作研究及争论的深入,意义整体论作为一种综合折中的理论脱颖而出。反整体论针对整体论的观点及论证作了全面的批判,引发了两者的唇枪舌战。意义整体论认为,意义是由有整体论性质的东西决定的,而反整体论认为,符号的意义不受它与其他符号关系的影响。两者的创造性论证和争论不仅深化了对意义的本质及决定条件的认识,而且对心灵哲学乃至形而上学的整体论研究也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概念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内涵.生态系统是"生命共同体"的物质载体和实践对象,生态系统整体论是生态学界近年来对生态系统的研究中产生的重要理论,其在整体论方面的追求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通过系统梳理生态系统整体论的演进历程,区分了"生态系统能量...  相似文献   

5.
核心素养学科化已成为当前教育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主流方法。然而,这一做法背后的哲学逻辑却存在明显的还原论倾向。核心素养不等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线性相加,在被过度分解后其本色将会被逐渐稀释;核心素养不是知识、方法和态度的机械组合,学科核心素养没有凸显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情境性、内在生成性和主体间性;核心素养不能通过刺激-反应的方式来加以获得,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被动反应不能代表他或她已获得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依据的哲学基础应该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这就需要从三个方面作出努力:学科"让位",保持核心素养的完整性;整体教学,促进实践共同体的生成;学生主导,在"做中学"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生成整体论的视角看,席文的"文化整体"是一种整体性不彻底的社会建构论和非生成性的构成整体论;其内涵基于现实社会的功利价值取向,而非生命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哲学解释学视域中教师管理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是理解与对话。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中,教师管理走向主要包括由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由科层取向走向专业取向、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由标准化走向个性化、由制度约束走向人关怀、由精确走向模糊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从各民族和国家单一的历史向统一世界史的转变。使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整体论的复兴"即因于此。由于处境和视角不同,整体论表现出构成论、先验论和生成论的不同类型。这既是其不同构型,又是其历史上的展开形态。作为人类总体命运思考方式之一的全球伦理,即以一种构成论思路展示其"伦理之伦理"的特征。全球伦理的最大优长是真实、开放和突出全球价值,其难处则在扩展、具体推动者、宗教基础和终极目的方面。与之相对的天下体系选择了先验论的思路。它试图以中国原初时代的天下范畴来取代全球或世界概念,并通过"以天下观天下"的方式超越西方从民族国家看天下的思维,因而具有很强的形而上学建构力。只是这一思路既无法协调先验的天下公理与经验的帝国模型的边界对接问题,更无法保证"天下"不再成为霸权,因而最后留下的可能只是一种"天下神学"。全球伦理和天下体系的共同困境在于它们囿于还原论的限制。生成论不同于这二种思维而把人类的自我理解由宗教和国家批判引向文明的反思。从文明发展的"大逻辑"看,人类文明史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暴力逻辑合法性的普遍化时期、资本的全球化时期和文明或自由价值的普遍化时期。这大体对应着整体论思维发展的三种形态:先验论——构成论——生成论。文明复兴的基本任务是重新修复已被阻断了的文化自调机制,以共筑的姿态生成和塑造一个新文明。而目前最紧要的,是在生成论的框架内把人们已有的共识组织起来,确立类思维、建构非同一性哲学和推动互美伦理等,以形成一个思考未来、引导实践的初步规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具有标准取向、城市取向和非区域视野的特点,这一范式忽视了城乡教师的地区差异,忽视了农村教师发展所需的地方性资源,使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空间变得狭窄,失去专业发展的话语权。地方性知识视角能明确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其生存场域的关系,开放专业发展路径并肯定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因此,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基于乡土文化,重构其专业发展的文化场;深挖乡土文化内涵,加强农村教师的文化发展;开展适合于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10.
现有关于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构成论,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将应用型本科大学看成系统,并分解为基本单元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固然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运用生成整体论研究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分析了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特征,最后,本文从培养理念、学科专业体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当前我国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哲学践行作为西方哲学的新转向,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对人类心灵关照的热潮。思想分析是哲学践行的一种进路,其要点是运用逻辑的方法,通过苏格拉底式对话,帮助顾客清除因信念“冲突”而造成的心灵痛苦。从整体论出发,奎因主张对产生了冲突的信念网进行动态修正,并且给出了保守性、谦和性、简单性、概括性、可证伪性、精确性这六个考量标准。基于奎因的信念网,思想分析可以获得程序化的、利用逻辑对信念网进行修正的整体论模式。通过对信念网的审视,思想分析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哲学的视域重新审视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当前的教师教育存在教育生态环境不平衡、学术性和师范性对立、人才培养模式生态链断裂等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运用生态哲学观点,遵循以尊重生命的存在为前提、以回归生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为基础、从学术取向抑或师范取向转向生态取向、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生态链四个原则。各级政府要对教师个体活动予以尊重,优化"教师教育生态环境",打破"师范性"与"学术性"在课程体系上的樊篱,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哲学的视域重新审视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当前的教师教育存在教育生态环境不平衡、学术性和师范性对立、人才培养模式生态链断裂等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运用生态哲学观点,遵循以尊重生命的存在为前提、以回归生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为基础、从学术取向抑或师范取向转向生态取向、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生态链四个原则。各级政府要对教师个体活动予以尊重,优化"教师教育生态环境",打破"师范性"与"学术性"在课程体系上的樊篱,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整体论是一种关注整体的哲学思想,它既强调整体的“相互关联”,又关注个体的自由和“灵性”。整体论对当今教师学习与发展的启示是:从“人”的发展看,教师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有情感与态度的学习与发展;从专业的形成和发展看,教师学习是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的整体的、连续的过程;从人的社会学习情境看,教师学习与个人发展、学生发展、同事发展、学校改进以及社区(社会)发展等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  相似文献   

15.
传感器课程知识面广,内容多且更新快,理论性和应用性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为了提高传感器教学效果,从整体论和还原论的哲学观点,并以Pt100传感器温控系统为例,用整体论方法分析温控系统组成及传感器在测控系统中的作用;用还原论方法分析传感器测量部分和温度控制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roteus软件模拟仿真温控系统。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传感器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将教师置于“割裂”、异化状态的情况;针对此,提出“整全性”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整全性”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超越教师专业的界限与障碍,达成视域融通的过程:是教师生命境界不断提升、人格结构不断完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进而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过程:是教师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在价值选择上,它不仅视教师,也视教师专业发展为自成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发展场域上,它遍及整个生活世界,是工作世界与业余世界的有机统合;在发展理念上.它具有自觉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生命自觉”、“人格自觉”和“精神自觉”三个方面;在发展历程上,它具有一贯性,即时间一贯、空间一贯和路径一贯及三者的相互贯通;在专业素养上,它具有层次性、动态性、整体性、融通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7.
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生存状态研究的实证调查、心理分析和专业发展取向,关怀了学生,忽视了教师;关怀了“类”生存,忽视了“具体的人”;关怀了单一方面,忽视了整体。教师生存方式的扭曲、教育变革的呼唤和哲学研究的启示,要求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教师生命本真的生存状态是一种“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成人的教师,其发展目的是自我的不断更新,其价值取向是寻求完满而充盈的教育人生。本文采用叙事方法研究成人教育视域下教师的发展问题,提出教师的发展应该是生命的发展,其发展结构有自身的表征。生物性、心理性、职业性、文化性构成了教师教育生命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框架,以促进教师摆脱单一的专业发展模式而走向生命的全能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后现代哲学基础的过程哲学,认为过程是根本的、现实的,存在是创造性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强调了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追求生命质量的现实过程。从过程哲学的视角看,传统认识论强调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忽视了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而教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冲突,造成了现实中理想化的教师职业精神与现实经验的落差以及教师人格的二重性。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以过程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师职业,应还原教师"人"的本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成性,通过教师专业境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维特根斯坦的语义整体论,从语词的意义这一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探讨其对外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的启发。在对维特根斯坦后期语义整体论的两个主要概念:即语言游戏说和意义使用说的分析基础上,文章认为整体论对外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有两方面:第一,词汇的习得与语词意义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词义的理解在于对词汇的使用;第二,词义的理解离不开相应的语境,因此语境知识的补充是提高词汇习得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