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是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科研机构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社会学制度理论,以规则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类制度基础要素为出发点,应用传递者视角下的制度分析框架对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现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基础要素缺位环节,由此提出补足规制性要素、完善规范性要素与强化文化认识要素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项目的组合选择是目前许多新型研发机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问题。从马科维茨(Markowitz)的现代化投资理论视角,构建Markowitz均值方差理论模型,并运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模拟检验分散化策略在新型研发机构风险投资中的适用性与适度性,及其对机构风险防范和投资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集中投资,分散化的投资组合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新型研发机构单一项目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而且随着投资组合规模的扩大与增加,新型研发机构可以更加有效地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形成被投企业层面的范围性技术生态圈,充分发挥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分析发现,新型研发机构风险投资存在理论上的适度组合规模,过度、盲目的分散化投资组合只会降低边际效用,导致机构投资数目增长但投资质量下降、风险敞口上升的现象,无法使其风险资本达到帕累托最优配置状态。基于此,提出新型研发机构应坚持采用投资数量与投资质量并重的分散化投资策略,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增值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型研发机构是响应科技创新和科研组织范式变革的新事物,以创新的组织模式和机构形态构建了知识转移的新逻辑,有效促进了知识的转移和应用。文章通过多案例研究,探索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面向市场的知识价值识别功能,提升了知识识别的动力和能力;(2)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了基于应用场景的知识加工功能,形成了以专业团队、设备和平台为支撑的知识加工能力;(3)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促进知识显性化的功能,降低了知识的嵌入性和缄默性,提升了知识传播的效率;(4)新型研发机构完善了服务知识接收者应用知识的功能,降低了知识接收者利用新知识的风险。研究结论对于国家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分析部分广州高校建设的广东新型研发机构专利成果转化现状,提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转化受到建设主体本身文化的制约,知识产权投入的多元化,机构本身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员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最主要制约知识产权转化的因素,还是机构内部对各方权益激励分配的机制。并提出构建各主体间的多维联动,平衡专利成果转化激励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相比企业性质、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面临更多的风险点,但尚缺乏运用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相关实践成果对其建设运营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企业风险管理理论,通过调研总结广东省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营特点发现,在企业化管理运作机制下,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在顶层设计、理事会架构、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内控管理等方面存在风险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建议,包括明确功能定位、细化共建期任务目标,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加强对共建期机构做好指导、引导、考核工作,引导其规范管理资产,提高风控意识,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等,以期为提升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效能、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加速器。近年来各省份涌现了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然而绝大多数还处于建设发展的摸索阶段,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资源整合能力弱等多方面问题,成效未达预期。本文综合文献以及专家访谈梳理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英文简写为ISM)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使之条理化和层次化,提出发展基础、机制支撑、辅助保障、直接依赖四个层次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理。结果表明: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以场地、设备、人才、知识产权为直接依赖,以建设定位、区域环境、资源整合、政府资金、组织体制、成果成熟度为发展基础,以风险控制机制、项目孵化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市场收益分配机制为机制支撑,以政策支持、产业基金、知识协同、平台建设为辅助保障。本文丰富和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影响因素相关的理论研究,为机构建设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是国家顺应时代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创新型计划。在总结合作创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发现协同创新成果在知识产权归属方面面临着三类风险:学术论文发表,研发成果被公知;合作协议不完备,研发成果被私有;协同创新中心保护不力,研发成果被窃取。防范和控制上述风险主要应做好改革高校单一科研评价体制,增强合作协议的完备性,完善与落实"一奖两酬"制度,完善中心内部管理机构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五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的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是目前影响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性问题。专利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不公,容易挫伤各方从事转化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继续科技创新的动力。文章通过数理分析部分广州高校建设的广东新型研发机构专利成果转化现状,找出了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转化除了受到建设主体本身文化的制约,知识产权投入的多元化,机构本身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员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制约其知识产权转化的因素,还是机构内部对各方权益激励分配机制,并提出了构建各主体间的多维联动,平衡专利成果转化激励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已公布的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专利或文献,分析了我国目前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核心免疫原,着重关注其中可能涉及的S-2P知识产权风险,并对我国利用该技术发展相关疫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合作研发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阶段表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结合当前合作研发以及知识产权的已有研究成果,对合作研发中知识产权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提出了知识产权风险分类的三个维度,并对合作研发不同阶段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种类及其表现进行了阐述.本文的结论可以作为对合作研发知识产权风险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强化新型研发机构韧性是在当前VUCA环境中实现稳定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模块化分析,提出了新型研发机构运行过程的韧性化解释,识别出循环可变性、交互性、冗余性、稳健性四维韧性特征,构建了新型研发机构韧性评价体系,并选取初创型和成长型两类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践应用,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保障新型研发机构抵御外部冲击,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研究视角,界定承载研发创新功能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和形成动因,研究不同信息条件下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机理。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发现,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通过组织间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各参与方能够获得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即使在没有经济收益的极端情况下,参与方也可以获得非经济收益,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创新研发风险越高,通过各方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获得的研发创新收益越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增强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核心竞争力,便于政府分类管理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组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尝试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147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研发基础实力、学术吸引力、研发认可度、研发效益水平可初步划分综合水平高、较高、中等、一般等4类新型研发机构;福建省综合水平中等以上的20家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是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少数非国企大型企业,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综合水平仍然较低;尽管福建省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比重偏低,但省内院地合作与校地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模式凸显了资源优势和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政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组织的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投资风险,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开放式创新通过不同时空的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间流动,可最大程度释放创新资源的价值。因此,开放式创新成为高校型新型研发机构成长路径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对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高校型新型研发机构四模块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提出针对高校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科技创新型企业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需注重研发与知识产权管理相结合,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于技术研发,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引导和帮助技术研发,结合市场调研反馈及时调整研发路线.探讨知识产权成果实施与转化方式,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产品,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分析技术研发过程中知识产权风险控制,并全方面、多角度的规避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风险.  相似文献   

16.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科研组织方式,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本文梳理广东省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营特点、总结规律,分析其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并提出防范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进程、提高建设质量,以南京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例,通过主要建设成效和具体举措分析,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其在功能定位、组织机构、共建模式、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建设经验,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新路径。分析表明,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主要功能定位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合同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五方面;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统一领导,明确功能定位、聚焦重大需求,优化政策体系、注重落地实施,创新发展机制、激发要素活力,加强分类指导、突出绩效导向,是其建设发展提供的重要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离不开与高校的合作。高校主导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能依托所在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咨询作用,使得高校能更好对接地区产业,更好衔接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鼓励高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一方面高校能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充足的高层次人力资源支持,并能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科学研究优势,支撑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化展;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对学校自身的学科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宏  潘江丽  龚勤 《科技通报》2019,35(3):234-237
从杭州市研发经费投入情况和研究院所的情况着手,对杭州新型研发机构现状进行梳理;从杭州目前的基础、创新氛围等方面对杭州市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势进行分析;总结出包括尚无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相关配套政策在内四个存在问题;并从政策、人才、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六条针对性对策建议。对推进杭州市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左朝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02-I0003
<正>新型研发机构是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科技日报东莞9月28日电(记者左朝胜)28日,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现场会在东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说,让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推动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更好地促进广东产业的转型升级。会议认为,新型研发机构是广东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胡春华说,广东正处于产业的转型升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支撑。新型研发机构在广东的迅速发展,根本的原因是适应了广东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广东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