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语想象力是凭借语言文字,结合感性经验形成新形象以及利用语言文字实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与感受的能力。从人的发展来看,童年时期的教育对儿童的言语想象力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儿童言语想象力缺失的现状,教师可以基于童诗教学的实践,从"诵读童诗,激发想象;欣赏童诗,唤醒想象;创作童诗,放飞想象"这三个方面养护儿童言语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读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这篇文章,令我不由得想起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起了那个被学校开除、满嘴脏话、又吸烟又喝酒的浪荡少年。他的快乐、苦闷与孤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他的那些令师长和其他成年人看来十分古怪甚至荒谬的行为,究竟是出于什么缘由。而费奥多罗夫的这篇《童年的发现》,同样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有着丰富的内心和令人惊异的想象力,他那属于童年的发现让读者由此窥见了处在人生特  相似文献   

3.
何亦可 《现代语文》2010,(6):125-126
《序曲》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用无韵体写就的一篇自传体长诗。在诗中,作者回忆并记述了他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但重点不在叙事,而是在写下他在各个时期的印象和感想,这像是折射出他思想、情感和想象力成长的感性旅途。在《序曲》中,华兹华斯特别阐释了他对想象的观点,着重探讨在人与自然共处的背景下,想象力对诗歌创作的作用和《序曲》中诗人想象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正歌德(1749年—1832年),德国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又是思想家,科学研究者。他的诗剧《浮士德》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长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早在百年前就翻译到中国,无数的少男少女为之倾倒。歌德十岁左右就接触并爱上了绘画。他说:"我从童年起就生活在画家中间,我习惯于像他们那样,把景物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看。"(《诗与真》)  相似文献   

5.
"儿童视角"就是指透过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带着童心感悟人生百态。"儿童视角"借助儿童独特的观望和透视,易于发现成人难以体会和观察的生存世界。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是对已经消逝的童年时光的想念,小说用童年英子单纯而又清澈的双眸去定格那遥远的故都的记忆。正如林海音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写下:"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与这种回忆相伴的便是"儿童视角"。  相似文献   

6.
案例背景《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诗歌,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面对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于是在《天上的街市》里诗人借助想象反传统地进行了创作,对牛郎织女的传说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这首诗被收录在最新的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教材里。这一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旨在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作为教师就需要很好地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神奇想象,进而理解、学习诗人的情怀,从而用更好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有童年,人人都留恋童年。童年是纯真的,总是用澄澈的眼光看待世界,对一草一木都充满了不可抑制的好奇和渴望;童年是飞扬的,成人习以为常的事物,都能引发他们热烈而纷繁的联想和想象。但因为一切正处在成长之中,就像他们稚嫩的脸庞,童年又是脆弱的,需要曾经年幼而现在成人的父母、教师以及更多的人,伸出粗大的手掌,用宽容的心怀,关心他们,呵护他们。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政府承诺执行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18岁以下都是儿童,儿童享有生存的权利,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享受休息、自由选择娱乐活动的权利。让儿童充分享受童年!让成人捍卫儿童享有童年的权利! 基于此,本刊准备了一组与童年有关的文章。限于版面,将陆续发表。教育学家孙云晓的《21世纪:我的教育梦想》,他梦想中的童年是自由和快乐的,他希望教育向着更美好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作家王开岭的《向儿童学习》,深刻发掘了儿童的美德,充分肯定了童年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生命审美中的独特价值。记者苏军的《质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针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及其在这个似是而非的旗号下,家长做了许多让孩子无奈的事,作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它的荒唐。专家谢海阳的《警惕“童年消失”》,发出了“警惕童年消失”的呼吁,指出“孩子童年消失的后果,恰恰就有可能使我们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输在‘起跑线’上”。同龄人丛治辰的《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开笔用现代派戏剧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遍的图景,然后上溯古代,用昔日的“荒诞”衬托今日的“荒诞”,再以“小草”象征渴望健康生长的内心,甚至检讨自己不要太“愤青”,应该提建设性的意见,显示出对现行教育不合理部分的思考深度与宽容。  相似文献   

8.
中师统编教材《心理学》中指出:"想象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第143页)我认为这个提法不够全面.什么是实践?《现代汉语词典》对"实践"的解释是:"人的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而事实上"在婴儿时期,也可以开始看到想象的最初形态",学前儿童的"想象也就进一步发展起来了"(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第131、138页).幼儿是富于幻想并具有较丰富的想象力的,然而他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导读》2024,(3):12-13
<正>推荐书目《推开窗子看见你》推荐理由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曾说过,儿童阅读的世界,诗歌不能缺席。诗是美的,读诗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推开窗子看见你》是金波的儿童诗集,也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中的一部,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审视和感应大自然一切美好的事物,以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为主人公,用自述的口吻写出了真、趣、善、美。诗中的各种事、景都与孩子的思想情感交融、结合,生动地表现了少年儿童的追求、渴望、兴趣、爱好,展现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主要区分了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在创作技巧方面,以及对于"阅世程度""观察侧重点"的不同之处。以诗人都必须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观点来解读《人间词话》第十七则,是过分苛求了语句的字面意思,断章取义。本文以马蒂斯"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的观点,"以意逆志"地推求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的本意和他的基本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1.
岑参(715-770)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尤善长于边塞诗,因此被誉为边塞诗人。他曾两次从军出塞,有五、六年的边塞生活实践,对边地的奇丽风光,有很深的感受。他在诗歌创作上有追求新奇的特点,诚如杜甫所说:"岑生多新诗"(《九日寄岑参》),"岑参兄弟皆爱奇"(《渼陂行》)。他以纯熟的艺术技巧运之于边塞风物与边塞战争的描写,因此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杜确《岑嘉州诗集序》)  相似文献   

12.
大卫·帕金翰在《童年之死》一书中批判性地指出:无论是媒体技术的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对童年的概念都进行了本质性的界定。他主张应该以一种更加充分的社会性解释来说明儿童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建构在电子媒介下的童年概念。本文对帕金翰关于童年概念的解构以及在电子媒介下的童年概念的建构进行了探讨,进而探讨了它们对理解儿童教育中的童年概念所带来的启示:童年的本体概念表明儿童具有不成熟的独特性;童年的受体概念表明儿童受到社会的制约;童年的主体概念表明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的茉莉》是泰戈尔的早期作品,选自《新月集》。《新月集》写于泰戈尔的妻子逝世,一双儿女又相继夭亡的悲痛的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这部充分体现出诗人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和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  相似文献   

14.
许多批评家都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是天真的,善良的。在现代的许多诗人中,泰戈尔更是一个“孩子天使”。他的诗正如这个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感得和平,感得安慰,并且知道真相爱。 以上是郑振铎先生说的话。《新月集》四十首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篇,而诗人本人又是一个“孩子天使”,这就使得他的这些诗愈发奇特,光彩照人了。  相似文献   

15.
<正>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这是基础教育至为重要的三个关键词。为什么要在童年发展想象力?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儿童开始有接受信息并辨识简单信息的初始能力,好奇心推动他去了解世界。他没有羁绊,没有束缚,更没有名利心;敢想,也就比较容易达到"会想",进而形成正常的思维习惯。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  相似文献   

16.
<正>童年的生活趣味无穷,童年的往事妙不可言;童年,我们天真无邪,做了多少傻事,闹了多少笑话,正是这些傻事、笑话,唤起我们甜甜的回忆。在古代,对儿童来讲,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除了读书之外,也有许多好玩的事情。春天可以放风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高鼎《村居》)是啊,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烟雾弥漫,人在其中,焉(yān)有不醉之理?孩子"散学归来","趁"着和煦(xù)的阳光,温暖的"江风"将"纸  相似文献   

17.
河流的秘密     
苏童是当代具有强烈唯美写作倾向的先锋小说家,他以令人惊异的想象天分,为我们充分展示了枫杨树故乡小说(如《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和"新历史小说"(如《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独特的美学气韵。苏童的散文起点也很高,一上手就显示出不凡的写作功力,呈现了小说家面对世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另一种真实。苏童的散文细腻柔韧,文字典雅优美,叙述温婉凄迷,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动。苏童是一个情感型的作家,他的散文写得很怀旧,很温润,带有江南小镇独特的印记和情调。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童年的人和事。苏童以惯用的童年视角,娓娓道来,细致但不琐碎。代表作品如《童年的一些事》《雨和瓦》等。二是世态。这类文章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代表作品有《说茶》《饶舌的益处》等。三是谈艺文章。苏童以一个作家的眼光,谈自己对写作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代表作品有《想到什么说什么》《虚构的热情》等。从艺术上看,苏童散文想象奇特,飘逸洒脱。他的散文一般没有所谓的点睛之笔,但构思灵巧,总能把我们带向一个又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意外惊喜。意象绚丽是苏童散文的又一个特点。他常借用影像艺术的整体感、画面感和情节律动,构筑扑朔迷离的意象,从而为散文叙述增添新的质感,给人以愉悦的享受。苏童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自行车之歌》《雨和瓦》《三棵树》《飞沙》等。本期我们选载了他的散文《河流的秘密》。这是一篇充满感性色彩和伤感情调的抒情散文,从对河流的崇敬和忧虑写起,在字里行间,河流优美的诗意与隐晦的象征浑然一体,表达了作家内心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灵真实。  相似文献   

18.
华兹华斯所提出的“儿童乃成人之父”及“灵魂前存在”的观点是他独特的儿童观的核心内容。诗人用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寻求人与自然、社会及上帝的和谐关系,这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独特的创作方式及内心境界的真切流露。童年经历在华兹华斯儿童观的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诗人对童年的回忆,对本真的追寻,实际上是想寻找失落的自我、逝去的天堂,渴慕永生和无限,向往欢欣与自由。  相似文献   

19.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出生于旧金山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中学毕  相似文献   

20.
莫言,是新时期的文坛新秀;《红高梁》是他"红高梁"系列小说的压卷之作.这部中篇小说刚刚面世,就立即在文坛上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从小说中"体验着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悚和惊异:震悚于流溢全篇的淋离的鲜血,那一直渗沥到筋肉里的感觉;惊异于作者莫言想象力的奇诡丰赡,在他笔下颤愣着、战斗着的半世纪前的中华儿女,不仅是活脱脱的生灵,而且是不灭的灵魂.面对小说里的人物,我们仿佛透过沉实稼丽的红高梁,突然窥见了祖宗的真容,就象啥姆雷特在域堡忽然看见雾中的亡父般惊呼起来".(雷达:《游魂的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