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初, 《羊城晚报》一位女记者出差到福州,在“的士”上听司机说,当官的做坏事,最怕《新闻半小时》,颇感惊讶,就临时改变日程安排,带着采访本来到福建电视台新闻部……。香港一位记者在福建采访,看了《新闻半小时》,萌发出写一篇专稿的兴趣,于是找到了《新闻半小时》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2.
1988年元旦(星期五),福建电视台推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专栏节目——《新闻半小时》,并由它替代了原来晚间的《福建新闻》。这个节目以敢于抨击官僚主义,大胆揭露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高度评价。一年多来,每到星期五,各地观众大都抱着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电视机前认真收看该节目中的新闻。在去年上半年全省观众投票评选福建台电视节目中,囊括了最高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的过程就是新闻选择的过程,新闻选择是媒体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新闻价值、新闻政策、媒体自身定位,受众构成及其需求对于新闻事实的内容、主题、角度、报道方式进行取舍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1990年3月,《午间半小时》节目组与中国社会调查所舆论调查部合作,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调查与回声》。这一旨在了解社情民意、促进舆论交流的新措施很快引起人们关注。一段时间来多少有点沉闷的节目又掀起了小小的波澜。专栏节目是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有起有伏,这是规律。一个长期性节目,如果不能时时加入一些新鲜成分难免使人产生陈旧感。只有不断更新内容、改换形式,才能维持节目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午间半小时》和《新闻纵横》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性专题节目,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深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是中央台在广播改革中推出灯重点,是台领导重视、全台同志关心的名牌节目。 《午间半小时》节目是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到现在已经开办8年多。据有关权威调查机构在全国抽样统计,《午间半小时》节目拥有4.9亿听众,8年中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听众评价这一节目内容丰富、话题新颖、贴近生活,弘扬了主旋律,反映了群众呼声。《午间半小时》节目从1987年起,24次获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6次获国际奖。主持人分获全国主持人节目“开拓杯”特别  相似文献   

6.
“观众朋友,很高兴又同各位见面。我们今晚将继续披露一些丑恶腐败现象……”这是福建电视台每周五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的《新闻半小时》节目,一年来它攫住了百万电视观众的心。 1988年底,由全省电视观众投票评选,《新闻半小时》获得“收视率最高”、“社会效果最佳”、“质量最好”、“优秀栏目”等4项评比的第一名,并荣获1988年度十佳专栏专题称号。《新闻半小时》如此受欢迎,首先是因为形式新颖。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向来是由播音员主播,而《新闻半小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大楼的后面,有一幢两层的红色楼房。有人告诉我,《新闻30′》就在那楼里,那儿是原来的锅炉房改造的。李风这位年仅29岁,带着满脸真诚微笑的北京小伙,被誉为“突然冲上荧屏的黑马”的《新闻30′》节目总制片人,和他的那支同样年轻的队伍,风风雨雨奋斗了不到一年,就把一道新闻快餐《新闻30′》呈送到亿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济半小时》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赵赫的名字和其他主持人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当我采访赵赫之前,就听人说,赵赫不管在屏幕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老成持重、严肃深沉。于是,我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经济半小时》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赵赫的名字和其他主持人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当我采访赵赫之前,就听人说,赵赫不管在屏幕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老成持重、严肃深沉。于是,我准  相似文献   

10.
如今,要让人们打开收音机已经不那么容易了,报刊种类繁多,电视更以其传播形式的直接、迅速争取了大批观众。更重要的是,过去那种高腔大嗓、宣传味说教味很浓的广播对老百姓已彻底失去了吸引力。那么,广播的出路在哪里呢?《午间半小时》节目就是我们较成功的探索之一。《午间半小时》节目创办于1986年底。当时七八个年轻人和三两个老编辑坐在一起,议出了这个节目的主导思想——既注重新闻性,又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既宣传党的政策,又及时全面地反映群众的呼声。首先我们请来虹云、陈希和傅成励当节目主持人。他们以听众的知心朋友出现,谈身边事,说家常理,寓情于中。人有人情味,节目也就有了人情味。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月1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开播10周年的日子。《午间半小时》是一个接近听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节目。这个节目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博,讴歌改革,提倡创新,追求进取,揭露、打击社会生活中阻碍改革发展的错误思想和不正之风。十年来,《午间半小时》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人们称呼《午间半小时》是“午餐桌上的好朋友”、“现实生活的百科全书”。并成为全国叫响的名牌栏目。《午间半小时》十年来收听率不减,这与节目制作人员坚持改革、创新、进取精神是分不…  相似文献   

12.
1990年3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以下简称《午间》)节目组与中国社会调查所舆论调查部合作推出了一个新的系列栏目——《调查与回声》。栏目每星期二播出,每次分几道问答题提出一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征求听众的意见。答卷回收后,用计算机统计,于两周后的同一栏目中  相似文献   

13.
年届不惑的共产党员、复退军人刘鲜芝,原系社旗县大冯营乡农民。如今,他受聘于社旗县农行办,成为一名专职报道员。刘鲜芝连续4年被社旗县委宣传部评为模范通讯员,在表彰会上他作了典型发言。他说:“我在新闻报道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主要得益于党的关怀,领导的栽培。而数年不间断地订阅《新闻爱好者》杂志,也给我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动力。每期刊物一寄到,我如获至宝,那精美的封面,那充溢着墨香的文章,均使我爱不释手,一一捧读为快。她不仅使我从中学习并掌握了新闻的党性、真实性、准确性的原则,而且向新…  相似文献   

14.
解芳婧  林刚 《新闻世界》2013,(12):30-32
随着经济社会与传媒事业的发展,电视受众已不再满足获取单一的经济新闻资讯信息,而是需要更加专业深入的经济分析,本文抽取《经济半小时》2012年5月共计30期节目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电视深度报道在节目选题侧重、采访对象和报道策略上的特点,指出电视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栏目的不足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经济半小时》报道国际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寻找国际冲突在中国经济上的投影。国际冲突一旦发生,《经济半小时》关注的角度主要有: 1.冲突对中国同胞及侨民的冲击。 目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最大的两个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半小时》自1989年12月18日开播至今,由于各方面的努力支持,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因其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日趋活跃,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节目收视率明显提高。构成《经济半小时》节目受观众青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首先是服务意识的加强。这是《经济半小时》在报道实践中通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的过程中来体现的。经济报道的范围犹如经济本身的范围一样广泛,它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怎样  相似文献   

17.
黄金半小时     
  相似文献   

18.
刘庆鹰 《新闻窗》2013,(1):9-10
在我心目中,王保民先生是一个对人诚恳、好学勤思、处事低调、知识渊博的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新闻学术功底,还在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有独到的研究与见地。翻阅全书,我更加走近了王保民先生:我看到了一位正直朴实、思维敏捷、治学严谨、才华横溢的学者;我看到了一位忠于理想、不知疲倦、忘我奉献、做事一贯认真周到的职业新闻人;我尤其看到了一位心贴基层实际,数十年间始终反映百姓意愿,呼唤百姓心声,与百姓同情同感,从为人民服务中把握时代脉搏,不断与时俱进的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19.
1988年7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每当午间12点。在祖国各地有许多人打开了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午间半小时》节目……”海南岛通什市农场,农工们端着饭碗,聚精会神地守在各自收音机前; 北京市一幢住宅楼里,爸爸对女儿说:“今天有急事外出,替我把午间节目录下来”; 中南海西华厅,邓颖超同志在听……1988年3月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布的抽  相似文献   

20.
大众化与专业化一直是电视经济节目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两大趋向。从《经济半小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的栏目功能.节目形态.受众分析与定位这三个要素的确定及他们的衍变都是循着专业化和大众化的基本思路在徘徊及整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