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又积极推行一定的政治经济所提出的要求,为一定阶级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在我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也都把体育作为反抗侵略压迫的一种重要手段来服务于自己的神圣事业和英勇斗争。所以,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体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以其他任何形式代替不了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家。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许多重要贡献,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戊戌变法,与其说是一次政治变革,不如说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更为确切。 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认真分析变法前的社会舆论导向和戊戌变法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废八股、变科举建立近代新式学堂等是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它们对中国近代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戊戌变法的其它措施所无法比拟的。 1895年天朝上国的清王朝被弹丸之地的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以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为主导,幻想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从此,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科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等成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流,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更高的阶段,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抚救民放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全面进步,从而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余家菊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贡献甚多,其留世文字中有关教育论述达数百万言,且其论评的领域颇为广泛。在教育主权的维护上,他率先提出"收回教育权",推动了近代中国对教会教育的接收;在教育领地的开拓上,他最早呼吁重视乡村教育,促成了近代乡村教育思潮的形成和乡村教育运动的兴起;在教育发展的层级上,他极为注重义务教育,全面阐析了在以农为主贫穷落后的中国应该如何实现真正的教育普及。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是十九世纪末在中国发生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在戊戌变法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兴起了以开启民智为目的,以推广白话文相号召的近代白话文运动。近代白话文运动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由近代文化思想的变革所催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追踪历史,如何具体地考察近代白活文运动生发的文化动因,分析其思想内涵,以及近代白话文运动的思想文化意义,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鄂东地区地处大别山南麓,是我国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可誉称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着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今日作一些追溯性的探索,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有着启迪人们的现实意义.第一,组织早,范围大.鄂东现代革命始于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和一九二一年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时期,董必武在武汉培养王建、戴克敏、汪莫川等大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文论述了五台山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的重要军事作用,阐明五台山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圣地。  相似文献   

10.
由毛泽东亲自发动领导的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在这条新道路的艰难探索过程中,安源以其独特的革命优势为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安源在我党党史、军史、工运史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中均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革命史,是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地区的传播史、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的创建史、党领导大别山地区人民的奋斗史、党在大别山地区创建人民军队的光辉史、大别山地区军民参与建立新中国的战斗史,在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大别山革命实践中孕育出的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百年前发生的戊戌改良运动虽然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所产生的效应却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今天重温这场运动的历程及其与各方面的关系,我们仍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1887年11月1日在上海成立,最初的英文名称是“ThesocietyfortheDiffusionofChristianandGeneralKnowlegdgeAmongtheChinese”,直译为“在中国人当中广传基督教及一般知识的全社”,即“同文书会”。1894年,其英文名称改为“ChristianLiteratureforChina”,即“广学会”。创办人是英国传教士韦廉臣(Al…  相似文献   

13.
美术课上,张老师带领我们学写“美术字”。听说他到了初二就不教我们了,真是有些不舍,珍惜所拥有的吧!于是我便收回思绪,认真听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革命史课本》纠误江苏宋玉华笔者是一名技校政治教师,从教多年,使用的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的政治教材《中国近代史课本》(第一册,第三版)多年,我个人认为,以下地方仍有误,现摘抄并申述如下:(1)7页,“清代虽然仍是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但...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毛主席诗创作的时间顺序,分三段阐术述了字其写作的特点及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从1840年至19(?)9年(似五四运动为下限)这近八十年的历史,勾划出中国社会的基本轮廊,充分展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这段历史,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占着比较重的份量,它既能使当代青年记住中华民族的屈辱,又能从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吸取营养;既能对祖国所走过的一条沉重的道路进行反思,又能看到中国未来必将是社会主义.这段历史是相当丰富的,是中国社会有史以来变化最深刻,社会动荡最剧烈的历史时期.但是,在中共党史改为中国革命史的教学中,尤其  相似文献   

17.
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下,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表明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反映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共两党的利益,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不容否定和怀疑的。本文只侧重于谈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促成首次国共合作建立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厂党委抽调党委、工会、团委的宣传干部和专职的政治教员共六人前去参加北京市总工会举办的中国近代革命史教员训练班学习。结业以后,向厂党委汇报了学习的收获。厂党委认为中国近代革命史确实是一门生动的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课程,便责成工会组织在职工中开展这一学习活动。根据厂党委指示和市总工会提出的“积极领导,自愿参加,方式多样,稳步开展”的方针,先后组织了600多名职工,分作五批学习了中国近代革命史。  相似文献   

19.
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既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过程的应有之义,也是甲午战后新生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产物。从戊戌到辛亥,维新派与革命派两大政治派别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前者打破了王朝国家的坚冰,将现代国家认同的价值取向第一次引入了国人的视野;后者则径直推翻了王朝国家,创建了民主共和的新国家。如果说民国建立是近代国人现代国家认同的里程碑,那么其奠基则应追溯至戊戌时期。两派各有所见,各有所蔽。前者主张共和革命,顺应了时代的走向;但其倡“排满”与“种族革命”,却不免有封建种族主义的偏见,而与民族建国初衷相矛盾。后者抵拒共和,失去了曾拥有的时代弄潮儿的资格;但其反对“排满”与“种族革命”,主张以四万万人“组成一大民族”共御外侮等等,在处理中国多民族关系的问题上,表现了较前者更为理性的精神,应乎了民族建国的历史大趋势。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形成了历史张力。“五族共和”显然是扬弃了双方的“所蔽”,而包容了彼此的“所见”:“大民族主义”与共和革命,即体现了民族建国的应有之义。中华民国的建立成为了近代国人实现现代国家认同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彰显了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近代维新运动的英勇斗士和卓越宣传家,他在19世纪末的《请变通科举折》中,率先提出“智农工商”的思想;1917年,他是由黄炎培发起创建中华职教社的重要参与者;1922年,应中华职教社举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邀请,他以《敬业与乐业》为题发表演说,把所提倡的趣味主义教育应用于职业教育以发展人的个性。这一历史过程从晚清到民国,从“戊戌变法”到“五四”以后,从近代实业教育到现代职业教育.跨越了几个时代.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