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机关对邓演达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高度赞扬、争取合作演变为不信任、疏远、断绝关系,到出现对抗态势。原因有三个重要方面: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左”倾错误指导;中共处在幼年时期,领导机关未能完全掌握住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并出现三次“左”倾错误;邓演达及以他为首的第三党对中共和中国革命一些问题存在错误的认识。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确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才对邓演达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在几十年的革命活动中,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十分关心少数民族的解放和发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领导广西壮、瑶、汉等民族的人民发动著名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立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49年他和刘伯承率部进军大西南,使云、贵、川的少数民族得到解放;他在西南地区谨慎稳妥地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隔阂,促成了各民族的团结;他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他领导各族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等等。他在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观是中共在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有着特定的含义,它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中共否认无产阶级对国民革命的领导作用,而正是要通过国民党这面通俗的革命旗帜去集中全国的革命势力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从而间接实现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它的提出,既对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又因本身的局限性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无产阶段及其政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曾长期担任中共北方区委主要领导职务,他以及他所领导的北方区委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人物影响方面都对吉林省早期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从思想上影响了一大批吉林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吉林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他所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干部在吉林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提升了吉林省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萧健玲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3):29-31,42
周恩来很早就认识到军事斗争的重要性。他进行了中共组建军队的最初尝试;他亲手组建的叶挺独立团是第一支由中共直接领导的正规军队;他对叶挺独立团的具体批示,奠定了人民军队良好的思想基础;叶挺独立团的建立,对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早期建军思想是我党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从革命到执政的地住变迁要求中共在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上做出相应的变革与创新。然而,由于对党的领导如何体现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认识,而导致了中共在执政后相当一段时期领导方式上的种种失误.最终选择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今后执政党还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变革与创新其领导方式:处理好党与社会的关系.以增加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处理好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推行党政分开;处理好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学会通过选举来实现与他们的竞争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外国政党的执政经验,创新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7.
陕西人民革命斗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陕西人民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坚守西安孤城,支援北伐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迎接各路主力红军长征会师西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设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豫鄂陕根据地,保卫陕甘宁地区。勤劳、勇敢、质朴的三秦儿女,在中共陕西党组织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壮丽的篇章,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共早期领导层有四大领袖群体:学者革命家群、青年知识分子群、工人运动领袖群、农民革命斗争领袖群。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基本问题上的突出贡献,是周恩来较早走进中共最高领导层的基础性原因。毛泽东最了解中国,最了解农民,这决定了革命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阶段党的领导核心非他莫属;周恩来以他对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独具特色中国革命道路的极早认识、大力宣传和推行,使他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毛泽东的主要助手。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它对中国政治发展趋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实现了自辛亥革命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团结;二、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得到发展,形成了新的政治局面,为建立新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贾国恒 《天中学刊》2009,24(4):50-52
库恩是以范式为基础来考察科学革命结构的,但他的范式是主观的.这使得他对科学和科学活动的评判也成为一种纯粹的主观行为.私人范式的存在使新旧范式转换和科学革命成为可能,科学发展是非累积性与累积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山东局鉴于其他城市接管中的失误,在接管青岛之前进行了妥善细致的安排。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结合青岛的实际情况,对山东局的接管策略做了必要调整。在接管过程中,各部门在军管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又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接管方案,保证了整个接管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同时,为了塑造新的社会风气,中共政权还采取了诸多配合城市接管的政策措施:确立革命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安抚工人情绪,稳定工人生活;加强理论学习,完善管理制度;占领舆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这些措施为青岛政权顺利交接和社会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被害后,中共中央重建中共顺直省委。由于省委内部闹起派别,纠纷不断。中共中央曾派王荷波、蔡和森、刘少奇等人相继前往顺直省委,均未能解决问题。1928年底,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到达天津,召开顺直省委扩大会议。他从政治路线的高度,耐心说服教育,解决了顺直省委问题。省委领导和广大党员,如沐春风,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爱护,团结起来,为党的事业去奋斗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既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须,也是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政治哲学的结晶。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政治哲学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政治哲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政治思想之精髓;有助于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和逻辑演进;有利于发掘出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内核,明晰我国走向21世纪所依赖的核心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以及纠正“左”、右倾错误的斗争等。其中党的自身建设、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工农运动和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是本专题的重点。对中共领导革命胜利和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原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本专题的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诞生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致力于领导工人运动,并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在中共推动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开展起来。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吸取教训,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领导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破坏,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了组织上和军事上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苏俄文艺思想具有特别重视文学与社会的联系的功能、特征。本文分析了鲁迅前期文艺思想的发展历程,认为他从开初不无偏执地强调主观精神到后来试图使创作实践达到主客观一致,是他在思想革命转入政治革命的时代,终于选择了苏俄文艺思想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来,沧州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反帝反封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沧州是共产党组织建立较早的地区,并且,在地方党组织创建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本从津南爱国学生投身“五四”运动;沧州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共沧州地方党支部的广泛建立及津南循委的成立;中共沧州地方党组织创建的特点四个方面,对沧州地区共产党组织创建的过程及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李维屏,中共优秀党员,曾任中共蒲城县委书记、渭南县农民协会委员长、陕西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等职。大革命时期,他在渭南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使渭南成为当时陕西省农民运动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县城之一。他和有关同志一起领导了“宣化事件”,促进了渭华起义的爆发,为陕西革命运动做出重要贡献。三十、四十年代,他奉调去甘肃、新疆从事兵运和地下斗争。他为党忠心耿耿,献身革命事业,1945年在新疆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建国后定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的本质是自主自觉行为对人对已的利害性;目前通行的道德定义没有摆脱使道德完全主观化的倾向,未能准确阐明地揭示道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是中共最早懂得武装斗争和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杰出军事家,也是中共开创人民战争的先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人民战争进行了开创性探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他坚持依靠群众,实行革命武力与民众相结合,正规军、游击队与民兵相结合,开展人民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首倡并领导“第二战场”,充分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终于把蒋家王朝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周恩来是我军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长期领导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原则。当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时,他集中集体智慧,进一步全面总结我军战略战术,撰写了《军事原则》这篇光辉著作,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中国革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懂得并从事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人,对中国革命主要形式的武装斗争,有开创性和长期性的杰出贡献。早在旅欧时期,他就接受了马克思的暴力革命思想,而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较早认识到武装斗争和革命军队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极端重要性。黄埔军校时期他还组织了第一支由中共领导的军队;他还极为重视革命军队建设,首倡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的科学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