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虞集著述考     
虞集是元代著名的诗文大家,据《元史》之《虞集传》所言,其平生为文万篇,可惜所存者仅为十之二三.虞集文集之编定,自其在世时已始,如李本等所编之《道园学古录》即应为经虞集审定之本.现知存元代亥刻本者,即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道园遗稿》、《伯生诗续编》、《翰林珠玉》五种,明清两朝也多有翻刻本.此外,明代至民国也多有名家重编或选编虞集文集.以下即就元代至民国所编选的虞集文集作简要的梳理,并钩沉其现存版本及收藏情况. 一、道园学古录 文集共五十卷,分《在朝稿》(20卷)、《应制稿》(5卷)、《归田稿》(18卷)、《方外稿》(6卷)四编,诸篇皆收各体诗文,其中诗稿又别称《芝亭永言》.黄滔序文称为虞集亲定文集,但虞集门人李本跋则言,此书为元至正(1341)十一月李本与虞集幼子虞翁归及同门之友共同编辑,元至正年间杨椿所撰《道园遗稿序》也言为虞翁归及虞集门人所编. 李本与虞集交游甚密,虞集有《酬李本、黄钟编文,并序》、《答李本(伯宗)录诗》等相酬,由此可知李本应是虞集编写的重要参与者.但《酬李本、黄钟编文,并序》中序文"至元庚辰冬,临川李伯宗、黄仲律来访山中,拾残槁于敝箧,得粗可属读者二百余篇而录之,赋此以谢"及诗句"天人理一非无学,内外篇分岂自讹?只恐玄经终寂寞,空烦弥月驻山阿"等,强调李本所编文集收文二百余入篇,并分来内外篇看,似所编并非《学古录》.  相似文献   

2.
"元诗四大家"之首虞集是元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理论推动了元诗的发展和兴盛.诗歌宗唐是虞集的创作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研究虞集的诗歌主张,分析其理论形成的过程,探讨虞集作品对元代文坛的影响,对元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文学发展到清代不仅进入了一个新的辉煌的发展时期,而且还进入了一个全面总结时期,文学理论进入了一个系统时期。清代云南的文化也和内地一样,十分发达,不仅诗人辈出,而且还出现了许印芳这样的慧眼独具的文艺理论家。许印芳(1832——1901),字茚山,一字麟篆,云南石屏人,同治举人,是清代云南经正书院的第一任山长。他“生性倜傥”  相似文献   

4.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多年间,“祖述变通”,改行汉法,实施文治变革的路线,实现了大一统国家,结束了迁延好几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史学家称“为一代之制者”;而这是和他“洞识事机”,善于驾驭情势,因势利导,以顺应社会历史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在文治变革的“马下治天下”的方略中,以“至诚”思想来治己、治人、治世,发展经济、减轻赋役,与民实惠,创建了“天下独称富庶”的元王朝。在“信用儒术”的同时,崇奉释教,以佛治心,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对元代以及后世,尤其是对蒙古族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真宗《劝学诗》不仅是文学之诗,更是历史之诗、文化之诗、治道之诗.从治理视角对宋真宗《劝学诗》进行文化解读和价值重估,可以发现其试图回答读书一定要做官和读书一定能做官两个基本问题,从而能够了解儒家"学—政—道"的治道理路和"德性—权力—功利"的知识下行路线,尚贤选举与科举、文治秩序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则内蕴于其中.  相似文献   

6.
元代诗学"宗唐复古"成风,作为"元诗四大家"的虞集也对唐诗推崇备至。在对诗学的评论中,他从儒家传统道德出发,注重性情之正,主张冲和雅致。这既是元代延祐处于社会上升时期必然要求,也是他受诗学和乡学的诗学影响结果,更是诗学发展流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苏轼不仅在学、书法、绘画等领域中具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政治改革也具有极大的热情,曾经针对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提出过“丰财”、“强兵”、“择吏”等革新政治的主张。其中“强兵”主张充分地反映出他切时、务实的军事思想。苏轼不仅提出了改革时弊、增强国防力量的军事思想,而且在他出任地主官时,一直努力地实践着他的军事主张。对于巩固边防、稳定社会秩序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虞集的青年和晚年均在江西崇仁度过,其文学思想、学术主张乃至人格的锻炼,都深受江右文化的濡染。他接续了欧阳修、曾巩等人开创的散文传统,诗歌则主张"宗唐得古",不满江西末流崇怪尚奇的倾向,力倡平易雅正的诗文风气。虞集的学术思想主张"会和朱陆",融汇诸家学说,此亦深受元初江右理学特别是乃师吴澄的影响。此外,他还与江西籍的玄教中人交往甚密,对道教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培育了冲淡舂融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季俊玲 《科教导刊》2019,(10):160-162
唐文治先生是上海交通大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科学与人文并重是唐文治先生办学思想的主要特点。他不仅注重科学,创办实学科目,力图使学生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而且注重通过国学和体育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修养,使学生成为具备第一等品行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吴益丽 《家教世界》2014,(Z2):113-114
<正>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对幼儿而言,责任心强,不仅学习自觉努力,勤于思考,作业认真,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反之,缺乏责任心的幼儿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  相似文献   

11.
长期作为中国古代官方哲学的儒家思想以原始周文化的"以文为治"为核心而建构,其经过孔子推崇与张扬而升华为儒家的意识形态与信仰,进而构建中国古代以文为治的基本文化传统,而这种文治思想具有极大的政治与守旧色彩,当这种文治思想渗透浸透进文学领域,使得中国文学中充满了浓浓的政教保守色彩,这种政教保守色彩在中国古典散文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给中国散文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略论曾布     
曾布(1035~1107年)是北宋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仕途坎坷,几度沉浮。他生当北宋王朝“内忧”不断,“外患”迭起的动乱年代,到宋仁宗时期(1023~1063),北宋王朝就已陷入“积贫积弱”的深渊,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地向宋王朝发出要求改革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先后出现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革新运动,尤其是后者,不仅在宋代,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关  相似文献   

13.
元代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戏剧,元曲与唐诗、宋词并为一代文学正宗。至于散文则要黯淡许多,自唐宋八大家以后遂成颓势,后世著名散文选本如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均只字未收。但是平心而论,其时也曾涌现出虞集、杨维桢、萨都剌等文章大家,有一批散文名篇行世,避免了有元一代散文颗粒无收的命运。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谥文靖,祖籍仁寿(今属四川),迁崇仁(今属江西),元代著名学者,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曾奉旨修撰《经世大典》。虞集系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后人,早年受家学熏陶,饱染书…  相似文献   

14.
葛洪不仅在道教及相关的化学、医学等领域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在史学领域也有相当的成就.他重视著述立言,整理编撰了<西京杂记>等不少历史文献;及时总结东吴、西晋灭亡的历史教训,为东晋王朝提供历史借鉴;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肯定"今胜于古"是历史必然.这些都说明葛洪识见非凡,干宝称他"才堪国史",绝非虚誉.  相似文献   

15.
元代著名诗人虞集仕宦生涯的复杂心态在诗歌中有较多流露。一方面,出于对盛世文明的认同,他很多诗歌流露了颂盛忠君的思想;另一方面,在朝屡受排挤和迫害,他也有一些诗歌流露孤独、无奈甚至愤懑的消极情绪。但颂盛忠君一直是他思想的主线,他的归隐之念从未超出过他的仕宦期待,他的仕元立场显然比赵孟頫和袁桷更热忱和积极,他诗歌的情感基调也一直是颂美盛世、感念君恩。把握虞集,离开这条主线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偏颇和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16.
魏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诤臣,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以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才能,进谏上疏言事二百多件,在辅佐唐太宗治理大唐王朝的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朝的强盛,不仅靠创业时的武功,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建国后的文治。唐太宗所以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出类拔萃的封建皇帝,创建了大唐盛世,是和他善纳谏言,接受了魏征  相似文献   

17.
张文  叶兰 《学周刊C版》2019,(16):177-177
2017年3月,苏州市课题《唐文治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双融"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正式立项,市一中从文化双融的角度尝试开展唐文治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本文为学校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论唐文治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郭齐家唐文治先生(1865—1954)是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开拓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高等理工大学——交通大学教育体制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近代改革封建旧教育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文化和高等工程教...  相似文献   

19.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而写的序言,文中汪老先生以他独到的文化视角、深厚的文化素养、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心理。无独有偶,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也—样向读者展示了做过十三个王朝首都的古城西安  相似文献   

20.
元初大理地区权力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史学家对元王朝统一西南边疆这一事件非常重视,他们强调中央王朝"元跨革囊"的巨大影响。但这种视角无法告诉我们元王朝对云南各地区的影响究竟处于何种程度。同时,元初云南各地社会文化状况体现出多元特点,不同地区面对元中央势力的进入显然也存在着不同的应对方式。我们选择大理地区探讨元初大理国精英深厚影响力。蒙元依靠军事力量击败大理国,但兵力消耗巨大,加之主力很快北返,因而元初大理国贵族故旧仍然是大理地区的主导力量。掀起浩大声势的起义军领导者舍利畏,以及这场起义的平定者段实都体现了这一点。研究表明,元初大理国王室段氏仍然在这一地区拥有至高无上的影响力,甚至等同于"国主";而姚州白长善的例子向我们证明,即便中央王朝已经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但大理各地区的控制权依然掌握在大理国贵族故旧手中。这说明大理社会权力结构并不随着元王朝的进入而发生根本变化,这也是我们理解元代大理地区土官问题、民族政策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