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的听觉     
心砚 《垂钓》2002,2(6):55-56
在手竿钓鱼过程中,可以人为制造一些类似自然饵料落水的声音,如司歇性提竿、投竿,使钩饵入水时发出轻拍声,诱使鱼儿前来索饵。  相似文献   

2.
柳明 《钓鱼》2004,(8):18-18
通过刺激鱼类的嗅觉来引鱼的观念已经形成很久了。众所周知,鲨鱼在血的吸引下能够跟踪数海里,它们能够察觉到浓度的细微变化。鲶鱼也是如此,它对臭饵有若非同一般的“喜好”。还有大麻哈鱼,它能敏锐地觉察出水流中人体所散发的化学物质,并且警觉地做出反应。其实使用饵料引诱鱼类上钩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利用了生物的信息素。每种动物、昆虫都能分泌出信息素,这其中也包括人类。  相似文献   

3.
鳜鱼,也称桂鱼,是我国特产的名贵淡水鱼,“它细鳞巨口,状似松江之鲈”..外型漂亮,体黄绿色,有鲜明的黑斑,肉质细嫩鲜美,是宴席上的上等佳肴。也是钓鱼人喜爱的垂钓鱼种。  相似文献   

4.
红尾属于淡水野生鱼类,是镜泊湖的特产之一。它生活在缓流和静水之中,体型颀长苗条,酷似白条鱼;鳞片银白色,尾鳍分叉呈剪刀形,且下剪呈殷红色。它喜栖于水深2~3米的浅水区,以小鱼、湖虾、无脊椎水生动物、浮游生物及昆虫类为食。  相似文献   

5.
陈中春 《钓鱼》2008,(24):26-27
所谓手竿“拉空”,就是指提竿不能中鱼。这种现象,尤其在自然水域最为常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共十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符荣财 《钓鱼》2007,(3X):23-23
鱼类对饵料会产生记忆,钓鱼人都知道,那么如何正确应对鱼的记忆,在垂钓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杨天举 《钓鱼》2009,(6):46-47
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游栖规律、摄食特点,对选择钓饵、钓点至关重要。 一、依据食嗜选用饵料 众所周知,鱼类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各自不同而又相对固定的食性嗜好。不同种类的鱼儿对食饵的好恶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刘志坤 《垂钓》2001,(8):54-55
海竿远投的优势是放长线钓大鱼,手竿近钓的优势是观漂灵、上鱼快。“海竿带漂”集二者优势于一身,深受广大垂钓爱好者的青睐,目前的“海竿带漂”虽说方法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单打独斗”,如果需要变换钓法,就要重新组合,既麻烦又耽误时间。现将灵活多变的“海竿带漂”方法介绍给广大钓友。  相似文献   

9.
张仲斌 《钓鱼》2006,(24):57-57
垂钓用的手竿是钓鱼人重要的“武器”装备,是一定不能缺少的垂钓要素,它对钓鱼技术的充分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手竿在野外水域中更能钓出快乐,钓出健康,钓出丰硕的成果。笔者作为一个钓迷,回忆自己的钓鱼“手竿史”,从某种角度上亦可折射出垂钓用手竿的发展现状及质量上的问题。少年时代常见大人在池塘中悠然自得地钓到活蹦活跳的河鲫鱼,这让我怦然  相似文献   

10.
张晓衡 《垂钓》2010,(2):57-57
2010年1月6日,长沙的气温在-2℃-2℃上徘徊,室外有薄冰。在湖南出现这样的天气,为我提供了验证低温对鱼摄食习性影响的好机会。书上说鲤鱼在低于4℃的情况下停止摄食,鲫鱼在低于2℃的情况下停止摄食。作为一名饵料研发员,必须准确把握鱼类的摄食习性,所以我一直想亲自验证此说法。  相似文献   

11.
冬天的到来,似乎提醒钓鱼人要封竿了。特别是在北方,就算是比较耐寒的鲫鱼也开始变懒,一般情况下,已经很少咬钩。随着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野生大鲫更是很少靠岸进食,它们大多在深水区缓慢活动,因此想用手竿擒获它们是难上加难。这时候就轮到筱竿一显身手了。其实只要方法得当,筏竿钓鲫鱼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偶尔还会有不小的惊喜。现将本人近两年筏竿垂钓大鲫的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中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东明 《钓鱼》2012,(3):26-27
进入寒冬时节,鱼类喜欢聚群取暖来避寒,往往趋温栖息在水温相对较高的水域。在此时,绝大多数的鱼儿已潜伏在水底,少游、少动、少吃,也有部分耐寒鱼类遇到合适的温度就会出来觅食,但游弋水程短、活动范围小。冬季用手竿钓获它们,笔者总结了“四小”垂钓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王大禄 《钓鱼》2007,(8S):26-27
一般认为,相对手竿来说,用海竿钓鱼上鱼慢,投钩饵次数少,灵敏度不佳,见效慢,上钩率差一些。自塘竞技,半天时间,一支手竿投钩饵次数可达数十次甚至数百次,而海竿,抛投钩饵次数不超过十次,其钓获量往往远远不如手竿钓获量。加之海竿操作较手竿复杂,饵料用量大大超过手竿,携带也不如手竿轻便,给垂钓带来诸多不便,因而,除比赛外,  相似文献   

14.
黄卫民 《钓鱼》2004,(12):19-19
手竿垂钓,遇小鱼“闹窝”是最令人讨厌的,特别是野外垂钓,钩饵刚入水就被小白鲦、小罗非等小鱼给截吃掉了,根本下不到底,钓不到想钓的水底层大鱼。怎样才能较好地防止小鱼“闹窝”?总结我多年野钓经验,可采用以下办法来一一解决。  相似文献   

15.
使用手竿在水流湍急的松花江中垂钓,钓友们都采用无漂落底坠钓法。松花江中的野生鱼吃饵凶猛,咬钩吞饵后急速游走,鱼就把竿头拽得闷了下去,所以我地钓友把这种垂钓方法叫"钓闷头"。"钓闷头"既解决了在急流水域手竿垂钓  相似文献   

16.
刘汉初 《钓鱼》2009,(9):37-38
白鲢、花鲢属中上层大型鱼类,以滤食浮游生物为生。由于其生活习性、摄食器官的构造功能与进食方法同多数鱼类不同,给人们垂钓带来的问题不少。从本人垂钓实践和观察了解的情况来看,有六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一、要选用较长而硬的鱼竿。一般情况下,人们使用手竿垂钓,竿和线的长度大体相同。只有用的竿长,线才长;竿和线长,才能将钩抛到远处,钓到大鱼。另外,硬竿比软竿起钩速度快。因此,在浅滩垂钓,要选择较长而硬的鱼竿。  相似文献   

18.
我住在渤海之滨,每到夏季经常到海边岸钓梭鱼,提竿而去,携鱼而回,其乐悠悠。几年的实践,使自己对岸钓梭鱼有了一点粗浅的体会:岸钓梭鱼要在“四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褐菖鲉(鲉科),又名老虎鱼。头部背面具棱棘。眼间隔凹深,较窄,为眼径的一半。眼眶骨下缘无棘;眶前骨下缘有一钝棘。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背鳍鳍棘12根;胸鳍鳍条常为18根。体侧有5条暗色不规则横纹。  相似文献   

20.
文龙 《钓鱼》2008,(15):24-24
手竿钓鱼,无论是长竿还是短竿,“传统”、“休闲”还是“竞技”,也无论是搓饵还是拉饵.用饵都要讲究状态的精确和味道对路。味道对路,鱼必爱吃,状态精确,每吃必中,这两个关键,前者是随不同鱼群和垂钓季节、时间、场次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只能做到尽量准确,却不可能完全正确。这需要我们在赛前或垂钓前做悉心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