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蓓蓓 《内江科技》2013,34(3):94-95
体质弱势群体是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由于这类学生在生理上比正常学生虚弱、体型过胖或者过瘦,身患残疾或者大病初愈,由于运动能力的低下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自卑、交际障碍等。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高校对这类学生开设保健班,本文通过对健美操运动是否能够促进弱势群体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做出研究,为完善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弱势群体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经济扶助、心理扶助较为重视,而对大学生弱势群体信息能力的培养关注较少.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基本的生存能力,高校应该把大学生弱势群体信息能力培养也作为重要扶助工作来抓.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信息能力概况.提出了大学生弱势群体信息能力培养的几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匮乏,导致他们在面对大型突发性事件时缺少心理准备而给个人和群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大型突发事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应激干预:一是建立危机干预系统,积极开展心理援助;二开展心理应激研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三是造就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魏琳 《科技风》2013,(5):209
贫困大学生是现今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社会、人际和经济诸多压力,负面心理问题相对突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贫困观,培养独立的人格,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双脱贫",也关系着和谐校园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胜蓝 《科教文汇》2013,(4):175-175,179
如今,在宅文化的影响下,宅男宅女成为了大学生中十分普遍的群体。他们大都足不出户,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宅文化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给大学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鉴于宅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应从学校、家长和社会等不同层面对这一群体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姚美红 《中国科技信息》2006,(1B):132-132,133
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教师中“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可从思想、环境、心理、制度、物质等五个方面扶助和提升该群体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7.
明俊 《科教文汇》2007,(7X):26-27
大学生逐渐成为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弱势群体,如何多角度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并从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构建学校心理健康咨询立体网络和跟踪平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牛环宇 《内江科技》2013,34(1):77-78
作为一个社会人才储备的特殊群体,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安全危机也要高于社会其他同龄的群体。而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核心在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形成、心理安全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相关的危机干预机制。从而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心理认识的提高,弥补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不足,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9,(7)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一部分毕业生由于社会、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就业时存在着一些困难,必须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这部分弱势群体进行帮扶,促使他们顺利就业。基于此,本文明确了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帮扶的意义,具体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探讨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霄  梅中芳 《科教文汇》2007,(8X):38-38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寄托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大学生应该是政治觉悟高、德育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杰出人才。但是,社会期望和现实并不完全吻合。由于多数大学生成长过程一帆风顺,社会经历太简单,社会经验极其缺乏,心理单纯,适应和承受复杂问题的能力太差,所以,校园内大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会不断出现。现在的大学校园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苗庆 《科教文汇》2012,(21):32-32,35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某方面或多方面能力较弱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其中因"经济贫困"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双困生"近几年来比例不断增高,如何针对"双困生"的特点探索较为有效的救助形式,是本文关注和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解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问题有效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发展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其中就业弱势群体的出现则是影响到家庭、高校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难点,涉及到这个群体的就业理念、高校层面的职业生涯指导以及国家层面政策支持等。问题的解决须从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弱势群体就业,高校积极实施就业弱势群体教育和指导等方面去构建或完善就业网络、开拓就业市场、培训就业技能等相应的保障服务体系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双内青 《科教文汇》2010,(1):179-180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尤其需要关注,特别是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本文根据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改善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以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摆脱困扰,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或障碍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正式使用该词。据相关学者估算,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大约有八千万到一亿人,他们主要由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城市中的下岗失业人口、“体制外”人员、农民工和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组成。军队弱势群体兵源,就是指来自这个群体的士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贫富差距问题,十分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在军队中,弱势群体兵源占一定比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其家庭和群体的一些特点。因此,…  相似文献   

15.
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教师中"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可从思想、环境、心理、制度、物质等五个方面扶助和提升该群体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受到大众界关注,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就业弱势群体的处境更是举步维艰。本文从归因分析,寻求良好的心理调适机制,探讨就业对策,对于促进该群体顺利就业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特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受社会、家庭、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自卑、封闭、依赖、嫉妒、攀比等心理问题。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及咨询,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到帮困与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济因素是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家庭贫富差距、恋爱费用及追求名牌和装备.社会、学校、家庭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情况在消费、理财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运一解决,对这类群体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受到大众界关注,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就业弱势群体的处境更是举步维艰。本文从归因分析,寻求良好的心理调适机制,探讨就业对策,对于促进该群体顺利就业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社会就业环境和高等教育的管理相脱节等现象,加上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差异,都给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增加了难度.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大学生自身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