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方法的掌握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渗透。教师应指导学生"读一读"、鼓励学生"讲一讲"、带领学生"做一做"、启发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议一议"。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要教会学生分析困难? 社会上正掀起"一对一"教学辅导,对于普通班的教学,个别学生问教师数学问题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教学辅导,家长的教学辅导,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故教会学生分析困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何教会学生分析困难呢?按"学习困难分析法"教学生分析困难.  相似文献   

3.
家庭问题是"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问题学生"与"家庭问题"的关系,认为单亲家庭是"问题学生"的主要成因,"问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直接根源,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问题学生"的又一诱因,"问题家庭"的辐射作用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学生","官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另一诱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管理措施,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所谓"双能",是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是指在"双能"的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能"在于教师的"行",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行"在于教师的"能",没有教师本身的才能,怎么能让学生地理素养"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张贴法""图纲法""学练法""质疑法""自选法",多法并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一、"张贴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在教室里张贴学生已经学习、正在学习或者即将学  相似文献   

5.
李莉 《教书育人》2020,(3):57-57
"量感"是学生对"量"的感觉,也是学生对"量"的一种把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向分析、多层体验、模仿迁移,从而让学生明晰量感、建立量感。通过让学生感受、体验"物体的量",促进学生"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严育洪 《师道》2013,(1):27-28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一条"心"的时候很多,同样,学生不一条"心"的时候也很多。有的让教师感到费心,例如学生之间的不团结;有的让教师感到开心,例如学生之中的多思路。造成学生不一条"心"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由于学生的多"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  相似文献   

7.
陈颖秀 《广西教育》2013,(14):43-43,53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运用教学的"点金之术",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使学生智慧的火苗在悄悄一"拨"下熊熊燃烧。一、"点"在思维困惑时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应"授之以渔",而不应是"满堂灌"。当学生自己想不通、说不清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点拨,使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如在教《背影》一文时,有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育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己任,教师要发现、引导和唤醒学生,而不是灌输和打压学生。学生乐在其中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以"勤"作为铺垫的"懒"老师课堂,正是打开"幸福教育"之门的一把钥匙。教师退一步、让一步、缓一步、慢一步,做个会指导的"懒"老师,让学生乐于——勤看、勤听、勤思、勤讲,做个有能力的"勤"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润泽"这一术语是对课堂的一种质性描述,是指课堂的一种"和谐""圆融"状态。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其教育学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润泽的课堂"的称谓,旨在改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样态。"润泽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尊重、关怀学生的生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创造条件。小学语文"润泽的课堂"的营建,以学生的语文素养生成、发展为根本旨归。通过建构语文"润泽的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十余年了,教育的根本问题始终未得到真正解决,"形式主义""换汤不换药"等现象仍旧存在,如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就是证明。下面就"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的概念与特征、现实处境以及负面效应等谈谈笔者的看法。一、"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的概念与特征所谓"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就是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新课改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目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是指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的确,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建立在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之上,要让学生站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上,跳一跳摘到"苹果"。学生跳起来的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而"苹果"就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通过教学不断地将  相似文献   

12.
案例 在学习<牛郎织女>一课时,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他上山放牛,有时心里闷得慌,便随口哼几支小曲"这句话时,一个学生把"闷得慌"的"闷"读成"mēn".另一学生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该读"mèn".这下一投石引起千层浪,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该读"mēn",有的认为应该读"mèn".我正想告诉学生我的想法,但反过来一想,就这样告诉学生答案不是让学生丧失了探究的权利吗?于是,我把绣球抛给了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 案例一:"认识角" 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安排了"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角,学会辨认角.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求"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名方面索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疑难等.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里面最关键的是"意识"和"习惯"。意识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习惯是自主学习的保证。一旦学生有了"自主"的意识,就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不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种责任。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氛围。所以,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关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强化"预习"和"练习"这两个环节,培养意识、教给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学中的提问常常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再提问"的形式。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由"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模式。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教学法"进行再创造,形成一种"学生提问——教师归纳——课堂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总结"的教法体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分钟跳绳"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必测项目,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跳绳一无所知。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跳绳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跳绳,并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认识千克"这一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先让学生掂一掂,再称一称,直观感知"千克"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实际拎一拎1千克的水果有多重。有了这些感知,学生对"1千克"物体的实际重量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中发现一些学生脸上露出成功后的得  相似文献   

19.
"图感"作为一种直观的感知与一种直觉灵动的智慧顿悟,在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数学直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启学生的直接智慧之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培育"图感"的条件,丰富学生的视觉意象,在"图导"与"图构"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图形的直观感觉与敏锐程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直接智慧。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新生入学之际做了一道测试题:拿着"0"的图画来到教室,询问正襟危坐的学生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学生回答:"这是数字"0";另一位学生回答:"这是英文字母"0";还有一位学生这么答道:"这是个大鸭蛋".顿时,全班学生一阵大笑.再看那个学生红着脸嚷嚷:"我开玩笑呢!我开玩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