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i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该实验随课本修订曾多次进行改进。最早实验是采用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然后观察进入到钟罩内的水的体积来测定的(图1)。这个实验在操作中由于在钟罩外点燃,在伸入钟罩时,钟罩内空气由于受热会逸出部分气体,  相似文献   

2.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所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即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小于钟罩内原水面上体积的1/5).该实验现象异常的可能原因有:从药品方面看:红磷的量不足,导致钟罩内的氧气未反应完;从操作方面看:未等钟罩内的白烟消失、温度恢复到室温就读出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从装置方面看: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导致外界的空气进入钟罩内.  相似文献   

3.
例 1 在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 ,若所用红磷量偏少 ,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分析 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原理是 :足量的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导致玻璃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小 ,水槽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钟罩内 ,且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等于钟罩内与红磷反应的氧气的体积 .如果红磷量不足 ,钟罩内就会有部分氧气没有参加反应 ,进入钟罩中水的体积将小于钟罩中原有的氧气的体积 ,从而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比实际数值小 .例 2 向量筒内注入水 ,俯视读数为2 0mL ,倒出一部分后 ,仰视读数…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第7页,安排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在读取进入钟罩里水的体积占钟罩内原空气体积的比例时,水槽中的水面与钟罩内的水面是不一致的;人民教育出版杜2001年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5页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3页,以及许许多多的教学参考资料上,又给出了图1所示的装置去代替钟罩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在读取进入广口瓶里水的体积占广口瓶内原空气体积的比例时,烧杯中的水面与广口瓶内的导管口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是采用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然后观察进水体积来测定的.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由于实验器材严重短缺,影响和制约着化学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与经验,对部分实验装置进行了一些改进,以期弥补农村中学实验教具的不足。下面介绍笔者对"人教版"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的思考与改进。1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思考1.1吃透教材实验原理为装置改进提供依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份数的原理:在钟罩内燃烧红磷消耗密封钟罩内氧气而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内外界产生气压差,使液面上升,再测定密封系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结果反思型例1(2005年福州市课改卷)图1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例2(2005年河南省中考题)图2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结束后,发现钟罩内的水上升到其水面以上容积不足1/5,请推测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答出两条即可)例3(2004年宁夏自治区中考题)某同学利用图3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相似文献   

8.
新编初中化学课本《空气》一节中,采用钟罩、水槽等仪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比.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认为该法有诸多缺点:①钟罩和水槽体积大,用水量太多,带到课堂做实验不方便.②红磷在钟罩内刚开始燃烧时,由于空气受热急速膨胀,有些空气从钟罩下部外溢,给实验结果带来较多误差.③实验全过程需6—8分钟太费时间.笔者设计了一种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比的新方法,如图.图1图2图3  一、装置准备:取一支18×180mm试管,在外壁上扎四道细铁丝(或细铜丝);把试管纵向分成五等分.在单孔橡胶塞上插入一根短玻璃导管,露…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按照课本要求去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其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实验装置图其操作顺序为 :(1 )在空气中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 (2 )将燃烧的红磷伸入钟罩并塞紧橡皮塞。 (3 )待装置冷却后 ,测量水进入钟罩内的体积。 (4 )大约占钟罩内气体体积的 1 /5。实验时 ,发现如下不足 :(1 )由于所用钟罩体积大 ,携带不便 ,反应消耗药品多 ,实验所需时间也较长 ;(2 )钟罩上部粗细不均匀 ,不易分成五等份 ;(3 )将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伸进钟罩 ,伸入过程中易增大实验误差。为了简化实验操作 ,提高准确率 ,我进行了多次…  相似文献   

10.
陈千举 《化学教学》2003,(1):46-46,91
讲空气一节时,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将钟罩放入水槽内的水中,把钟罩内液面以上的容积分成五等分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钟罩内并把塞子塞紧.  相似文献   

11.
讲空气一节时,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将钟罩放入水槽内的水中,把钟罩内液面以上的容积分成五等分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钟罩内并把塞子塞紧.   ……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初三化学课本 (苏教版和人教版 )中在研究空气成分这节中都引用了如下实验 ,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以此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约为 1/5。具体实验为 :将玻璃钟罩放入水槽 ,搁稳在水底的三块小玻璃片上 ,以水面为基准线 ,将钟罩水面以上的容积划为 5等分。装置如图 1所示。再将盛在燃烧匙(插在橡皮塞中 )内的红磷点燃 ,立即插入钟罩内 ,塞紧橡皮塞。红磷在钟罩内燃烧 ,有大量白烟生成 ,同时水面逐渐上升。当燃烧停止 ,白烟逐渐消失后 :水面上升不足 1/5 (如图 2 ) ,向水槽中加水 ,使水槽中的水面与钟罩内的水面相平 ,这时可见进入…  相似文献   

13.
一、测定方法的缺陷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课本曾多次讨该实验进行改进,最早的实验是采用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然后观察进水体积来测定的(图1).  相似文献   

14.
红磷在被水封闭的钟罩内燃烧这一实验,在初中和中师化学课本中都被用作测定空气的主要成分,正确的实验现象应该是钟罩内液面上升约占其中总体积的1/5.但是,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有时候液面上升也会明显地超过1/5,这是为什么?氧在自然界中循环的知识告诉我们,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森林日益减少及矿物燃料加速开采的今天,空气中氧气只会加速耗损,其含量增加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反常”现象的出现,只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有气体从钟罩内选出而造成。为了验证上述推断是否正确,我们做了下列两个实验。其一,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钟罩…  相似文献   

15.
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化学,历来都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 示实验。旧版内文叙述:"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新版在"讨论"中提到:"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并且进一步要求学生讨论:"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相似文献   

16.
一、在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中共出现了两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常规实验 1.2004年秋季学期前(新课改之前)教材中的实验 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记录钟罩内水面的位置,以水面为基准线,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五等分。  相似文献   

17.
初三新编化学教材中有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演示实验,在此实验中需使用钟罩一个,由于缺乏这种仪器,往往使实验开不出来。近年来笔者通过多次实践,将塑料金龙鱼油瓶代替钟罩,进行空气中含氧气的测定实验,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是初中化学第一个重要定量验证性实验。但该实验存在三大需要改进问题。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较大差距。原实验由于玻璃钟罩体积大,反应后期,过量的红磷无法将钟罩内的氧气耗尽,水一般只能上升1/7~1/8。新教材中的实验由于烧掉氧气的集气瓶中有约1/5的负  相似文献   

19.
例题(2001年哈尔滨市中考题)如图1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将钟罩内水面以上的容积分为5等份. 在燃烧匙内盛有过量的红磷, 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  相似文献   

20.
初中化学,历来都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   旧版内文叙述:“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新版在“讨论“中提到:“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并且进一步要求学生讨论:“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