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近代,中国古已有之的经世思想,随着1840年后中国政局的变化,具有了与传统经世思想不同的新内容和新特征。作为这种转型思想的体现者,魏源对晚清经世思想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魏源一生著述丰富,他的著作活动对当时有志于经世的士人影响巨大,尤其是他编写的《海国图志》不但丰富了晚清经世思想的内容,而且启迪了新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晚清士绅思想的演变与晚清政治格局的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上层士绅与下层士绅思想的演变并不同步.本文试图以湖南的上、下层士绅思想演变的轨迹为例来考察晚清士绅的思想的演变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流派是同光年间一个重要的政治派别,它的出现与当时的政局密不可分,并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主要政治派别产生了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清流派在外交政策和内政上对洋务派的抨击和支持,说明清流派与洋务派的关系及其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洋务派在创办轮船招商局之初,就有着以其民用企业之体,而达到海防之用的设想,并力图将这种设想付诸实践。轮船招商局在晚清海防中确实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它在北洋、南洋海防的筹饷、军运等方面以及台湾海防方面作出了贡献;它租领马尾船政局所造船只,对维系马尾船政局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它寓兵于商,对增强晚清国防实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调停满汉畛域的努力与晚清政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汉矛盾始终是支配晚清政局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晚清重臣张之洞鉴于满汉矛盾日益尖锐的严重局面,从稳定满清王朝统治基础出发,呼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调整满汉矛盾,尽早将化解满汉畛域问题纳入政治改革纲领。但是,由于皇族擅权、亲贵用事,满汉矛盾不见消解,反而日益尖锐,国事不堪收拾,终至崩溃。张之洞虽身为枢辅重臣,眼见亲贵并出,国事日非,却在专制体制的钳制下谏诤无效,一筹莫展,最终忧郁抱憾而卒。满汉畛域对于晚清政局的演变和张之洞的政治生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湘军是以曾国藩为首的军阀武装,是为镇压农民革命而兴起的。它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晚清的政局:一方面,它残酷地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挽救了濒临灭顶之灾的清王朝,同时也造成了汉族地主政治势力崛起的契机。另一方面,又对晚清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分解作用,从此满、汉统治者之间的势力对比起了显著变化,地方督抚往往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相似文献   

7.
福州船政局在近代海军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兴衰过程影响着晚清官绅的心态转变。船政初创时期,出现洋务派与守旧势力的论战,多数人还是对船政局抱有希望,船政颇有成效而信心大增。但在外部的冲击下,官绅阶层出现分化,对船政局产生"纠结"心理,甲午战后,又对福州船政局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清朝是一个以满清贵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清廷内部满汉界限分明。太平天国起义后,为镇压起义军,清廷不得不起用大批汉族官僚组织地主武装,湘军因此而崛起并对晚清的政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十年来晚清企业制度及其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学术界从企业制度层面对晚清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也作了总体、人物或群体的考察,探讨了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的制度特点,晚清公司制度思想,晚清人士的企业制度思想,晚清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与政企关系等问题。今后要加强对晚清企业制度的具体分析,扩大企业个案考察的范围,注重分析晚清企业制度思想的具体内容,打破单一评价尺度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晚清国际法研究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界主要就国际法传入中国的时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丁韪良与国际法汉译、晚清知识分子对国际法的认识与态度、国际法对晚清外交的影响等专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文章对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和深化之处。  相似文献   

11.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晚清政治史既是中国近代史政治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广义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的国内史学界借助清史资料建设"黄金时代"的东风,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从多个视角对晚清制度史、晚清历史事件与人物、晚清中外政治关系史等进行了更为充分、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其中,晚清制度史和事件史,仍旧是晚清政治史研究领域的重心。晚清史的整体研究仍在成熟、稳健的学科发展中继续保持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论晚清捐纳制度下的官民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捐纳制度是晚清政治上的一项腐败的政治制度,它对晚清以及其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捐纳的视角出发,对晚清捐纳制度下的官民关系的现状、变化(原因、表现形式)和社会影响做一分析,以期为我们今天的政治生活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晚清外交人才群体在中国近代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历史意义,其地理分布和区域风气影响是研究这一人才群体的重要方面。近代广东乃晚清外交人才之渊薮,湖南、安徽两省人数不多却充分证明了晚清两大幕府对中国近代外交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人赫德担任晚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不仅掌握着清政府的海关大权,还染指了清政府的常关权,控制着大清帝国的财政收入,影响着晚清政局。  相似文献   

15.
湘系集团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起家。其重要代表人物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久居要职,对当时政局影响很大.清廷虽多方抑制却难以收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汉族地主官僚开始在晚清政局中占据优势,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互保”是清王朝末期的一件大事,其作用和影响在我国近代史上素有争议,作为当时两江总督的刘坤一,是整个世界的关键人物,本试对刘坤一与“东南互保”的关系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对分析“东南互保”这一历史事件,对理想世纪之交的晚清政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晚清社会的变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留学生对晚清社会的变迁则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晚清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学术变迁而言,留学生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洋务运动的运作,影响晚清政治的演进并使晚清政治走向终结,推晚清学术思想向现代方向转型。研究留学生与晚清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晚清社会演进的规律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晚清社会结构的变动,国内外历次军事、政治运动的冲击,国人价值观念转向等因素导致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科举制度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对晚清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晚清社会变迁与科举制度终结标志着清末社会结构的转型,开始了由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向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晚清决策体制、方式、程序、信息与主体人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外交决策制度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晚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其后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向和性质,在近代政治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结构,对一部小说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文章试图从分析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结构艺术入手,勾勒出晚清小说的结构艺术发展脉络,以期更准确地了解晚清小说对现代中国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