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及其改革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彦随  曹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066-1073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理论与模式的重大创新。扶贫是政府"扶"的供给侧和农户"贫"的需求侧的统一。加快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全面提升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课题。从典型县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尚存在供给不足、供给无效、供给落后等实际问题。文章围绕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从供需视角归纳了扶贫开发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系统构建了精准扶贫战略供给侧结构体系,提出了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表明:(1)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政策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供给和产品供给4个层面;(2)不同层面的供给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呈现出"政策供给—服务和产品供给—要素供给—政策供给"的循环顺次关系;(3)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立足于农村贫困化地域特征,因村因户帮扶、因人因贫施策。坚持科学性原则,遵循市场化规律,强化精准脱贫过程性管控,确保精准扶贫成效和实现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3.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同时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志。教育改革滞后、忽视专业技能培训以及教育与就业脱节等问题是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构建高职院校技能培训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是将职业教育通道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优化的关键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有机结合贫困生的技能培训与学历提升,提高扶贫投入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贫困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作为广西区内唯一一所中医药院校,广西中医药大学按照"强组织、抓基础、促民生、真帮扶"的总体思路,从定点扶贫村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出发,将学校资源优势特色与定点扶贫村发展需求相结合,积极探索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加速推进定点扶贫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帮助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通过数据比对,提出了精准识别扶贫主体,因地制宜,多维发展;通过数据动态监管,阻断返贫,实现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通过档案信息共享,实现多系统互联互通,精准统筹扶贫资源;通过档案信息挖掘,实现文化振兴;通过档案信息宣传教育,实现人才振兴等精准扶贫档案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视角下的精准信息扶贫,提高信息扶贫精准度与有效性.[方法/过程]针对不同的信息扶贫对象,从用户协同角度进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挖掘.基于个性化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化的信息扶贫管理机构建设,设置信息扶贫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制定扶贫政策和计划.在个性化信息需求基础上制定服务目标,规划信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社会在多领域取得了全面发展,相关部门逐年增加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教育扶贫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能保障更多人才获取良好的教育。本文基于高职院校教育扶贫的主要功能,对高职院校教育扶贫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拟定重要的扶贫路径,旨在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扶贫工作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8.
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出发,结合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和公共文化建设的背景,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系统分析,从制度、资源、技术层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进行文化精准扶贫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履行社会责任成为热点话题。推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从发挥上市公司引领作用、优化扶贫产业结构、加强扶贫信息披露、协调利益冲突等方面入手,以期达到更好的扶贫成效,加快实现全面脱贫步伐。  相似文献   

10.
实施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精准扶贫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扶贫攻坚计划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两大主要模式。2011年国家大幅提高贫困标准,贫困人口规模、分布特征、贫困内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在分析新贫困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解析了当前扶贫开发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精准扶贫的理念,包括:建立多维贫困区域识别指标体系,开展精准化贫困区域识别;采取多元化扶贫方式;以及实施基于不同地理空间尺度和贫困地区类型的差异化的分类扶贫政策。文章最后针对当前两大扶贫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拓展精准扶贫内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杜国明  黎春  何仁伟 《资源科学》2020,42(4):649-660
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伟大实践促进了区域贫困治理思想的不断完善。本文在总结个体扶贫与区域扶贫的辩证关系、贫困区域与区域贫困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系统梳理了贫困区域治理思想,旨在丰富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全球2030年减贫目标的国际行动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为:区域贫困治理思想包括贫困空间分异、贫困区域开发策略和贫困区域管理3个方面,与精准扶贫方略服务于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工具;依据贫困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和空间分异特征,以此划分出贫困县域类别、村域类别,并把脱贫难度大、贫困县集中的地区划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于资源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区域开发与发展理论,形成了以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组成的区域贫困开发策略;依据贫困区域的鲜明层级体系,构建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对象体系和退出考核评估机制,以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组成的贫困区域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衡量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脱贫效果稳定性对“十四五”期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四川省广元市3个县的精准扶贫数据库,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建档立卡户脱贫前后收入变化情况,并按来源分类对收入展开分析,探究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①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水平在脱贫前一年迅速提升,脱贫后的收入总体保持平稳。其中工资性收入的提高最显著且具有可持续性,这主要源于当地“造血式”扶贫措施,包括推动就近务工和东西部就业扶贫协作、发展农业产业园区提供灵活就业机会等。②围绕不同的致贫原因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因病、因残和因缺技术致贫家庭的工资性收入均在脱贫后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残疾和因缺技术而致贫的家庭的工资性收入在脱贫后得到了显著提升。本文的研究为评估脱贫动态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博胜  曹筱杨 《资源科学》2021,43(8):1549-1561
精准扶贫是近年来中国典型的农村偏向性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2010—2019年县域面板数据,以中国典型贫困地区——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对国家级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精准扶贫政策有利于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增收,进而显著缩小了国家级贫困县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但对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作用不明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到精准扶贫政策冲击后,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比非贫困县平均上升0.1512,而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平均降低0.3668,但这种政策效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政策累积效应不明显。②精准扶贫政策主要通过促进城镇化、增加资本投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以及产业结构非农化调整4个方面促进了国家级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长远来看,在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的同时,逐步推动产业非农化调整将给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带来持续累积效应,对改善贫困地区城乡收入分配产生积极影响。针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泰  卫嫚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22,44(9):1932-1948
有效防控欠发达地区旅游脱贫后的返贫风险是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议题。本文基于脆弱性评价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在构建旅游脱贫后的返贫风险理论框架及评价模型基础上,以大别山天柱山旅游片区为例,实证分析欠发达地区旅游脱贫后的返贫风险及内在驱动防控机制。结果发现:①欠发达旅游脱贫地区脱贫稳定性整体较高,旅游参与型农户相对于非旅游参与型农户具有更高脱贫稳定性和更低返贫风险,但随着旅游参与程度由低到高,脱贫家庭的返贫风险呈现U型变化,即高参与度农户亦会因受旅游业自身脆弱性影响而导致返贫风险反向拉升。②脱贫农户返贫风险影响因素包括内生性和突变性两类,对于不同类型旅游参与型脱贫农户而言,两类因素的作用程度也存在差异性。③健康冲击和人力资本对返贫风险起到关键性影响作用,并通过农户生计多样性和体现人格特质的非认知能力影响返贫风险;返贫风险具有空间异质性,旅游地风险防控能力和资源禀赋越高,农户返贫风险越低。④欠发达旅游地应构建以目标管理、组织层级、风险要素为框架,目标设定、综合管控、常态化治理、制度健全、信息沟通和协同监督为一体的返贫风险多维防控机制。本文可为中国欠发达地区返贫风险防控和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朱玉春 《资源科学》2019,41(2):352-361
科技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之一,科技特派员企业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科技特派员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选取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208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企业作为观察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3个维度测度了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并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对科特派企业精准扶贫的影响。研究表明,科特派企业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帮扶带动扶贫、产业增收扶贫和投资收益扶贫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在科特派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特派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多维度集聚企业社会资本,建立科特派企业联盟,运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融合,构建由政府、高校、合作社和金融组织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协同科特派精准扶贫机制,带动区域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6.
苏悦娟 《大众科技》2017,19(12):108-110
文章概述了全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和示范区建设情况,分析了广西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特色、特点及成效,针对在推行生态原产地品牌产业扶贫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将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策略,建议政府应强化政策扶持、设立省级专项奖励资金、强化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7.
和田地区贫困与反贫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国家级贫困地区和田地区的贫困现状,其次了这个典型贫困地区造成贫困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再次分析了本人所调查的典型贫困户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最后讨论了这样一个“少,边,穷”地区反贫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管睿  王倩  余劲 《资源科学》2020,42(4):735-748
扶贫资源作为惠及部分贫困人口的特殊公共资源,其本质上带有公平属性。而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背景下,扶贫资源分配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积极作用亟待检验。基于此,本文利用2017年集中连片贫困地区909户农户样本数据,通过PSM模型与带有交互项的OLS模型考察了扶贫资源输入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以转移支付及机会供给这两种方式向乡村社会输入了大量扶贫资源 ,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分配公平,具体表现在贫困人口年均收入增速高出非贫困人口4.2%,且其分配公平感也高出非贫困人口0.470。但贫困人口对转移支付的非理性偏好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一方面要发挥乡村熟人社会的治理功能,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脱贫主体性,改善其对转移支付的非理性偏好;另一方面也要优化扶贫资源分配结构,对不同类型贫困家庭实行差异化的扶贫政策,以此保障精准扶贫政策在促进分配公平的同时,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刘诗安 《大众科技》2014,(8):133-13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赋予职业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而文化课教学又是中职人才培养的基础,既要考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又要考虑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需的工具,还要考虑中职毕业生进入更高层次的职业院校学习和就业创业发展应具有的文化基础。如此重任落在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师肩上,唯有明确文化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领导、师生和家长都引起重视,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力度,在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方面下功夫,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担当起这份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李雪玲 《大众科技》2015,(3):139-140
文章通过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的行为,重新评价自我;创设和谐宽松的班集体环境;挖掘学生"亮点",增强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让学生渐端正了学习和做人的态度,最后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