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道、博爱、奉献”是国际红十字会的精神,“博爱”是这一精神的核心。几年来,我校紧紧抓住红十字文化的核心,开展红十字文化校本化教育,构建了“实践、体验、感悟、成长”的博爱精神教育模式,形成了我校“红十字文化”的教育特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节日文化与精神补偿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日是人类生命中奇特的日子,一个节日之所以被世代传承下来,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具有补偿作用。它能使人类超越心理的混乱,平稳而充满信心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它一次次地强化着人类的美好愿望与理想,激励人类的奋进;它斩断平庸,释放被压抑的生命冲动;它宏扬人类社会中一切正义、博爱的崇高精神。以深入的理论,分析节日的精神补偿及其对人的塑造作用、导向作用,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吴剑华  张红霞 《师道》2023,(7):40-41
<正>中山市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精神”早已成为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核心,流淌于教育的文化基因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山精神”的育人功能,是每一个中山市教育人都在孜孜不倦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尝试挖掘孙中山先生的“博爱”思想,解锁博爱精神密码,引导学生传承博爱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菊花》是斯坦贝克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被誉为"斯坦贝克艺术上最成功的小说"。在作品中斯坦贝克细腻地描绘了女主人公伊莉莎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作者用菊花象征伊莉莎的美和她的自我价值。笔者通过伊莉莎的抗争与被拒,"菊"之意象的解读与女性的自我的发现这三个角度,对这一经典作品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菊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为数不多的以女性为题材的短篇佳作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男权社会里渴望自由、追求自我却无法实现梦想的女性形象。结合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发展的社会背景,分析对伊莉莎的女性主义内涵及其矛盾的个性,以此探讨斯坦贝克女性观的矛盾性。本文指出女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反映了作者对女权运动中争取自由的女性的态度,斯坦贝克的态度也代表了同时代的男性对女性社会角色认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追求和谐的大学文化其本质就是倡导博爱理念,培育和弘扬博爱精神为核心的大学博爱文化。努力探索大学博爱文化建设的途径,对于推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追求和谐的大学文化其本质就是倡导博爱理念,培育和弘扬博爱精神为核心的大学博爱文化。努力探索大学博爱文化建设的途径,对于推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提出了"民胞物与"思想."民胞物与"说既包含了"民胞"的博爱精神,同时也具有"物与"的爱物理念,它还蕴涵着"大心体物"的宇宙情怀.张载的"民胞物与"不仅是一种思想主张,更是一种人格的修养,它其中所蕴含的博爱思想对解决当今的"生态问题"、"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科学地、生动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爱国主义精神、辩证的观点、崇尚科学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李隋玉 《考试周刊》2015,(20):14-16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中描绘了一战后伦敦社会表面繁华、实则衰败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社会成员精神状况的关注,集中表现在对于精神联结与博爱建立的关注上。本文借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小说原文进行细读,从人物分析角度切入,分析赛普蒂默斯与医生们及与妻子雷西娅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一战后伦敦社会中博爱缺失的原因与表现,以及通过建立精神联结使博爱得以复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菊花》是美国现代作家斯坦贝克的短篇佳作。小说以菊花为中心意象和情节线索,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和精神追求,真实反映了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从基督教文化的视角,对列夫.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加以解读,认为该书以基督宗教精神为基础,以福音书为指导思想,对沙皇专制下的官方教会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在主人公的变化过程中宣扬了基督宗教的博爱精神。小说主人公的"复活",小说的主导思想,都充分体现了基督宗教的博爱精神,同时也标志了托尔斯泰在精神上对基督宗教的皈依。  相似文献   

13.
女性话题一直以来都是评论家竞相研究并极具争议的问题。约翰.斯坦贝克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屈指可数,《菊花》一文,斯坦贝克以其男性的独特视角塑造了一个生活压抑的农妇,文章篇幅虽短,但语言字字掷地有声。作者另辟蹊径以女主人公的四段对话和人物性格的双重性为例,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时社会中受压制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整体主义观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愤怒的葡萄》,揭示了斯坦贝克对于人类中心主义、工业技术文明及人类子系统内部赤裸裸的物质利益关系的批判,并进一步阐述了斯坦贝克为重建生态和谐分别从生态整体利益、生态伦理及整体内部和谐三方面所做出的有益尝试,体现了斯坦贝克高度的生态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析中世纪基督徒的道德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基督徒们以其对上帝的信仰为精神支撑和价值根基,效法基督耶稣,自觉地培育和形成了博爱、罪感、谦卑和忏悔等道德情感,并推动了西方慈善事业和福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理想主义的核心就是平等博爱精神,具体表现为"不以暴力抗恶"和"全人类普遍的爱",是善良、爱和自我牺牲.它是评价生活的道德标准和生命的意义所在."托尔斯泰理想"实际上是人类对美好的生活的企盼,只是由于有了它,尘世生活才获得了自我超越的精神动力.短篇小说<舞会以后>表现了托尔斯泰对"人"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教育和宗教具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宗教情怀就是一个非宗教信徒,并非出自宗教信仰的原因,而对宗教精神和情感的理解、认同,甚至将这种精神、情感作为精神动力。它的内涵至少包括敬畏、博爱、精进等元素。宗教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应该具有的质素,也是教育智慧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18.
教育和宗教具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宗教情怀就是一个非宗教信徒,并非出自宗教信仰的原因,而对宗教精神和情感的理解、认同,甚至将这种精神、情感作为精神动力。它的内涵至少包括敬畏、博爱、精进等元素。宗教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应该具有的质素,也是教育智慧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19.
发扬新唐山人文精神,积极推进新唐山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不仅仅是唐山精神的坚实内核,也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和人类精神的实践化。新唐山人文精神是唐山抗震精神的续接,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我们要用新唐山人文精神建造新唐山,使它成为具有现代文化气质的经济繁荣、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沿海大都市。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大学精神,是一种崇高。它追求自由,尊严和公正,崇尚团队、协调和宽容。它用激情来探索,创造和呼唤,以天下为己任,以博爱为胸襟,它又侍理性来务实、求证和批判,以知行统一为规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