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斌 《教育艺术》2000,(6):22-23
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既注重全面打好基础,又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中学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林夕 《云南教育》2002,(10):21-23
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与完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目中有人”,把培育人,提高人的素质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实实在在地抓,坚持长期抓,方能见成效。一、强化育人意识,挖掘人的潜力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自觉地树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思想。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用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学生,这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思想基础。首先,学生是社会的人,当今经济的急剧变革必然在…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是时代的呼唤。在研究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问题。素质教育是和应试教育、博雅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不同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成人”的教育,“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高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应有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尖子生”自不必说,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其良好的素质,确实足件不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能依据他们的心理,灵活巧妙地对症下药,投入更多的爱心和关怀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杨苏 《大学时代》2006,(11):191-192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创新实践过程,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是其重要特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6.
左红 《中国教育》2004,(6):44-45
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素质教育的“综合性”、“全面性”和”均衡性”的要求出发,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地承担起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下的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推行素质教育,必须与时代的要求和学校自身特点相结合,要找准教育改革新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为此,我校认真总结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新目标、新阶段,即营造现代教育环境,提高各民族学生的现代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营造现代教育环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其一就是面向现代化,而世界和未来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造就邓小平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中…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人,它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实现人的完善与发展的教育,从本质上来说,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都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两者是相同、相融、相促的。如果在课改实施中,将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胆进行理念、形式方法等的转变,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一、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改革在理念上进行了几大转变: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生…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发展。实现教育的这一重大转变,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大胆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智、  相似文献   

11.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要切实地进行素质教育,除了必须树立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构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形式教学方法外,还必须建立以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既包括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又包含科学文化素质评价、劳动素质、身体素质评价,还包括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当然每种素质评价体系对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都有重要作用。在此,只对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对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作用作一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来,关于“三好”生评选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人认为,“三好”生应保留,但评选方法应改革;而笔者以为,“三好”生评选不应再搞了。有以下主要原因。一、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抓好三个关键:全面性、个别性和全体性。首先是全面性,即教育要尽可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心(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三好”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代名词,只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某几个方面,而且所指也不十分明确,学习好很容易被理解为学习成绩好。所以“三好”生评选在促进学…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本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革新》2005,(4):31-31
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中,如何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我们认为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培养和造就实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校加强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李传许泽平吴嘉清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以面向部分学生、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影响受教育者全面素质水平提高的“应试教育”已明显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更不适合现代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为此,我校从1993年开始着手实施了以...  相似文献   

15.
黄光华 《中学文科》2007,(10):31-32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术、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全面素质的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德育和智育高度统一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许多学校一直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知识课来看待。为改变传统的惯性思维,应把素质教育引进思想政治教学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政治教学中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印晖 《教学与管理》2002,(11):61-61
提高人才素质是我国迈进二十一世纪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李岚清同志说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的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帮助。”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有两个热点问题:一是素质教育,二是主体性教育。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主体,他们具有独自的个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主体性的培育,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一、转变教育观念.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是完成转轨的首要条件。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是更高层次的教育,这是因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出发,让学生的道德文化、智能、身心都得到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适应未来,驾驭生活的能力。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19.
曾乾文 《广西教育》2006,(5A):10-11
满怀丰收喜悦的“十五”已经结束,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十一五”已经开局。过去的五年,我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类教育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小学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县的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已迈进玉林市前列。但是,我县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全县教育发展不够均衡。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然面临不少困难,育人质量有待提高。三是教育的发展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四是教育欠债重。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历史任务,新世纪的学校教育应以培养一专多能、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转轨。于是,各个学校先后把开展“研究性学习”做为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