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制度是由目的决定的.我国现有的刑事再审制度是以"纠正错判、追求实体真实"为目的构建起来的,这一目的导致再审程序背离了诉讼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制度,失之于对人权的保护.考察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再审制度,大多是在"保护被告人利益"和"追求实体真实"两个目的之间进行选择和取舍.从理论依据、客观可能性、现实基础和国际大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应确立"各方利益动态平衡"的新型刑事再审目的,即总体上保持再审中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实体真实和程序正义的平衡,同时依情势和时代需要予以动态调整,并在此基础上重构我国的再审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当程序作为理念,是西方法律思想、法律传统的体现,蕴含着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正义观念往往同自然法概念联系在一起。正当程序作为制度,通过程序实现自然法的正义理念,建立起通过程序的正义和通过程序的法治理论。正当程序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权利的保护之上,既具有相对于实体的程序价值又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简易程序中,被告人失去了在普通程序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很多权利,那么,简易程序是否是正当的程序,当然会引起很多人的质疑。从简易程序的程序正义背景、诉讼效率意义、实体公正结果来看,简易程序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法律教育重在树立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意识的养成离不开对法律背后正义的追求。但是,法律背后的正义是一种绝对价值,可望不可求,而看得见的程序正义则是走向法律背后正义的桥梁。本文就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程序正当的首次规定,通过阐释程序正义的意义,探讨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与现状对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影响,提出在高校里要彰显程序正义理念,为大学生法律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角度看,诉对当事人的价值有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之分,其产生基础在于与之相对应的财产中心正义观和主体中心正义观。当事人之诉除了追求实体价值之外,还注重追求程序价值。对此,在民事诉讼法改革的道路上,应当以诉的价值为一个独立视角,紧密关注诉对当事人的价值如何实现的问题,谨慎设计对诉的处理程序,并在法律制度上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6.
认定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是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之所在。是否确认该权利厦是否建立了保障其实现的程序机制。不仅体现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对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等相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而且也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我国刑事司法需要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法律上将正义分为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理论界到司法实践,一直是争执不下.我国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重实体轻程序”,只要能实现实体正义,还原客观真实就可以不问手段,程序正义的薄弱使得审判的公正性大大削弱.这种功利主义的做法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下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既不能走“重实体轻程序”的老路,也不能片面的追求程序至上,要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否确认该权利以及是否建立了保障其实现的制度,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待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这些相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而且也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程度。本文拟从沉默权历史发展谈起,探讨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沉默权制度的设想,以求保障人权和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实现权利制度的公正。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化主、客体分离、对立的思维模式及由此形成的西方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确立了西方美学“美真同一”的基本观念,并使得对真实的注重与强调成为西方文学基本的价值追求。西方现代社会主、客体的尖锐冲突,使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发起对传统理性的攻击,并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真实观的哲学基础。现代主义将真实归结为主观精神对现实之荒谬、丑恶的感受,将对真实的追求导向非理性,表现了对西方现实更彻底的否定和更激烈的抗议。但它以牺牲理性为代价,使现代主义真实观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走上反现实、反文学的极端。  相似文献   

10.
非法证据是司法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或以不正当的方法取得的证据。非法证据的使用一旦被纵容、将导致公权力的肆意膨胀、滋生司法腐败。但是由于我国侦查手段的落后,人员素质、物质保障等因素的限制,完全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也不具有现实性。结合我国国情,在实体真实与程序公正二之间选择一个度,有选择的适用“非法证据”才是应采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章武生在《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撰文指出,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由于实体公正具有很强理想性的特点而使程序公正具有了确保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关键性措施,并以此形成了所谓程序先于真实、程序具有独立价值的先进的程序正义思想。程序保障的核  相似文献   

12.
大学章程是学生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制度保障。从实体正当和程序正当两个层面对9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章程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大学章程在保障学生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重要权利存在缺损且回应时代关切不足,学生权利保障空心化且移植多于专门设计,学生权利表述人本性因素彰显不足;学生权利条款表述规范性欠缺或超越法律赋权,学生权利救济制度设计宣言化且缺乏可操作性,保障学生权利的程序性条款存在缺损。为此,大学章程应彰显以生为本诉求,提升主体价值认同;完善实体权利内容,健全学生权利图谱;完善程序性条款,确立程序正当;提高制章技术,加强核准实效。  相似文献   

13.
陈修言 《职业技术》2006,(16):80-81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当下刑事立法、司法及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如何确立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关系到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如何协调等重大问题。笔者试就我国构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若干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有利于我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制定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简易程序中 ,被告人失去了在普通程序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很多权利 ,那么 ,简易程序是否是正当的程序 ,当然会引起很多人的质疑。从简易程序的程序正义背景、诉讼效率意义、实体公正结果来看 ,简易程序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养是我国迄今为止存在问题多、涉及领域广、矛盾非常尖锐的一项法律制度,在法律的位阶、实体上的确定性、程序上的正当性、执行的合理性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法治要求和时代特征,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处分法律制度,以实现劳动教养制度实体确定、程序正当和执行合理等司法化之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论程序正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正当是英国普通法自然正义原则(Natural Justice)与美国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所体现的法律理念中国化后的一种表达,体现的是一种法治思想。程序正当有两方面的价值,其外在价值在于能够为实体正义的实现提供保障,其内在价值在于能实现程序正义。当代中国立法、司法和执法应当遵守程序正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维度内的艺术真实内涵的形成有着迥然不同的美学思想语境。西方艺术受到西方本体论哲学思想与近代科学的影响,更多的倾向于追求本质的真实与科学理性的写实精神。中国古典艺术的形成,深受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对艺术的真实的理解表现为对生命情调的呈现与人格理想的圆融,即对生命存在意义的真切的感悟,成为艺术家自觉追求的艺术的真实性。对于中国古典艺术的艺术真实内涵的梳理,旨在重新思考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古典艺术浑厚的底蕴之上,该追求何种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程序法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确立,程序法治是程序正义的保障和通往实体正义的必由之路,违反程序法治会损害司法公正、侵害人权。但是,法律程序并非完美无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存在割裂,遵循程序法治会付出代价,有时造成实体正义的牺牲。这是法治所必然付出的代价,我们仍然要选择程序法治,制定和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来弥补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19.
中外刑事再审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刑事再审制度在发起主体、发起理由、管辖方式、发起时限及次数和改判原则上存在差异.我国应借鉴国外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使再审程序设计做到实体真实和正当程序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法律教育重在树立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意识的养成离不开对法律背后正义的追求.但是,法律背后的正义是一种绝对价值,可望不可求,而看得见的程序正义则是走向法律背后正义的桥梁.本文就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程序正当的首次规定,通过阐释程序正义的意义,探讨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与现状对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影响,提出在高校里要彰显程序正义理念,为大学生法律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